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热比亚木•赛买提
[导读]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打造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  新疆阿克苏  843200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打造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引发了水资源污染问题,当前社会范围内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迫切需要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引入一种全新的水资源管理思想,即实现人水和谐。基于此,本文就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
        1 引言
        水的价值巨大,不仅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包括社会价值与精神价值,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来体现。水资源具有脆弱性与有限性,所以对其保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当在明确的分配法规下科学管理水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分析和研究基于个人利益与集体用水利益基础上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分配。
        2 概述
        水利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各项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相关规划的可行性,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加速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因而要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通过整合水文水资源管理的有效应用,便可为水利工程规划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可靠运行[1]。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例如过度开发土地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而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投入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业的有效开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守卫水资源,必须根据区域水文条件合理布置水利工程,保证水利工程的实用性。这有利于有效管理水资源,改善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发展。
        3 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 提升水文管理单位管理力度
        为有效的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开展质量,保证对水文管理体制的深度应用与发展,需要在水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中对管理部门、管理单位和管理机构进行职能的分析与研究。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对不同的职能岗位和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整合,以此构建一体化的、统一化的、系统化的、简单化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体系,进而确保水文管理体制的高效发展和应用。例如:在对水文管理单位进行有效的整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地表水管理单位和地下水管理单位进行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分配与设计。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明确水资源管理的范围,提升管理的能力,促进管理的统一性和可应用性。如,在现实管理环境中,可以针对水文管理体制的应用,对水资源管理的方法作出创新研究,在进行地下水管理的时候,可以将城乡区域归整为一个整体,然后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开展[2]。借此,能够减少水文管理职能部门的数量,降低工作人员的成本开销,且可以提升管理的整体效率。由此可见,通过整合水文管理单位,应用水文管理体制,能够切实提升水资源管理的力度。
        3.2 强化工程管理工作力度
        依托节水工程运行管理,重视效益发挥,控制和减少水资源浪费,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增强农业抗旱能力,保证生产,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根据主要工程不同的渠道级别,将分级管理充分落到实处,并加强职工分段承包管理,将主要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根据农田配水面积,合理划分田间工程管护责任,承包管理责任制通过协会进行落实,遵循“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定期维护,确保管理责任充分落实。此外,用水户应加强自主管理,使自我维护管理意识逐步提升。


        3.3 应用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
        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的构成部分有传感器、主控制器、通信模块,这一系统能够准确、实时、高效采集、处理和传输各项水文数据,为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分析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很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等方面,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因此,水利部门必须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水资源监测质量。现阶段,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功能日益完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能够准确预测水情变化及趋势,这样水利管理部门就能够准确预判水资源情况,及时预防用水安全风险,避免因旱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3.4 严格进行水利工程安全建设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与此同时社会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工程安全性能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水库需要做强做大。水库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要紧密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环境价值。因此,水文资源在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水文水资源的分析与计算功能。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整合与分析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而水文水资源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各项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建立在科学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有着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正是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通过径流值和汇流值来完成技术信息的输出。同时,收集整理周边区域的相关数据,工程加固导流控制对策,工程资料,图件等,将历史资料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增强了水利工程的牢固性与合理性,节约各项成本,更有利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2)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目前不少水利工程在升级加固的时候,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重建轻建现象。因此,要做好现场工作,控制水库突水,边坡输水和引水渠。确保水文水利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主体功能。
        3.5 注重水环境的修复与治理
        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积极修复与治理水环境[3]。在开展修复治理实践之前,首先要做好调查工作,深入调研水体实际情况。其中,水质指标、微生物指标为调研的关键内容。同时,要对水体点源、面源污染现状及水文特征等情况全面了解。综合分析调研资料,对水环境修复方案科学制定。为保证修复效果,可实施实验模拟工序,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问题。其次,水环境污染具有较为复杂的机理和原因,难以直接复制其他地区成功的治理方案。因此,方案制定过程中,需对最终实效的效果和目标进行明确。如一些水生态环境的黑臭现象较为显著,可将底泥生物氧化技术运用过来。本种技术借助于原位微生物,对本地化微生物大量繁殖,之后向底泥表层中直接注射药物,快速氧化底泥中的有机物,促使底泥表层的生物降解能力得到提高,黑臭现象得到高效抑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水文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监督和应用需要结合全新的应用方法执行相关管理计划。在此,通过整合水资源管理单位,构建单位之间的有效协同机制,实现全域管理工作的模式构建,确保水资源管理框架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统一性,确保管理指令与管理制度的落地生根,实现对管理区域的详细划分,突出问责制度的应用效能,进而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保护水资源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李加林,田鹏,史小丽,等.水资源管理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2):248-260.
        [2]钟华平.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水资源管理探讨[J].中国水利,2018(1):35-37.
        [3]王怡齐.水资源管理市场经济机制的理论剖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