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岔工电结合部位病害的原因与整治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张洪坤
[导读] 摘要:道岔设备是行车设备最为重要的基础设备,由于受到的冲击力非常大,使得道岔设备极易发生故障,而道岔故障包含工、电两种环节,所以会导致设备之间互相牵涉和影响,针对道岔工电结合部位病害的原因进行整治,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道岔故障的发生,为行车设备提供了必要的安全因素。
        济南电务段济南综合维修车间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道岔设备是行车设备最为重要的基础设备,由于受到的冲击力非常大,使得道岔设备极易发生故障,而道岔故障包含工、电两种环节,所以会导致设备之间互相牵涉和影响,针对道岔工电结合部位病害的原因进行整治,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道岔故障的发生,为行车设备提供了必要的安全因素。
        关键词:道岔;工电结合部位;处理方法
        1.道岔结合部位病害的原因
        1.1尖轨反弹
        尖轨反弹是造成道岔不解锁或道岔不锁闭的工电病害主要原因之一,要克服尖轨反弹,首先要检查尖轨反弹力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要顺着尖轨查看什么地方造成尖轨别劲,只要找到吃力点,针对吃力点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加以处理。首先检查尖轨安装是否正确,直尖轨与曲尖轨有无上反,如果安装上反就会造成尖轨反弹。检查尖轨根部工务扣件下部的调整块是否安装错误,如果调整块上反就会造成尖轨根部别劲,使尖轨反弹现象发生。密贴侧尖轨与基本轨间的工务顶铁顶死:在工区日常检修调整中,特别是调整副机密贴时“外锁闭道岔副机锁钩过紧且尖轨与基本轨间离缝超过2mm标准”,当副机密贴离缝时,调整人员往往只注意密贴调整,不注重考虑尖轨与基本轨顶铁顶死问题,密贴调好了,但给尖轨在转换中埋下了道岔不解锁或不锁闭的故障隐患。调整密贴过紧也是造成道岔尖轨反弹的原因之一。
        1.2尖轨卡阻
        在铁路运输中造成尖轨卡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尖轨产生侧弯和拱腰变形等情况,使得尖轨上线后不能与基本的轨道保持正常的匹配。但由于在滑床板下会有橡胶垫板,因此会随着滑床台的光滑情况,使得滑床板表面需要涂抹一定量的润滑油。由于润滑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且在橡胶垫板的长期浸泡下会发生膨胀现象,而钢轨里口部位由于接触的润滑油比较多,随着膨胀的发生而变厚,会造成里口滑床板抬高而引发扳动过程中的卡阻现象。通常在尖轨爬行中,尖轨根端的螺栓拉斜,会造成卡阻情况,而尖轨根端活接头由于太紧,也会导致道岔扳动不良的情况发生。
        1.3尖轨爬行
        道岔爬行是由于道岔尖轨固定不良、道岔单面走车另一面走车少等原因造成,现场工区(工务、电务)处理很困难,道岔爬行会造成电务道岔杆件不方正,直接影响道岔密贴、缺口变化。当尖轨串动量和道岔爬行超过20mm的时候,就会导致转辙机杆的位置发生变化。对于行车中各部位销钉有一定的旷量后,会随着道岔爬行而改变原来的状态,很难保证轨道原来被锁定的位置,最终导致影响道岔的密贴缺口。
        1.4连接杆旷动
        通常在铁路运输中,一旦拉杆销磨耗而造成眼孔扩大的情况,就会导致拉杆的鸭嘴张开,从而造成连接杆旷动的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道岔工电结合部发生连接杆旷动,会使连接杆的丁字铁螺栓出现松动的情况,当旷动量大于1mm时,直接影响到电务部门密贴缺口的调整。电务杆件销子旷动,目前电务杆件都已经采用销子螺丝固定,但是由于销子螺丝杆丝扣不够也会造成杆件旷动。
        2.道岔结合部位病害原因的处理方法
        2.1尖轨反弹的处理方法
        针对尖轨反弹的处理措施,通常可以通过整治道岔爬行的方式,将道岔基本轨方正使得基本轨向减小到20mm以下,在检查转辙部位的时候,还需要对几何尺寸,尤其是框架尺寸要整治到位。

在我们日常检修工作中道岔密贴调整,一定要适度:必须要在主机、副机间夹2/4/6mm标准试用板进行试验,以保证道岔在密贴状态下尖轨的松紧度适当,因为尖轨与基本轨夹“主机2mm、副机4mm”试验板锁闭,是防止道岔调整过紧不解锁造成道岔故障隐患重要手段,而在尖轨与基本轨夹“主机4mm、副机6mm”是道岔防止不密贴造成设备事故的重要手段,所以电务检修人员必须明确:道岔夹2/4/6mm试验板的意义。
        2.2尖轨卡阻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尖轨卡阻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尖轨本身状态有异常的情况时,车间就需要对进购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同时将尖轨平整的放在地面,确保尖轨处于自由状态。通过观察后,确定是否存在侧弯和拱腰的情况,可以防止尖轨卡阻,如果是在运输过程中,聚堆不可以随意堆码,避免压弯变形的情况发生。对于滑床板下的橡胶垫板,由于抗压强度比较大,所以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机械损坏的情况,而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一般是腐蚀造成的,需要和电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由电务部门负责处理。针对尖轨卡阻的日常处理,需要做好道岔连接零件的紧固,有利于避免爬行时造成的拉方道岔情况发生。
        2.3尖轨爬行的处理方法
        处理尖轨爬行的问题时,更换基本轨或者尖轨,可以直接避免尖轨爬行问题,当然如果重新配轨或者拉方道岔时,还可以紧固连接零件,从而有利于避免出现尖轨爬行等问题。如果不常用的一面尖轨根部(尖轨与基本轨连接处)轨缝没有时,可以将不常用尖轨与基本轨轨缝拉大(垫片)的方法调整轨缝处理,使两尖轨相错量减少爬行超标。
        2.4连接杆旷动的处理方法
        对于连接杆旷动的处理方法中,需要及时更换道岔连接杆以及丁字铁,同时还要做好张开鸭嘴的矫正,能够很好的避免连接杆旷动的情况发生。工区在日常检修中要重点进行检查销子螺栓,发现松动要及时紧固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由于销子旷动影响道岔密贴、缺口故障的发生。
        3.道岔工电结合整治的方式
        3.1常见检查方式
        在道岔工电的联合整治中,通过看、听、测、试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病害的原因,从而实现对相关病害的整治。在看的过程中,通常采取以直股看方向,曲股看圆顺的方式经常查看,因此在看曲基本轨的时候,可以通过抛物线的形式,对尖轨是否有密贴以及是否起作用等方式进行查看。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对列车通过时因为震动、吊板、拱腰、扣件失效、螺栓松动等情况发出的异常声音进行判断。在测的过程中,工务方面,测轨距、开程、框架尺寸、轮缘槽宽度;电务方面,测动作电流、故障电流、密贴间隙是否存在假密贴;开程、空动余量。在试的过程中进行2/4mm试验以及定反位操纵时观察主副机动作。
        3.2具体的整治方法
        首先对离缝整治中,对尖轨和基本轨各部框架尺寸进行调整,如果仍然有离缝,对道岔进行脱杆联整,脱杆后拨动尖轨在自由状态下是否密贴,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在对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整治时,滑床板弯曲不直的,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基本轨和尖轨有肥边,要及时整修除掉。弯好基本轨曲折点,保证基本轨与尖轨竖切部分完全密贴。加强捣固,找好水平,消灭空吊板。要特别加强转辙器部分的捣固,注意尖轨尖端与尖轨跟端的平顺。同时在对基本轨道尺寸的整治过程中,由于方正尖轨尖端前属于顺坡终端接头,在拨直直股方向上调整曲轨的轨距。在使用第一连接杆位于1441mm处,第三连接杆处于1499mm处。为了确保曲轨弯折量的准确性,在检查的时候,可以使用2m长的弦线进行测量,将第一弯折点和第二弯折点的矢度分别调整到5.7m和4.1m的位置之间,两个弯折点的误差不能超过±1mm,否则就需要对弯折点重新弯折。
        结束语:道岔工电结合部位病害中,大部分病害属于综合性的病因,而导致病害形成的因素又非常多,为了解决这些病害问题,在道岔工电结合部位中需要提前找准具体问题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对应的病害问题,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坚持做好对道岔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常见问题的分析,利用工电联合作业的方法,对道岔病害的成因以及问题进行分析修正,最终促进我国铁路行业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普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5]238号.2015
        [2]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412-2014.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