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 天津 300280
摘要: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石油是工业甚至其他行业兴盛发展的血液,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石油储量虽然丰富,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情况复杂,石油开发非常困难,特别是一些储藏在海底、深埋地下、岩石缝隙等当中的区域的石油开发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做好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勘测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对油藏地质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对油藏地质的开发对策进行探究,旨在为我国油藏资源开采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提升国内企业石油开采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藏地质;开发;策略
前言:石油资源分布区域的地质环境复杂多边,所开采的低渗透油藏资源的天然能量不足,在石油资源进一步开发的背景下,对于地层能量的消耗程度不断增加,导致油藏资源自身天然能力扩孔严重,而现阶段的开发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地层能力,因此需要逐步转变油藏资源的开发方式,借助专业的资源开采设备以及开采工艺技术,对存储油藏资源的地质进行勘探,在对油藏资源地质特征全面分析的背景下,为油藏资源的开采作业实施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石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油藏地质
石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石油资源的应用不仅是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程,石油制品同样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石油资源并非是简单性的勘探就能得到,大多数情况下,石油是存储与地下层较深的岩石缝隙之中,因此我们将存储石油的区域称之为油藏。石油制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我国石油数量相对较少,且石油开采过程较为艰难。地下深处的岩石种类繁多,其性质也不仅相同,唯一相似的特征为岩石都是经由多年的变形与风蚀,因此石油开采极为困难。
2、油藏地质的特征
根据油藏赋存位置的差异性,可将岩性油藏划分为源上、源内以及源下三种类型。源上油藏的存在与有利圈内以及油源断裂等因素存在着异性的关联性,源上油藏的分布区域也与岩体层序界面以及断层构成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大多数情况下源上油藏中存储着较为充足的油气源,且油气聚集情况来能更好,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油藏多为源上组合油藏,源内组合油藏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受到油水压差以及毛管压力差的影响,因此源内组合油藏大多表现出“自储、自生”的发展状态。源下油藏的生成是受到压差驱动、生烃增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油藏的具体位置与油藏源岩之间的关系,可将岩性油藏进一步划分为远源以及近源两种,开采人员需要根据油藏的初次形成原理,对油藏是否需要进行有效改造进行判断。远源油藏主要是指油藏区域相较于源岩距离相对较远的油藏资源。近源油藏则是油藏区域相较于源岩距离相对较近的油藏资源
3、油藏地质的开发
3.1井网密度设计
在进行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开采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方法设计井网井距。现阶段常应用的数据计算方法为反四点法、五点法以及九点法。石油开采期间所设计的井网密度是由技术极限井距进行决定,同时为了保证井网密度设计方案实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需要根据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油田开采技术,对井网设计密度进行调整,全面提升油藏开采工作的可行性。如井网密度设计低于极限密度设计时,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开采井网数量无法实现对油藏区域的全面覆盖,继而导致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出现生产不协调的问题,在开采过程中极易产生注水井的注水量无法及时到达原有储层的情况,同时无法在原油层构建开采压力系统的问题,也会对油田的开采速度造成影响。当井网密度设计高于极限密度设计期间,将会缩减采油井与注水井之间的间距,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工作交叉的问题,对于才有工作开展的安全性造成影响,采油井内部出现连续压力系统时,开采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油田开采死角,对于油田开采的整体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为有效解决上述为问题,确保井网密度设计的均衡性,需要根据油价与财政税收政策确保井网数量开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对井网密度进行合理化的调整,确保油藏开采总量与井网密度设计投入达成均衡性。
3.2设计应用老井侧钻技术
现如今的油藏地质开发需要遵循石油开采量高产的原则,因此需要加强对剩余石油的开采与挖掘。常应用的剩余油挖掘技术主要为老井侧钻技术。侧钻井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其开采投资水平要远远低于新钻新水平井的投资水平,若直井已钻遇至有效层位,则侧钻水平井的风险也要远远低于新钻新水平的风险。在受到钻井成本以及钻井风险的双重影响下,开展老井侧钻技术的应用次数不断增加,大大提升了我国石油开采数量。
3.3提升层系划分水平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海上油田的存储量要远远高于陆地石油的存储量。陆地的石油开采工作不仅需要极高的开采技术水平,同时也要面临极大的开采风险。海上石油开采面临的风险系数以及石油开采成本将会成倍增加,对于单井开发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会逐步提升。大多数情况下的石油开采并不会应用划分层次的开采策略,但由于受到石油勘探数据研究影响,表明海上油田存储量庞大,油田发育成效良好,因此对于海上石油开采新技术研发更加重视,开始利用划分层次开采策略实现石油开采方法的创新,同时结合石油实际开发情况,全面提升石油开采效率。
3.4强化石油开采动态监管水平
部分油藏区域所生产的油井存在单层薄的特征,油井分布并不均匀,再加上缺乏动态性的全方面监督管理,大大提升油藏信息了解的不便性。尤其是近几年来,虽然明确油井开发需要保持生产量,但对于油田开采动态监测力度大大降低,对于常规性油井地层压力监测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为此需要加大对断块的监测力度,加强对于油藏生产井的压力检测力度,确保油藏开采人员能够时刻掌握油藏地质动态变化,对油层的各个结构信息都能准确化了解,充分发挥每一油层结构的潜能。
3.5维持油田开发的压力平衡
在油田开发前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油田建立模型,严格按照油田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油田顶层压力变化的有效确定。如油田顶层压力出现下降时,需进行油田注水操作,确保油田压力的平衡性,保证一定时间内石油开采量达到既定目标,实现石油开采的高效率开展。
结语:综上所述,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瞬息万变,各能源大国间对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的生产和经营也是竞争激烈,同时石油作为影响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资源,做好石油开发开采工作非常重要。石油资源的宝贵,必须保证石油产量能进行最大限度开采和使用,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大对油藏地质特征的科学合理分析和勘测,通过创新与改进相关开采技术,使石油开发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促进我国石油开发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萌,姚刚,乔江宏,刘铁,肖泽龙.油藏开发地质勘探的常见问题分析[J].云南化工,2020,47(01):168-169.
[2]其那尔•胡山.论油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2):142-143.
[3]严昌鹏,王尊天,杨帅,王继文,孙典豪.WQ侏罗系油藏地质特征与高效开发技术探讨[A].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三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石油化工应用》杂志社,2017:3.
[4]李志远.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044(001):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