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广东省 523600
摘要:在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树种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林业建设质量。如果没有综合多个方面科学选择树种,就会导致所选择的树种与当地的环境、气候不相符,进而无法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和效果,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无法调节当地气候。
关键词:生态林业;树种;优化选种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环境不断恶化,林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给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重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
1.1环保价值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生态环保价值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我国政府部门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具有十分凸显的经济效益,是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时要尽可能地保障生态环保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即在满足地区生态环保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效益更高的树种。从技术层面来看,经济效益目标的考量,也使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1.2根据树木选择土壤
根据树木类型改善土壤,指在已经选择好树木后,对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一些地区因为对于土壤不够重视,认为不管哪种类型的土壤都能够让树木有效生长,最终导致树木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选择正确的土壤对于树木的正常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这一环节没有合理选择土壤,那么就无法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即使树种已经成活,也不能够生长良好,通过树木选择土壤的这种原则大多被广泛应用于速生木材上。
1.3改造树木适应土地
如果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发现树木和土壤不能够相适应,那么就可以选择树木然后对其进行引种、育种等操作,改善树木中的一些缺点,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土地生长。例如在松树种植过程中,可以将其根部完整地移种过来,这样就能够帮助松树更好的生长。但是,因为当前对于树木的改造成本较高,所以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当期生态林业种植。大多数生态林业在建设过程中,都不会依靠改造树木来适应环境,而是选择和环境相适应的树木。
1.4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有长远的目光,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林业的持续性利用及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坚持林业经济能力、林业资金、林业发展资源、林业信息的可持续性利用,而且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将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及可持续性的影响进行考虑,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价值和功能,促进林业生态的有效恢复。当前,在林业三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才有利于真正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树种优化选择策略
2.1将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进行结合
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应该发挥生态林业的防护价值,充分考虑到树种在生长过程中的周期,这样才能够为沿海地区起到防灾效果,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这其中也应该减少单一树种种植的现状,延长防护时间,这才是减少资金投入的重要方法。在正常情况下,速生树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防护林,能够较快发挥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但是,这类树种的寿命较短,很容易衰老。而对于长寿树种来说,虽然生长较慢,但是因为寿命长,能够持续为生态林业提供效益。
所以,在建设生态林业过程中,就应该将速生树木和长寿树木进行结合,充分考虑到各种树木的生长特点。
2.2考虑水土保持,科学选择树种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选择树种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地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据此进行树种的合理选择,使其能够在保持水土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借此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在面对一些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且沙漠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时,需要选择耐旱性较高且根系非常发达的树种,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树种在上述恶劣的生态环境中正常生长,还能够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予以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如有关部门可以选择胡杨树、华山松等类型的树种。在北方地区,若是面对相对较为贫瘠的土壤地质条件时,则需要选择一些枝繁叶茂的树木种类,在落叶季节,这些树木的叶子会落到其周围区域的土壤中,通过对落叶的分解增加土壤的肥力,实现对当地区域土壤土质结构的有效改良,同时能够提高对水土的保护效用,避免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增高。另外,由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较常见,再加上干旱气候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树木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在选择树种时,要与乔杉、灌木等树木种类或者草种等进行搭配种植,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其稳固水土、恢复地表植被的积极作用。
2.3根据自然及地理环境合理选择树种
相关单位及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建设时,需要对树种进行合理选择,使其能够适应当前造林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这样才能使其健康地生长,实现造林计划。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树种选择的重视,而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了解造林区域的地质、土壤、地形及水文等方面情况,并且要对树种的生长习性进行全面掌握,从而根据实际的环境选择适合在造林区域生活的树种,同时要保证造林区域具备树种健康生长所必需的,基本的光照、水分、温度及土质等条件,以此为林木的良好生长提供保障。另外,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够适应这一气候环境的树种开展相应的造林工作,进一步保障造林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
2.4注重立体空间层次性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提升林地生态质量和效果,往往采取复合式树木种植结构,即增加林地立体空间的层次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单一的树种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而采取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的方式则效果更为理想,同时该方式具有理想的经济效益。例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大型乔木、草地起到蓄水固沙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通过种植一些小型灌木类经济作物创造经济效益,由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5坚持土壤改良原则
在我国沿海地区,防护林的生长条件较差,在这其中基干林带位置的土壤较为贫瘠,微生物活动较差,这是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对土壤积极进行改良,就能够让沿海地区的生态林业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提高社会效益。
结束语
在生态林业树种优化过程中,应该根据生态林业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相应的树种,更好地提高生态林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选择树种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生物特点,而且还应该考虑到经济成本支出等多个因素。在优化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让其能够实现良好社会效益,体现出生态化、高效化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生态林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明生.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探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1):124+126.
[2] 何榛.生态林业发展中树种的优化选择[J].现代园艺,2017(24):160.
[3] 雷华相.我国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1):50.
作者简介:
黄子禅,女,广东东莞,汉,1986年2月,本科,林业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