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气象局 742300;2.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 7464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的发展与天气预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天气情况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未来天气状况和发生自然灾害的趋势、原因,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防灾减灾服务,通过天气预报提供的气象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对策,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希望能够提升作物产量,更好的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天气预报;农业;防灾减灾;应用;对策
引言
天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彫响,科学合理预测天气已成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加大了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力度;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已启动了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相关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服务工作上的顺利开展。为充分发挥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农业生产上要根据天气预报合理进行生产资源配置,同时采取防御灾害的措施,才能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服务的运用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还需要完善农业防灾减灾的手段。本文联系实际深层次的剖析了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运用,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气象信息的时效性,更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
1.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时间因为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农民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完全凭借日常的工作经验,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对三农问题加以关注,防灾减灾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开始认识到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是存在有一部分农户会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对农户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行调研之后,相关的调研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站在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服务需求上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户对灾害预警以及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量,对此需要重视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要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推广防灾减灾的技术;第二,分析农户获取天气情况的方式和途径,可以看到目前农户获得相关信息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借助广播和电视等,利用官方网站和微信等获取农业气象信息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农户因为年龄比较大,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很难主动的去使用现代智能通讯设备;第三,从农户获取农业气象服务的用途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自然风险会极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经营情况,很多农户认为获取天气预报服务能够实现防灾减灾,只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农业气象服务,就能够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寻找合适的时间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施加肥料等,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产量的增加。
2.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的基础,气象预报对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气象预报不只是要满足自然环境的一般规律,而且还需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来看,对极端天气的预测准确性不够,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比较差。伴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经常性出现各种类型的极端天气,包括干旱、洪涝和暴雪等频繁出现,对此需要引起关注。
2.1确立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和规范
要结合当地易发气象灾害的不同防范级别和量级,合理确立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和规范,组建依法防灾减灾的管理机制,完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快速高效地应对各类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服务信息,为农户提供防灾减灾相关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同时,还要合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布局,完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加强对易成灾的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监测,获悉各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状态。
2.2长期天气预报的应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气象预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很多行业都开始运用先进的气象预报设备,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长期天气预报不只是能够预测一定时间里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而且还能明确初雪和初次霜冻的时间。对低温、高温和干旱时间有一定的区分,采取有效措施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为了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伤害,有关部门需要联系天气预报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防控。可以修建水利设施,确保农田能够科学排灌等。同时,还可以组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的作业,对区域性天气进行改善,联系天气预报,尽可能的种植抗旱、抗涝和抗低温的品种,提升农业品种的适应能力,在种植早熟或者是晚熟的品种时,需要合理的选择播种时间,尽量不要让霜冻和冰雹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2.3临近天气和短时天气预报的应用
所谓的短时天气预报,主要是指在多个短时间段,借助相应的软件,对降水量进行计算,在提升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同时,也能够确保气象信息的准确性。运用短时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计算结果的误差能够减少,信息传递的速度明显提升,能够将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农业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降雨和降雹等,如果能够良好的运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短期天气预报,在防控农业灾害这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3.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应用中的提升对策
3.1建立科学的灾害天气预测机制
作为气象部门,需要将先进设备以及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岀来,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要加强农民和农民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天气预报的运用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电视台、广播和新媒体等将气象预报的信息实时的发布出来,帮助和引导农民安排好农业生产工作。精准的预报灾害性天气是农业灾害天气预报的重点。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灵活的运用高新技术设备,提升气象灾害预测的准确性,提升防灾减灾的效果。与此同时,作为气象部门需要实时跟进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形成气象灾害的预警机制,加强和农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就抗洪、抗旱和防雹这块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3.2提升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我国在不断的试验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很多不同波段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这其中沿海地区和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主要是使用S波段,内陆的波段主要是C波。多普勒天气雷达已经在全国范围里形成了完善的天气雷达网,农业服务的范围明显扩大,但是精准度仍待提升。要对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尽可能减少受灾范围,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结语
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日趋完善,天气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方面能够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所以,有关部门需要联系日常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对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过程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加大研究力度,在第一时间发布气象信息的相关情况,并做好灾害的预警工作,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庆锋.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提升对策[J].农家参谋,2020,No.648(05):136-136.
[2]张玮楠.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提升对策[J].农技服务,2019,036(004):91-92.
[3]李海阔,张艳芳,张乃元.新形势下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1).
[4]赵淑红,于文立,郭宇恒,等.新形势下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000(001):P.178-178.
作者简介:;
任骊安(1994.06)女,汉族,甘肃省文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