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2110219870516XXXX
摘要: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栽种较为广泛。小麦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小麦粒是食物非常重要的一种原料,麦麸可以直接作为优质饲料来喂养家禽,小麦秸秆具有造纸、燃烧、编制等功能。在小麦栽植方面,根据小麦种植特性进行种植,才可以种植出高产且优质的小麦。下文针对小麦经济价值、栽培特性、田间管理、病虫害与除草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小麦种植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麦;经济价值;栽培特性
引言:在我国小麦种植历史较为悠久,属于古老粮食作物。小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麦子粒中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各种维生素,且蛋白量要高于稻米,适合人们生理方面的需求,易于人们消化吸收,有助于强壮人们的身体。并且,小麦麦麸可以喂养家禽,小麦秸秆可以造纸、燃烧、编制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域相对较为广泛,各个区域种植的小麦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种类存在差异随之产量和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想要有效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需要对小麦生长规律、生物特性进行掌握,并结合当地土壤、气候、地理等因素,利用合适的栽种方法进行栽种。
1.小麦经济价值
小麦,具有耐寒、耐贮、耐寒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下也可以很好的生长,在冬季有积雪的环境下,冬小麦可以忍耐零下30℃低温不被冻死,春小麦在1-2℃便可以发芽。因为小麦的耐寒性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低温季节进行生产。不管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还是在冬春季干旱的年份,做好灌溉等措施,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1]。小麦粒为我国食品原料,可以制作成为面粉、面条等食物;麦麸可以加工成为优质的饲料,也可以直接饲养家禽;秸秆可以编制成为筐、小凳子、艺术品,还可以用来造纸和燃料。因此,对小麦生产进行发展,对于轻工业、畜牧业都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小麦栽培特性
2.1保证生长环境优质
小麦生长的土壤最好利用熟土,因为熟土土层厚,机构合理,富含有机物和营养,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与保温性,适合小麦的生长。针对没有熟土的区域,可以在栽培前进行翻地,对土壤组织结构进行有效改善,保证土壤上松下实,通过人为的形式对土壤保湿能力与保温能力进行提升,进而为小麦提供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此外,在栽培前,需要施加肥料,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2.2科学合理播种小麦
小麦播种主要分为下述几个阶段,首先挑选优质的麦种,在挑选麦种时需要结合当地耕作制度、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等,结合多方面因素,挑选最为合适的小麦种子。如果播种的小麦是引进的新品种,需要结合品种的发育特点,为其构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需要在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想要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需要挑选合适的播种时期,若过早播种小麦,小麦容易发生病虫害,且会受冻,导致麦苗生长不良,处于弱小状态。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播种最佳温度大约为16摄氏度,温度在16℃时,光照充足,不会使小麦受冻,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具体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月份进行播种。
3、小麦种植的相关技术
小麦栽培幼苗期。这一阶段的小麦作物需要历经出苗与越冬等时期,也是保证小麦充足生长营养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小麦培育是否能够达到壮苗的效果以及成熟之后小麦的穗数,所以幼苗期的壮秆大穗非常重要的环节。若小麦在幼苗期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那么在这一阶段进行播种、肥水等栽培行为,务必要保证适合的条件,使得小麦叶片、次生根的生长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且幼穗分化小穗源的实际数量会有所增加。
小麦栽培器官建成阶段。这一时期小麦栽培关系到起身、拔节、开花等,进入到器官建成期之后,小麦逐渐生产出叶片,而且完成节间穗分化。该环节必须要对小麦生长所需营养、生殖生长等加强重视,尤其要巩固穗数和壮杆培育。由于器官建成期时间相对较长,所以结实器官分化所需周期也比较长,如果栽培时期可以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水,那么分化小穗的效果也会更为理想。
小麦栽培籽粒形成阶段。
进入到这一生长周期之后,小麦开花期与成熟期的过程中,籽粒形成期结束生长所需营养,随之进入到生殖器官生长阶段,该阶段与小麦结石粒数、栽培品质均有直接的关系。考虑到籽粒形成期周期、灌浆时间有非常紧密地联系,栽培肥水条件和子粒的饱满程度也十分密切。因此,这一阶段所有种植人员应该要格外关注小麦生长情况。
引种阶段。前期进行小麦引种,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育特性。例如北方地区选择小麦冬性品种,如果是南方地区,同样选择冬性品种便会在环境温度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小麦作物品质降低。因此,小麦种植栽培特性需要对于引种这一部分加以重视。
第五,种植品种布局。小麦作物本身具有极强的耐寒性,若在栽培时选择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应该要适时调整播种时间,建议选择早播。如果栽培时选择冬性品种,还需要采用早茬种植的方式。小麦栽培春化阶段周期不长,加上幼苗快速发育,此时进行播种,接收到光照作用之后可能会发生冻害。因此,针对小麦栽培进行品种布局,务必要综合考虑小麦品种之后,选择最为恰当的播种时期。
4、小麦的田间管理措施
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查苗补缺工作,出苗后需要及时进行查苗,若发现缺苗断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补种,进而保证出苗。并且,需要浇好越冬水,进而实现保苗越冬的目的,在12月中上旬,日均温度在3℃左右即可,进行越冬水的浇灌,通常情况下每亩地浇水量保持在30-40方。此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划锄,进而板结进行破除,对土壤进行疏松,除草保墒,使小麦根系可以得到良好发展。在春节前后,可以结合苗情,追施7-10kg尿素。
进入春季后,小麦返青期需要及早实施划锄镇压,进而实现增温保墒。在拔节初期,大约在3月10日前后,每亩利用50-70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30kg,进行均匀喷洒。浇好拔节孕穗水,可以减少小花退化情况发生概率,有助于增加穗粒数;并且,还可以使土壤深层蓄水,以供小麦后期吸收。总而言之,小麦种植环节中务必要对其栽培特性进行综合考虑,重点加强栽培管理,早期的分叶时期直到最终成熟,这一期间均要注意“苗齐早分叶”,才能够保证小麦成长的营养需求,当齐苗后便可以施速效肥加速生长,进入到冬至再施有机肥巩固营养。当小麦栽培进入越冬阶段后,栽培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压麦处理,有利于加强小麦作物的抗倒性。另外,小麦冻害、虫害同样是栽培阶段的重点,确保最终小麦作物品质与营养价值。
5、病虫害与除草管理措施
小麦种植期应该注意除草、病虫害管理。做好灌浆水工作,通常情况下灌浆水在灌浆初期,在开花后15-20d,结合实际情况浇灌浆水,进而使植株延缓衰老。在生长过程中注重观察杂草生长情况,如果长势已经影响到小麦生长,出现争夺营养的现象,必须及时安排除草工作。并且,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每亩可以利用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8g、99%磷酸二氢钾100-200g、30%多酮・可湿性粉剂100-133g,每亩兑水30kg,均匀喷洒。通过喷洒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防治白粉病、吸浆虫、防穗蚜,还可以防早衰、防热干风、增粒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对小麦经济价值及栽培特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小麦质量和产量,还可以使小麦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经济价值,促进小麦种植业的良好发展。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深入分析小麦经济价值,充分把小麦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需要深入分析小麦的栽培特性,挑选因地适宜的栽种方法,进而获得更多产量和更高质量的小麦,为当地区域经济和人们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樊继伟,郭明明,王康君等.小麦新品种连麦10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21,41(03):87-89.
[2]赵智勇,毕红园,曹梦琳等.小麦新品种运旱1411-2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21,49(02):160-162.
[3]孙小龙.小麦经济价值及栽培特性分析[J].北京农业,2015,000(002):27-28.
[4]朱起超.小麦的经济价值和栽培特性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