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瑞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523
摘要: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结构复杂、多样。因此现场检测、分析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几种检测技术,阐述其应用要点,最后分析和探究其具体应用,以期可准确、安全的应用于建筑工程现场检测。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要点和应用
引言
混凝土质量于施工现场意义重大,关乎资金问题、工程质量等。因此混凝土质量检测是施工检测的关键环节。合理、规范的检测手段将大大提升混凝土质量,减少资金损失,提升工程质量。
1建筑混凝土现场检测概述
混凝土大量运用于施工现场,考虑到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复杂,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因此控制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为工程质量控制的大致流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在内。比较特殊的是,混凝土返工难度大,因此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控制是重中之重。质量控制需要有效的控制手段。只有通过现场的质量检测,才能较好的发现、指导并解决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而检测方法的多样性也提示了需要按现场情况——因地制宜。较为成熟的超声波、射线和成像技术有时无法满足工地需要简便、易操作的检测技术要求。因此庞杂、紧张的施工现场往往会选择回弹法等。
2常用的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
2.1超声脉冲法
超声波脉冲法拥有原理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原理是利用超声波脉冲、射线等穿透结构内部。因此,虽然超声波检测是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但超声波的冲击力度小,无法应用与大体积混凝土,且穿透效果一定程度上会伤害人体健康,所以其应用范围不大,一般不作为首选。
2.2钻芯法
作为同样操作、原理简单的检测方法——钻芯法,是从混凝土结构中取出一个圆柱形样本进行抗压测试,以此来推测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因为是直接取样本,可想而知检测的可信度很高。与此相对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直接取样本会破坏一些小结构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如果是大体积的样本,单单取一部分圆柱形样本,由于提取部位不同,会存在有误差的可能,而且面积越大,误差越大。
2.3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法
超声—回弹综合测试法作为一种综合性、附加型测试法,将超声与回弹法的优点集于一身,又有效的规避了缺点。超声——回弹检测是一种声波检测,不会破坏混凝土结构,不会深入结构内部,并且可以较为全面的获得整个结构的质量数据,这就规避了钻芯法的缺点,例如误差大、对结构造成破坏。但并不是说这一检测方法是完美的,它存在局限性。比如在温度小于-4摄氏度或者大于60摄氏度时是不适用的。混凝土构建的厚度也必须要大于100mm,遭到温度或者化学破坏的混凝土也是不适用的。
2.4后装拔出法
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检测方法,后装拔出法与传统的强度检测及抗压实验不同。后装拔出法是通过测试混凝土的极限拔出力,根据拔出力和抗压强度的关系,来推测抗压强度。通过在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打孔、磨槽、装入锚固并安装拔出仪器,由于只是在表面打孔,对混凝土的伤害比钻芯法小很多,保护了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减少了破坏性。由于要在表面打孔、操作,因此此方法对操作的要求更高。操作中务必要保证测试面的平整、干燥与清洁,表面的杂质例如浮浆、饰面层都应该清理干净,对表面进行磨平处理有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2.5回弹法
回弹法作为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在混凝土检测方法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最常用的方法,其优势一定比其他检测方法大,例如超声、钻芯等都具备简单、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而回弹法一定是最简便,操作方式最简单,最高效又经济的测试方法。还有一方面原因,来自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家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成熟,并且由于许多施工现场习惯于运用此方法,也最依赖于此方法,因此更加促使了此技术的发展。然而越是普遍,缺点就越是明显。此检测技术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其检测结果将会有误差。比如使检查结果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因素,就是混凝土的碳化程度,这也限制了回弹法的应用,如果混凝土的碳化水平无法确定,那么将无法使用这一技术。
3现场检测技术应用要点
3.1科学确定检测项目
相关负责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现场结构测试时,一定能够要将建筑混凝土质量检测标准合理且有效率的编制出来。接下来便是确定将要确定的检测项目。比如必须要确定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以及混凝土颗粒大小、含沙量和水灰比。不仅如此,现场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凝固时间也是必须要检测和明确的。如果检测后发现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则必须要对混凝土结构展开牢固性实验,需要明确的是,全新骨料应该应用于实验操作过程;活性骨料也是需要进行活性实验的,只有现场要求得到满足后才允许开始操作。
3.2科学提取检测样本
为确保整体检测质量,在展开检测工作前,相关的检测工作、准备工作,即科学的按照相关要求提取检测样本,并且做好样本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现场具体检测的要求,提前科学合理的选择检测设备,定期检查调试各种计量设备,是现场检测人员控制好取样现场的基础条件。如果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设备大规模迁移,相关负责人应当重新校准设备。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后,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泌水、离析等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混凝土均衡性带来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搅拌混凝土,并在技术监管者监督下完成随机取样操作,操作时间应控制在15min内。
3.3科学控制检测现场环境温湿度
混凝土结构在进行现场检测环节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等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及天气影响)。因此,相关检测人员为确保检测质量,必须在严格遵守环境监测准则的前提下,落实合理的机制编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空气湿度应当维持在50%左右,温度应当控制在20上下2摄氏度。再此情况下,拥有了完备的现场检测管理制度后,向相关工作人员发送书面报告,嘱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操作规范,按照要求操作,以获得最高检测准度的结果。
3.4科学养护样品
产品一旦成型之后,为了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了施工建设的基本要求,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制定出合适的养护体系。根据相关经验总结,利用防水薄膜覆盖住样品,可以较好的维持混凝土处于合适的温度及湿度;除此之外,将样品放置在温度20±5℃环境下1~2个夜晚,也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按一定的编号顺序完成拆模工作也是必要环节之一。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谨慎,拆模后的混凝土容易被破坏,一定要小心谨慎结构的强度,以免发生意外。
4小结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现场的要求,混凝土的现场检测至关重要。为确保其质量过关,合适、合理的检测方法是关键。选择检测方法需要考虑其合理性,也要关注其可行性、科学性、全面性,是否可减少资金损失。可以说合适的检测方法将会使检测事半功倍。检测前的检查也必不可少,不论是对环境的考察,比如空气温度与湿度,还是对混凝土强度、裂缝以及腐蚀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都将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样品的养护是最后一道关卡,科学的养护与运输使整个过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程雪琴.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的重点与应规避的问题[J].山东工业技术,2017(02):117.
[2]唐启东.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7(28):28-29.
[3]尚晓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