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分析 宋金峰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宋金峰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建筑作为城市的基础构成,建筑领域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昭示城市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结构就出现在了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缩减工程施工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人工、材料费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针对性的将装配式建筑结构更加契合建筑需求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身份证号码:21100219891101XXXX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建筑作为城市的基础构成,建筑领域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昭示城市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结构就出现在了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缩减工程施工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人工、材料费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针对性的将装配式建筑结构更加契合建筑需求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装配式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如何贴合实际建筑的需求,将这一技术的优势更加清晰的彰显出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叠合板;施工技术
        引言
        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施工周期长、建造成本高、污染环境、制造噪音以及施工质量差等问题。而装配式建筑实现了构件的标准化图纸设计、工厂内规范化生产线式大规模生产、构件拼装式施工、信息化管理及智能化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但是它又存在结构整体性、抗震性差的问题,为此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即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应运而生。根据是否采用预应力可以分为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预应力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夹心叠合板、带反肋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和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等;非预应力包括自承式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等。预应力叠合楼板比非预应力叠合楼板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1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价值
        首先,应用叠合板施工技术能够节省工期,不需要在施工现场铺设和拆除楼板底模,同时也不需要铺设底部钢筋,使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进而加快施工进度。其次,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叠合板通过科学应用现代集成加工技术能够使其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基于叠合板长方向进行板下支撑的合理设计,不需要模板,能够减少70%以上的材料周转材料。再次,叠合板施工对传统楼板混凝土浇筑和钢筋绑扎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实现了整体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简化整个操作工序,能够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掌控。最后,季节气候不会对其造成限制,通常情况下,该项工程普遍选择工厂化加工方式,因此,季节气候对其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科学应用叠合板施工技术,能够使其冬季施工速度大大加快,同时还可以实现结构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2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
        2.1叠合板运输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在存储、运输、吊装、预制混凝土构建过程中,如果其出现损坏,很难对其进行科学修补,不仅会在一定程度内延误工期,还会使其整体项目工程出现经济损失。基于此,相关单位在运输构件之前,需要进行运输方案的科学制定,同时在运输之前基于相关清单对其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和规格进行仔细核对,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和合格印。其次,需要科学选择运输车辆,可以选择使用平板拖车或大吨位卡车进行运输,通常情况下,在运输叠合板时,需要采取平层叠放的方式。在装车时,需要在车厢底部铺两根木方,确保其截面为10×10cm2,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木方上垫一块厚度15mm以上的柔性垫和硬橡胶垫,基于预制板尺寸进行支点方木的合理设置。最后,在具体运输构件时,需要先分析运输路线,对其沿途情况进行仔细查看,确保运输路线的路况较好。在具体运输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车辆平稳行驶,避免车辆颠簸、猛加速或紧急制动等情况,进而保障相关单位在运输构件过程中,外力因素不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有效避免构件出现掉角、裂纹或断裂等现象。
        2.2叠合板安装要求
        叠合板体系是由下层的预制叠合板与上层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共同组合形成受力体系。

预制叠合板由工厂定制后运输到现场的堆场进行码放,由塔吊吊运到设计的安放位置进行安装与连接,接着进行钢筋绑扎和水、电管预埋,最后浇捣混凝土。
        2.3叠合板支撑系统的确定
        模板工程采用铝合金模板支撑体系,在铝合金模板设计时应对叠合板的支撑进行优化设计,在叠合板区域增设一道支撑龙骨,增强叠合板的支撑和便于立杆标高调整。支撑龙骨独立立杆的安装间距为1.2m,步距要求≤1.8m,当立杆的间距>1.8m时,则应在两个立杆之间增设1道独立立杆。该立杆支撑采用铝合金模板支撑所带的立杆,在立杆顶端设置流星锤和橡胶垫。独立立杆应加工成三脚支撑架形式,三脚支撑架的主要作用是临时固定立杆。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配置3套竖向支撑体系,而三脚支撑架对立杆所起的作用是临时固定,叠合板现浇层的混凝土浇捣完成即可拆除重新利用,因此配置三脚支撑架配置1套即可。
        3、叠合板施工技术
        3.1叠合板制作
        在预制装配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图纸深化设计,确保顺利生产相关构件。在进行图纸深化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对不同专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安排,实现设计集合度的有效提升,同时还需要合理应用简化、统一的符号,对各专业需求进行更为精确的表达。此外,需要对构件生产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在完成图纸深化设计之后,构件厂需要进行模具组装方案的科学设计。在生产叠合板过程中,需要保障模具侧模的垂直度和拼装尺寸,确保模具被清理干净,严禁在钢筋上涂刷隔离剂。在具体落实钢筋工程时,相关人员需要基于构件加工图依次安装各类预制件。在浇筑混凝土时,还需要避开预埋件。最后需要合理堆放相关构件,确保存放场地的坚实度和平整性,同时还需要科学实施排水措施。在具体堆放构件时,需要在地面和构件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基于构件受力情况和刚度确定构件立放或平放,通常情况下,预制叠合板需要叠合平放。
        3.2塔吊的选型与锚固按照装配式结构的存放位置、装载范围、安装区域、运输区域、吊件规格等选择合适的塔吊类型,并在臂长、回转范围上确定好相应的尺寸。经过实际考察调研,本次施工确定运用塔吊QTZ80(6013),该设备的臂长是40m,末端能够承载的重量值可达到25kpa(2.56t),符合本次建筑安装的吊装需求。塔吊的锚固点根据特定建筑计划的内容将其设置在剪力墙上,通过预埋钢梁的装置保证其稳定性,从而实现施工的有序推进。
        3.3支撑系统设计
        本工程模板工程采用木模板体系,叠合板的支撑体系采用承插式盘扣钢管支架。该支撑系统安装快捷,安全性与稳定性均优于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杆的安装间距为1200mm,立杆的步距要求≤1.8m,底部设置可调底座,上部设置可调顶撑。预制叠合板与边支座的搭接长度距0.2m放置在主龙骨之上,次龙骨中间及四周一圈采用胶合板进行铺设。本工程配置3套预制叠合板的竖向支撑体系,支撑体系的刚度与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顶托的水平高度满足同一高程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进步,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也成为了当下建筑施工中比较热门的施工技术,由此,本文着眼于以往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经验,思考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的优势,并提出了几方面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未来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予以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新宇,郝彬,吴胤,等.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变形理论研究及试验分析[J].建筑结构,2019(S1).
        [2]蒋勇.叠合板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2018(S1).
        [3]温光旭.阳光城丽景湾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福建建材,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