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墙设计形式及植物景观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夏标兵
[导读] 摘要: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对景观的整体性造成影响。
        上海教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对景观的整体性造成影响。本文对植物墙进行介绍,分析它的建筑价值,探究模块式植物墙和布袋式植物墙的设计形式及景观特征。
        关键词:植物墙;设计形式;植物景观
        引言:植物造景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而植物墙是植物造景的核心部分。所以应该对植物墙设计工作进行重点把控,提升园林建设和植物造景的呈现效果。在对植物墙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设计形式和景观特征进行重点把控,充分发挥设计的价值,提升植物墙设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植物墙及建筑价值
        (一)植物墙概述
        植物墙主要有两类,即仿真植物墙和生态植物墙,一般情况下大家说的植物墙就是生态植物墙。植物墙顾名思义就是由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面,借助植物根茎对自然环境较强的适应性,确保那些在自然界生长在地面的植物能够一直在墙面进行生长,它能为建筑设计提供优质的环保材料,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设计师可以结合建筑特征以及用户需求设计出不同形状、高低错落的墙体造型,确保植物墙能与所处的环境融合。工作人员进行别出心裁的设计和栽培,在墙顶装设适合植物生长的灯具,提升整体的呈现效果。植物主要采用丛植、散植的模式,打造通透有序、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的墙体结构,形成植物生态自维系统,保障生物多样性[1]。
        (二)建筑价值
        植物墙具有较高的建设价值,它能为原有的建筑结构添加活力,为人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第一,植物墙是混凝土墙上的花园。植物墙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与大自然密切接触的机会,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植物能够突破泥土的束缚,在墙面上高效地生长。因为这一整套的植物系统较轻,所以能够安装在任意造型或者材质的墙面上,不会对原有的墙体结构造成影响。比如,与人造光源相得益彰,能有效地提升建筑设计的价值。此外,植物墙还可以铺设在不具有光源的位置,比如地下室或者停车场。第二,打造城市的清洁系统。植物墙能改善空气的质量。不仅仅是植物的枝叶,它的根茎以及所有依赖植物生长的微生物都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逐渐被分离出来并由植物墙吸收和分解,成为植物的肥料,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由此可知,在建筑中,植物墙能提升空气质量,增加空气的湿度,缓解区域内的污染问题。第三,能调节建筑内的温度。植物墙能有效地隔绝光热辐射,在夏季时能使建筑内的温度降低10℃左右,而冬季可以使室内环境一直保持在恒定的状态。并且植物具有吸附声音的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还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有害气体[2]。比如,甲醛、二氧化硫以及苯等,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一个科学的植物墙设计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系统,可以结合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选配出能够四季常青的植物,打造一个贴近自然、超凡脱俗的生活环境。
        二、植物墙设计形式及景观特征
        (一)模块式植物墙
        1.设计形式
        模块式植物墙主要指把预先培育好的植物模块安装到墙面上。第一,植物的形态设计。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从植物生长习性和整体形态探究其外在的轮廓,让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打造统一的视觉中心。比如,细长线形的叶子比较有个性,具有活力和张力,所有它们比较适合广场或者商圈的植物墙;而圆形的叶子较为规矩,色彩较为饱满,适合大面积地进行铺设,它们比较适合客厅或者书房的植物墙;使用粗大的叶子能突出墙体的重点;细细的叶子能够勾勒植物墙的外在轮廓。
        第二,植物质感设计。首先,把不同质感的植物进行搭配。因为植物较为柔和,不会有突出的明暗变化,稠密的树叶外观看起来较为纤细。它们隐蔽在植物群落中并不显眼,这些细小的植物存在远离观赏者的倾向,借助这个特质可以大面积使用细小的植物从而达到拓展空间的效果。在设计模块式植物墙的时候,如果植物的质感种类不足,就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但是如果数量过多,植物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影响观赏的效果。所以应该把不同质感的植物进行科学搭配,确保其处于平衡状态。设计师在规划时经常把粗质量型植物作为整个景观中的焦点,这样会有效地抓住受众的眼球[3]。但是不能设置的过多,避免发生喧宾夺主的情况。其次,利用植物质感的可变性。一般来说,植物的质感不是单一不变的,它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会受到受众观赏心理和观赏距离的影响。

比如,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就能发现植物枝叶大小、形状、大小以及占据空间等质感,但是在较远的距离进行观察,就无法发现这些细节,只能获得植物的整体印象。在更远的距离就只能看到枝叶错落交织的状态。此外,不同季节绿植也存在不同的质感。春季时,植物的枝叶是嫩黄色,给人一种轻盈、柔软的感觉。在夏秋时,叶片为墨绿色,给人一种粗犷、厚重的感觉。设计师巧妙地应用植物的质感,对整体的环境和非植物质感进行把控,打造符合主题的景观,提升整个植物墙的丰富性。
        第三,植物色彩设计。首先,在设计时对植物的色彩进行把控。色彩具有极强的活力,它是受众接触的第一项信息,带给人们一种直接强烈的感觉,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植物的色彩是由花、叶和果呈现出来。设计师科学地应用色彩能提升模块式绿植墙的呈现效果,促进绿墙设计的发展。其次,把色彩植物和环境进行整合。结合环境的基底色搭配具体的配色,选择适宜的植物。最后,保障背景色和前景色的协调性。前景色应该为暖色或者明亮的颜色,背景色应该为中性或者偏冷的颜色。
        2.景观特征
        模块式绿植墙的基本特点为安全、整洁、便于安装,在制作完成后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成型的速度较快,景观的展现效果较为理想。在拼接景观时能组成一些较为精致的图案,能对整个墙面进行有效地覆盖,形成通风且不透光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此外,模块单元的厚度较大,所以蓄水的能力较强,能保障水资源在固态基里能够均匀有效地扩散,保障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模块式绿植墙的景观排列较为整齐,色彩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观赏效果。
        (二)布袋式植物墙
        1.设计形式
        布袋式植物墙主要指把农场已经培育好植物放置到大、中、小三种植物袋子中。植物袋应该选择韧性强、保暖能力强、可以隔绝冷气的超薄袋子,这样才能保障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中都能健康地生长。这种设计模式较为简单,支出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透光和通气性,可以使用雨水进行灌溉,并可以结合需求拼凑出不同的形状。它的主要做法为:首先,在防水处先设置一层软性的能帮助植物生长的载体,比如无纺布、毛毡或者纤维等。其次,在这些载体上缝上装有着基材的布袋。最后,正式在布袋中种植植物,从而形成植物墙。此外在设计时,可以在布袋中加入一些种子,这样才能提升绿化的效果。比如,在坡壁上进行应用,把装有植物生长基质和植物种子的布袋沿着坡壁进行垒砌,这样绿植能从布袋中生长出来并把坡壁覆盖。或者把植物带着土一同放在布袋中,增强绿化的价值。布袋式植物墙的结构主要分为七层,即基层、营养液和水分输送层、平面灌溉系统、墙体种植毯、土壤和种植袋、绿化植物以及水槽。
        2.景观特征
        布袋式植物墙的设计优势为:第一,这种设计结构能在墙面进行自由设计和组合,不需要使用钢结构进行支撑。在夏季的时候可以使用雨水进行灌溉,降低养护的成本。第二,因为不需要龙骨进行支撑,施工的速度较快,工期较短,建设成本较低。第三,它具有超薄超轻的特点,在放置时不需要加设更多的固定点,并能达到防水阻根的效果。布袋式植物墙的设计缺陷为:第一,绿化布袋的面积较小,植物的生长空间较小,植物一直处于拥挤的状态,部分植物一直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增加植物的死亡率。第二,植物中的营养物质有限,植物在生长的后期不具备充足的营养,容易产生干枯和发黄的情况,影响墙体的美观度。第三,布袋式植物墙的灌溉系统紧贴墙面,水会对墙体造成一定的腐蚀,导致墙皮脱落或者开裂的情况。第四,因为它采用的是无骨架的贴合技术,虽然它能保障布袋紧贴墙面,但是因为布袋采用纺布的材质特别容易被风雨所侵蚀。第五,只有少量的植物适合布袋式植物墙,并且植物的生长周期较短,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增加后期的养护费用。植物墙较为美观能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用户应该科学严谨地选择植物墙的设计工艺,确保能为现有的生活增光添彩。
        结论: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建设工程设计中,植物墙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有效提升工程的呈现效果。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树立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提高对植物墙设计的认识,对各种设计形式进行科学地判断,明确不同植物的景观特征,充分各个方面的优势,这样才能提升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思源.立体植物墙在阳台花园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科技,2020(19):53-54.
        [2]罗娟,黄可.植物墙设计形式及植物景观特征研究[J].花卉,2019(16):84-85.
        [3]毛继梅,马建武,刘文佳,等.垂直绿化装置优化设计研究[J].风景名胜,2019(05):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