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曾渝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四川省煤田测绘工程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九大报告提出,振兴乡村的重大战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道路上,必须把乡村振兴摆到国家战略层面上,以解决城乡经济失衡的问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随着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乡村发展,这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给农村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机遇,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缩小城乡差距,但是,我国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众多等问题,乡村振兴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深入探求略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促进乡村的大力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就新发展阶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实践对策
        引言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1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补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这需要全国取得均衡发展,而农村问题恰恰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化水平,实现城乡的协同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康社会。(2)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新思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且在政治、法治等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农村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存在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差距逐渐加大、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公共基础差、农业收入不稳定、教育资源落后等问题,落后的农村面临主体缺失、组织溃散、公共资源匮乏等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和谐、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工程的顺利推进,可以解决乡村落后、贫穷的局面,对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造就了巨大的城乡矛盾,而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思路。
        2新发展阶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2.1树立明确的目标
        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对目的进行细化及明确,结合我国农村落后的现状、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改变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让农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支撑,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策略,克服困难,解决现有的困难与限制条件,让农村的发展环境、公共资源及条件大力改善,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着目标开展工作,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弥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农村这一薄弱环节。
        2.2坚持科技兴农取向
        不断加大涉农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降低农业科技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对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经营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培育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改良种子研发技术,不断推出优良品种,扩大优质高产种子的播种面积。此外,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通过财政补贴、减免农业机械公司的税收等方式降低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交易价格。
        2.3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
        随着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我们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需要我们党上上下下注入极大的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薄弱的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执行。我们在分析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分,可知国家要全面改善农村的发展条件及面貌,让农村的发展能够走向持续、快速、健康的道路;我们要在方案的落实上下功夫,包括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农村产业布局、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同时也要改善乡风文明、落实富有活力的产业建设,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2.4统筹建设用地规划,解决土地难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地区并未将乡村发展真正纳入到建设用地规划中,造成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无法顺利获取,这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解决好土地问题,需要对建设用地指标政策予以灵活调整,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予以统筹和完善,将乡村发展建设用地真正纳入其中,合理增加所占比重,处理好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难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针对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对部分城镇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集中居住的行政村,要落实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的预留土地;针对集体土地被依法征收的行政村,要根据相关规定,按照相应比例提供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的土地;针对不存在集体建设用地的行政村,政府部门要坚持定期为其提供相应数量的建设用地。
        2.5大力培育、引进现代化的人才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大力培育人才,打造坚强有力、素质水平高、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针对农村人才薄弱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巩固和建设好乡村党支部,加大对现有农村干部队伍的指导与培养,让乡村振兴落实过程中有坚强的领路人;(2)走优秀人才引进与农民职业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为乡村产业兴旺播下人才种子,改善农村的生活、就业环境;(3)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村的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农村产业的大力发展等。
        2.6将新媒体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各区域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乡村传播中的重要性,要将新媒体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深度融合,积极发挥新媒体在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传播价值,制定新媒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做好县、镇(乡)、村的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引导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服务于群众,通过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资源整合更多媒介资源和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助力。
        结语
        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历史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乡村的基础产业,不断探索乡村复兴的工作模式,解决乡村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实情下,出台的符合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均平.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经济管理文摘,2020(9).
        [2]刘燕.治理先行:在善治中振兴乡村[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3).
        [3]吉青.金融助力乡村振兴[J].风流一代,20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