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铁景观绿化与各元素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周昱 杨湉
[导读] 摘要:文章针对地铁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公用管线、沿线建筑、交通、商业、及公用设施等地铁建构筑物元素,研究他们与景观绿化的关系,从而统筹考虑未来无锡地铁建设景观绿化,处理好各元素与城市景观绿化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无锡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文章针对地铁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公用管线、沿线建筑、交通、商业、及公用设施等地铁建构筑物元素,研究他们与景观绿化的关系,从而统筹考虑未来无锡地铁建设景观绿化,处理好各元素与城市景观绿化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关键词:景观绿化;地铁
        1.引言
        轨道的建设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个体,逐步由规划而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面”—“线”—“点”逐步细化的过程。“面”包含了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整体性研究,也包括对全市范围的影响分析,内容有区域交通分布和客运量预测,地铁线路构架整合等:“点”即个别特殊问题的研究和地铁局部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其中景观绿化的使命贯穿地铁建设过程始终。研究景观绿化与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预期景观效果“度”的把握。
        1.1 景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地铁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前期做详细的规划与论证。无锡地铁正在实施的是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批复的《无锡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年)》,包含的就是地铁1、2号线3、4号线一期及1号线南延线。目前,已加快步伐启动第三轮规划,包括4号线二期、市域铁路S2等在内的线路都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地铁线路的规划和站位的设置中,需要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及建设,充分熟悉原有环境,组织设计评审,听取周边百姓的需求,对站点出入口、风亭等出地面设施的规划布置做反复的研究论证。对以迅捷为主要特征的地铁来说,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体验才是地铁换乘空间的设计之本。
        所以,规划中需要结合城市其他建设规划,将站点巧妙融入城市各种设施中。例如,成都、上海、香港、日本东京等大都市中心城区内的大部分地铁出入口都设置于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或街头绿地中。(见图1、2)
 
        图1成都地铁出入口与商业结合   图2上海新天地商业广场与地铁出入口合建
        无锡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以1号线为例:三阳广场站,各个出入口与商业大厦、三阳百盛(见图3)、恒隆广场均实现无缝对接;南禅寺站,出入口设置在南禅寺仿古商业综合体中;太湖广场站,在太湖广场公园内部设置了出入口;市民中心站,在金匮公园、海岸城商业综合体及玉兰花园小区都设置了出入口;将雪浪坪停车场建设成半地下的结构,上面综合开发房地产,设置雪浪坪站(见图4),出入口直接接入上盖居民小区中;建设中的1号线南延线葛埭桥站也与万达茂主题公园统一建设实施。等等......因此,所有这些出入口衔接处的景观都需要融入各种独具个性化的环境中,其独特的公共空间品质和人文体验也必将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要。
 
        图3三阳百盛与地铁在地下一层无缝对接 图4雪浪坪上盖商业开发效果
        1.2景观与市政交通的关系
        为了节省并合理利用土地、增大客运量,地铁线路会尽量沿着城市主干道规划穿行,并在道路交叉口设置站点。为了尽可能节省造价,保证工程质量,大多采用车站明挖、区间盾构的施工方式建设地下线路,采用高架桥的施工方式建设地上线路。
        宏观角度而言,地铁站点建筑,地面以上建筑以外的部分可统称为“大景观”,“大景观”包括所有的市政道路、管线、交通设施、景观及绿化等诸多元素。这些元素之间因为加入了地铁车站这个重要而庞杂的交通连接枢纽,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重新进行合理的设置、配套和组合。
        比如地铁1号线,北起惠山大道,向南跨锡北运河、沪宁高速公路、凤宾路、锡澄路、锡沪路,下穿沪宁铁路、工运路、中山路、清扬路,下穿京杭大运河、梁东路、南湖大道、观山路、蠡湖大道,至终点雪浪。线路穿越了无锡市的惠山区、北塘区、崇安区、南长区、滨湖区等五个城区。每条道路的“大景观”都有各自的特点、元素及断面形式,地铁建设就需要与其完美融合。综合平衡地铁站点、区间与各公用管线的路由,让各个出入口与道路人行道合理自然衔接,充分考虑地铁地下建筑、出地面设施、市政设施综合平衡下的道路中分带、边分带、行道树及道路外侧绿化地的种植条件。
        地铁的“大景观”划分为一期主体施工前迁改、二期附属施工前迁改及末期恢复三个阶段。其中景观绿化主要涉及的就是前期迁移及末期恢复。
        前期迁移,需要确定范围;留存原有风格、内容数量、规格;确定迁移方式,迁移地点;
        末期恢复,需要再次核对范围;确定恢复方案;按图实施并现场微调。
        作为“大景观”的一部分,景观绿化与市政其他设施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1.3景观与周边业态的关系
        地铁建设,保证安全、便捷、快速、高效的集散功能是基本前提。因此,沿线将途经各种大型交通枢纽、政治中心、繁华商业街区、文化教育、居住用地、旅游景点等不同业态区域,必须“无缝衔接”;由于建筑密度都比较高,因此各站点出入口的设置都是“见缝插针”,与公交、火车、长途客运、出租、非机等其他交通形式便捷接驳。所以,地铁出入口及其周边集散广场等景观绿化设计既要充分结合场地环境,体现出个性;还要考虑同一站点不同出入口、同一线路不同站点之间的彼此呼应和连接,形成完整、协调的系统。与城市设计和谐呼应,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设计中应多多考虑以下几点:(1)集散便捷,无障碍及人性化考虑周到;(2)硬质景观与商业建筑整体色彩的统一;(3)与周边商业广告的关系;(4)商业照明空间的综合考虑;(5)构筑完整的道路景观小品(包括标志标识、灯具、座椅、花坛、候车亭等)系统。当然,设计中也应力求能够体现现代城市特色及历史文脉。
        1.4 景观与地铁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关系
        地铁建(构)筑物包括地面以下部分和地面以上部分。
        (1)“显”与“藏”
        地铁出地面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或各类下沉广场及商业开发建筑,有的需要“显”,比如出入口、疏散口、地徽等标识、下沉广场及商业开发建筑等需要借助景观工程成为能迅速被人们视线捕捉到的独特形象。有的需要“藏”,比如风亭、冷却塔、空调室外机等设施需要在保证安全防护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绿化等艺术装饰手法巧妙进行隐藏。
        (2)满足功能需求,相得益彰
        为满足功能,硬质景观必须先行。首先需要考接。其次,需满足人流集散,与防淹平台接壤的集散小广场面积是否满足规范,与周边的交通动线是否顺畅,有无视觉障碍,有无标识、警示等引导辅助设施,盲道是否贯通,无障碍通道及扶手是否设置,是否已考虑生态林荫,原有基地的绿化指标能否原标准恢复等等。
        1.5 景观与绿化的关系
        地铁的景观绿化包括景观(铺装、小品等设施)和绿化(苗木种植)。内容大到几千平米的广场铺装,小到一株小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硬质景观结合站点地理位置,合理划分重点站和普通站的类别,重点站重点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品质;普通站旨在满足功能,且全线尽可能统一标准。
        软质景观以道路红线为划分界面,分为道路红线内和道路红线外的绿化。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景观绿化以原样恢复为主,力求还绿于民;道路红线范围外的绿地,因地铁建设影响破坏部分以原样恢复为前提,重点打造出入口节点,提升整体出入口的形象和艺术特征。
        针对有文化或城市纪念意义的路段,充分挖掘当地景观文化特性,将城市文化融入地铁出入口环境,也让地铁出入口的现代化形象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中。
        2结语
        地铁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城市交通组成部分,各个地铁出入口的景观绿化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城市景观绿化“先锋”使命,把各出入口打造成城市特色又不失本身风格是城市地铁交通和城市景观中的首要命题。只有充分研究各元素与景观绿化的关系,才能在地铁出入口外观设计上结合当地文化底蕴、历史背景,融合现代元素,打造独属地铁出入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孙晓铭.地铁出入口与城市景观环境的融合.山西建筑,2014(7):1-3
        [2]王盾.基于景观空间要素的广州地铁景观营造探究.农业与技术,2015(9):179-182
        [3]刘璇.生态都市视域下的城市地铁户外景观环境研究_以南京市地铁3号线为例.环境生态,2015(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