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质量成本指的是企业在保证或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所花费的一切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用户的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成本,以质量、降低费用的形式,进一步确保企业利益,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是,核心企业和其价值链联盟应该在企业战略指导的前提下,对价值链上业务实时跟踪、查询、计量和记录,并能够控制、实时评估和提高企业甚至整个价值链联盟的质量成本水平。以价值链的视角,分析质量成本管理,从多方面控制质量成本。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1 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分析
1.1 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矛盾关系。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然而,企业为了利润一味减少生产经营成本,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企业声誉受损,长久下去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使企业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营状态,在保证产品质量基础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润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需要支出一定数额的费用,因此很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是当企业竭力想要提高产品质量时,很可能会导致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产品质量过剩的问题,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二是当企业竭力想要减少产品成本时,很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出现,致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出大量无法使用的次废品,最终导致企业无辜增加更多成本,与其初衷计划相悖。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由对立向统一转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2)二者的平衡关系。随着当前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逐渐增强对质量管理的关注。一般情况下,随着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当客户购买力增长速度无法跟上价格的上涨速度时,产品价格增长就会停滞,此时企业一味提高产品质量,只会增加产品成本,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另外,由于质量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大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把质量货币化,实现了将质量与成本以统一的方式进行计量。因此,当企业将质量成本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认证标准,而产品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时,企业就能够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合理性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最佳的获利空间,一定程度上使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实现平衡。
1.2 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切入点
为了能够实现既保障质量,又降低成本的目标,企业需要找到能够将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相融合的结合点,使二者能够有效连接起来。长期以来,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一直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同业竞争者中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成为取胜的关键。由于企业产品质量及其成本存在着联系,企业要想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就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佳的质量点,形成一种最佳的质量水平。其中,由于质量成本管理是以降低质量作业投入成本,并且保障质量水平为目标的,作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着产品质量和成本两个因素,因此在将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融合时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质量成本主要分为外部失败成本、内部失败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类。其中,外部失败成本主要来源于客户对产品的不满意、产品出售后发现为残次品等方面,主要包括销售额下降、召回、处理客户投诉、退回等方面的成本;内部失败成本主要来源于公司产生的不合格产品,主要包括返修、再次测量和校验、残次品等方面的成本;鉴定成本主要来源于公司为检验产品是否合格、是否满足客户需求所耗费的资源,主要包括第三方检验、产品验收、检验器具和药剂、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成本;预防成本主要来源于为预防产品生产不合格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市场调研、质量水平计划、为提升质量开展的培训活动等方面的成本。
2 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原则
2.1 可靠性原则
它应该以真实可靠的数据记录为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质量成本的规划、预测和核算工作,找到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也能使质量成本管理中的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真实有效。
2.2 全面性原则
质量成本管理要满足全面管理和整个过程的需求。即以金融部门、技术部门为主的专业。企业的财务、生产、检查、供销和售后等部门都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把质量成本纳入它的质量功能中,才能不懈地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工作。
2.3 重要性原则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把这个突出问题牢牢抓住,才能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2.4 灵活性原则
各企业都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质量成本管理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 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法
首先,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企业要及时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组织制度,为质量成本管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机构。同时,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实现全员参与,实行全程管理。同时,根据企业质量的目标,结合历史数据、产品结构和生产能力情况,对同行业质量成本数据进行比较,编制企业的质量成本计划。其次,设置质量成本会计科目,对组织成本进行核算。设置质量成本会计项目是核算成本的前提。为了及时、准确、精细,详尽地核算质量费用。企业应分出质量成本会计项目,方便对企业所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分集和分配。形成一套具有企业特点的质量成本会计系统。企业发生的质量成本资料必须采用科学核算的方法,才能成为对企业来说有用的资料。由于质量费用属于间接成本。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会导致资金信息的失真。从而掩盖了质量成本的实际构成。因此,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充分考虑质量成本的动因,并通过设立质量成本中心,对质量费用进行分配。最后,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撰写质量成本的分析报告。质量成本分析是生产质量费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者应该通过研究和评估质量成本的核算资料,及时对质量成本形成和变化进行分析。找出质量成本影响的关键环节和管理上的薄弱。并对影响企业质量成本开支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直到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此外,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者还应采取相关的质量提升措施。并从会计角度分析质量改善措施的投资回报率、投资返收期等财务指标,以鉴定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并预测了质量改善和成本效果的影响。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是工作总结之一。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者应整合质量分析内容和结论,编制企业质量表、成本管理报告,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决策者或部门经理汇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信息。之后应指派专人对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督导和跟踪,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正确实施。并将有用的改进措施标准化。避免相同及类似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特点,不仅是要收集和分析内部生产运营的成本资料,而且要努力收集和分析与供应商、客户有关信息,从价值链收集到竞争对手,政府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其他各方面有关企业成本行为的限制性信息。企业所收集的信息不仅能反映以货币为基础的质量成本信息,而且能够反映一些非货币成本信息,如客户的满意程度等,不仅能反映历史成本信息的质量,而且能够收集到全面反映目前质量成本和质量成本的预测信息。
参考文献:
[1]黄庆丰.刘照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20,No.550(02):93-96.
[2]赵团结.刘全山.关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9,No.597(21):46-49+62.
[3]宋 霞.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及存在问题分析[J].纳税,2020,v.14;No.263(11):196-197.
[4]逄培榕. 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20,No.418(14):2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