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重金属的检验检测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俞晶
[导读]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也体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黑龙江省尚志市检验检测中心  黑龙江  150600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也体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导致食品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必须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意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运用,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加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普通民众的健康生活,也关系到食品企业的长期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当前重金属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偶有发生,从食物中过量摄入重金属会影响人体生理系统正常运行,甚至导致中毒死亡。本文介绍了在日常食品中较为常见的重金属种类,并进一步分析重金属检验方法,以期利用更科学的检验方法提升食品中重金属检验的效率与精确度。
        1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
        1.1 铅
        从近年的食品安全研究报告中不难发现,铅是较为常见的食品污染源之一,由于铅摄入过量而导致的中毒问题也时有发生。与其他污染源相比,铅的污染会直接影响食用者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短期内表现为头晕无力等轻症,不易引起食用者的重视,但长期食用铅过量的食物会影响血液循环等,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1.2 汞
        汞在农药中的大量使用导致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同时工业水中超量的汞金属也会导致食用海产品的汞金属含量超标,而农作物和海产品都是普通民众一日三餐中常见的食材,因此食品中汞金属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汞金属食用过量同样会对中枢神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人体出现感知障碍,重则危及生命。
        1.3 镉
        相比于铅金属和汞金属而言,镉金属对于食品的污染并没有被人们广泛了解,但它却广泛存在于农产品、海鲜以及动物内脏中,所以镉金属污染的问题应当引起强烈重视。镉的合成物(镉化物)对人体有强烈的毒性,不仅会对肾脏、胃肠造成损害,还有致癌风险,因此必须严控食品中镉的含量。
        2 食品中常见重金属的检验方法
        2.1 ICP-MS检验法
        作为质谱法的一种,ICP-MS检验法是检验汞金属和铅金属的常用手段,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在食品重金属检验领域表现稳定,检验精确程度高,能够实现长期、准确的重金属检验;第二,能够在重金属检验过程中实现多种重金属成分分析,并精确检验每种金属元素的具体含量,比传统检验方法整体性更强;第三,在重金属检验实践中,对不同食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不同食物检验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食物的检验需求。
        2.2 AFS检验法
        AFS法是将被检验元素置于辐射能下,以激发出特征波长的荧光,从而实现食品中重金属的检验。AFS法对于食物中微量重金属检验具有积极贡献,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检验技术精确度不足,微量金属元素检验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便捷的操作流程和简单的操作设备,极大降低了检验成本,提升了检验效率。
        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这一方法来源于光谱学,原理与AFS法类似,主要利用重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的辐射吸收作用来实现检验,在食品检验领域应用较广,具有上手简单、灵活稳定的良好特征,能够满足食品检验的基础需求。不过,该方法在应用中的主要局限在于检验元素种类有限,每种重金属元素都需要特定的空心阴极灯,部分重金属在检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3 当前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存在缺陷
        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健全的食品质检技术可以检测食品是否安全。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食品检测部门的设备存在诸多缺陷,技术也不先进,以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由于部分检测人员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加上监督部门管理不到位,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检测结果不准确。


        3.2 食品检测标准不完善
        制定食品检测标准就是为了保证食品检测的准确,对食品检测结果有非常直观的影响。就当前而言,我国部分食品检测的标准缺失,导致检测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科学的食品安全准则作为参考,从而使食品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4 提高食品安全检验质量的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检测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需具备合理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如此一来,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就可以按照标准工作,对食品进行审查与评定。基于此,务必建立食品管理监督机制,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行管控,杜绝违规行为。
        4.2 加强人才培养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检测人员了解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只有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合理开展检测工作。当前,食品检测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企业还需重视在职员工的培训,给员工不断提高的机会,聘请专家对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同时推进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4.3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
        食品安全检测主要是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开展有关工作。检测的效率与水平是由检测设备的先进程度决定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提高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势在必行。此外,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运作,应对设备进行定期定时维护保养。当发现设备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此外,企业也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跟上时代的脚步。
        4.4 完善基层快速检测设备设施的配置
        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地区食品抽检工作的落实水平,应对快速检测设备设施的完善予以重视,加快配置现代化的检测设备与先进技术等,针对抽检人员开展相应的专业化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技术与设备的性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当前,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需要按照食品的具体分类逐步落实,包括水质安全、食用油安全以及肉类安全等,还需要重点检测蔬果中的农药残留。根据具体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需求,应配置针对性的快速检测设备,完善无菌操作装置的布设等。
        4.5 严格考查承检机构专业资质
        在考察食品抽检工作承检机构的专业资质时,一方面可以借助查阅资料档案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专家评审的形式,确保对承检机构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等予以掌握。在正式开展基层食品抽检作业时,不仅需要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检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还应对其信息汇总等作业内容给予针对性指导,确保做好抽检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如若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的规模体量较小,应倡导其积极参与数值比对等业务活动,与大规模、品牌效应高的食品检测机构交流合作,从而推动自身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稳步提升,切实提高食品抽检数值准确率,争取获得更好的抽检作业成效。
        4.6 构建专业化检测机构
        专业化食品检测机构的数量过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食品抽检工作的高效发展,因此对于相关的管理部门来说,应提高对构建专业化检测机构的重视,积极申请对口帮扶资金等经济支持,逐步推动食品检测服务机构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成立县域级的食品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基层食品抽检技术水平。针对高风险食品与重点品种等,应构建针对性的质量检测机制,强化应急检测能力,精准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等。在食品抽检队伍的建设方面,应严格把关人员的专业学历以及技术水平等,保障基层食品抽检作业的高质量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现阶段群众最根本的需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不够先进,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我国相关人才稀缺,没有相关设备的生产能力。所以,要加强食品检测,保证我国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参考文献:
        [1]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承检机构考核[J].方汇,祝富.食品安全导刊.2020(23)
        [2]如何进一步完善竞争性承检机构的遴选[J].叶永和.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