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环境监测站 243100
摘要:近年来,我们国家对社会环境的关注越来越深刻,在这样的现状下,大多地区积极开展了环境监测实验,实施了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具体来看: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就是通过控制实验结果的误差,确保实验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实验结果的精准性。环境监测中有一较为重要的监测内容就是水质量的监测,大家都了解,水资源对社会群众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下通过优化实验室内的水质监测质量,更进一步优化当下整个大环境当中的水资源品质,进而更高质量的优化社会群众的生存发展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是从多个角度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提高监测数据的整体可靠性。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使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段,有效满足监测结果对精准度的要求。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由于监测环境的复杂性,质量管理机构的实际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当前环境监测体系中,样品分析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对分析误差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误差,同时还可以准确地判断分析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1.1加标回收率技术
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的测定时,通过对样品加入一定的标准物质实现对数据的测定,最后消除样品中标准物质的相关监测值,有利于提高回收率的数据测定,最终反映出测定数据的精准度。一般情况下,对于样品的要求,要保证样品测定物质形态与实际物质形态一致或者相似,确保监测控制在正确的区间,待测的样品的浓度值不能超过最高浓度的80%以上。当监测的样品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及时回收计算相关影响物的参考因素,有利于及时分析出样品的实际监测结果,以此确保对环境数据监测的真实性。
1.2空白试验值技术
通过空白试验值技术,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对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息,由于空白试验值技术不能抵消样品带来的干扰,在环境监测实验室难以获得试验纯度极高的产品。在空白试验监测的样品中,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所以监测环境的物体浓度通常比较低,有利于对样品过程中的程序问题进行测定。
2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现状
2.1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问题
部分环境监测机构并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所以相关监测技术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无法对监测标准和规范等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监测工作人员也没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无法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会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管理工作的效率。当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对监测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的效果。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不同监测阶段的工作内容对于技术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2.2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
除过实验设备外,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监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实验知识,在进行监测的时候对相关的方法步骤必须清楚知晓。只有按照实验步骤完成监测,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相关监测人员对实验设备仪器的掌握中,正确的操作实验仪器,能极大地避免实验数据的误差,这些都与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直接的联系,是影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2.3实验中造成的污染问题
通常在进行环境监测实验的时候,实验结束后会有相应的废水、废气以及土壤的污染,这些都是实验产物,是不可避免的污染物。因此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通过对这些污染物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避免这些污染物对实验室内的其他物品造成污染。
3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策略
3.1事先做好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规划
俗话说得好: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相应地,在事物的建设过程中也是如此的,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当中,实现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最佳基础就是事先就对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进行预先化的调控,事先预设好的控制流程不仅有助于之后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众多后续操作,同时,更有助于在真正实施之前就发现存在于其中的障碍化问题,及时避免众多成本损失类活动的发生。这种预先化规划调控不仅包含了对实验活动的流程进行预先规划,更需要对实验室中有关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态度展开优化,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加强更有助于推动水质监测精准度的提升,同时,负责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业务期间,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高精准度,确保社会水环境的健康发展。
3.2重视对监测人员的培养
监测与数据分析人员是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影响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单位必须加强监测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强化培养力度,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招聘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有限选择具有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有效提高监测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进行不定期考核等多种方法对监测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进行考核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环境监测站还可以组织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或外出学习,使其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测技术。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
3.3从实验方法上控制
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会产生的不同偏差,在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实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实验方法上的选取上,需要尽可能选择相关的监测方法,通过合理地控制实验时间,从而将误差降到最小值,其次对于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选取相应的配套实验设备仪器进行实验,杜绝发生应付了事的情况,如果发现实验仪器受到物品的污染,就需要及时更换相关的仪器,保证实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实验数据的获取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知晓到:当下环境监测实验室当中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对水资源的优化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加强重视。然而,过多的障碍化问题要求我们及时作出整改,通过强化相关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并且构建完善的体系结构,在综合多种措施的共同效应下,优化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长久、持续性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丽娟.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测的质量控制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42-143.
[2]王凡.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0):219-220.
[3]陈泓霖,邱国良.水质监测中易忽视细节问题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09):183-184.
[4]徐海芳.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19,5(17):150-151.
[5]胡闵琦.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0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