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河湖水库与移民工作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在河湖管理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同方面,河长制信息化是极为重要的手段。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效的加以利用,可以科学解决河长制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弥补了管理中的缺陷,大大促进了管理水平和效果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即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河长制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的分析,以期相关人员能够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河长制管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多个领域中,在图像识别以及文本管理等多个层面,能力都超越了人类。因此,在河长制管理中,应该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力度,强化革新图像识别、智能语音交互等方面内容,以保证河长制管理效率和水平能够全面提高。
一、河长制管理中信息化现状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河长制管理信息化能够让河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各项业务能够协同开展,有利于河湖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也可以为河畅、水清等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各个地区在发展期间,也强化了对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对现阶段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分析,其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达到业务协同的目标。依托于数据资源整合,能够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目录,并借助数据库以及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科学的进行应用,以保证信息采集设备、数据库等能够高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有序。并且,通过运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能够将信息孤岛问题全部消除,有效促进省、市、县等上下级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水利、市政以及环保等各个行业之间在信息层面能够强化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目标,以便各项业务的开展能够有序、顺利,进而有效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二,“一张图”对河长制信息加以掌控。通过科学的对GIS、RS等先进技术加以利用,能够综合、立体的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的建设成果体现出来,对河道水量以及水质等进行动态化展示,清楚观察到工程运行的实际现状,对河道巡查以及事件处置任务等具体完成现状加以跟踪,实时的掌控各项工作动态,以保证河长制管理效率能够得到提高,有效规避问题出现。
第三,河长制任务闭环处置。科学的对微信公众号以及移动端等加以利用,实现业务流程的对接,保证河湖事件上报以及任务的派发能够得到科学管理,让信息反馈以及任务监督等环节,可以达到无缝衔接的目的,闭环处置各项工作。
第四,移动巡河以及公众参与。在具体的河长制管理过程中,通过对GPS以及移动端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对河道巡查进行严格的监督,掌握明确河道保洁工作现状,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了解河道现存的问题。当然,在河长制宣传栏等位置,可以添加二维码,人们只要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河长制管理方面的信息,若存在不满意之处,可以及时地提出监督意见,全面促进河长制管理效果的提高,从而为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二、河长制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具体的河长制管理期间,虽然各个部门以及人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得管理效率和水平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第一,河湖突发事件舆情监控分析方法相对滞后。通常情况下,河湖突发事件与城市或乡村的供水、生态安全等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通过网络的传播以及发酵,会渐渐形成社会的热点问题,如若不能及时的发现,科学的进行化解,必然会成为公共危机,让事件处理难度大大增加,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然而,就目前河长制管理效果来看,因为在对河湖突发事件舆情监控分析等层面,所应用的方法较为滞后,使得无法为河长提供及时且精准的舆情信息支撑,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河湖视频监控方法较为单一。现阶段,在对河湖视频监控过程中,对于人工的依赖较大,在对河湖视频监控采集视频图像信息期间,只能依靠人工来进行查看和分析,最终作出判断。对于这种方式来说,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还需要全天不间断的监控,精准的进行判断,不能出现信息遗漏的情况。但是,只要人工开展工作,必然会存在失误的情况。所以,这一情况的存在,也为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难度。另一方面,针对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无法科学的进行利用,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各项业务出现了脱节的情况,致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1]。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河长制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具体的河长制管理过程中,科学地对人工智能技术加以利用,能够借助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综合舆情监控以及图像识别等前提下,实现以下功能,以确保管理质量和效率能够整体提高。
第一,舆情监控分析。所谓的网络舆情分析预警,汇集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多个学科知识的前沿领域,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具体有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处理以及分类等[2]。在河长制管理过程中,科学的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运用,通过对河长关注的舆情监控主题及关键词进行设置,诸如:水污染、蓝藻等词汇,能够对门户网站以及时事论坛等发布的信息展开定时采集,然后依照文本挖掘以及情感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生成舆情分析报告,结合最终分析出来的结果,做好相应的舆情预警,以确保可以将风险以及问题扼杀在根源,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
第二,图像识别预警。科学的对模式识别技术加以利用,构建图像识别模型,并结合模型特点,科学的进行分类。在具体的河长制管理阶段,运用河湖视频监控设备,对图像信息进行精准的采集,然后依托于深度学习方法,提出钓鱼、游泳等图像识别算法,保证河湖保护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可以自动的将异常情况识别出来,及时的通报给值班的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处理,以便管理效率在有效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将垃圾杂物漂浮、黑臭水体等问题解决[3]。
第三,智能语音交互服务。对于这一手段来说,主要是对多种技术展开综合的应用,诸如:语音识别、知识搜索以及语音合成等,有效的为河长制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增强管理的效率。在实际的行河长制管理中,通过对智能语音交互服务的高效应用,可以为巡河员以及保洁员提供便利,保证其在工作期间,借助移动端以及语音方式,能够对巡河过程展开精准的记录,提高服务水平,进而为河长制管理质量的增强提供依据。
第四,认知辅助决策。对于知识图谱来说,主要是对知识展开有序且有机的组织,以保证能够为用户提供较为智能的访问接口,帮助用户快速查找信息。在具体的河长制管理期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利用,可以建立河长制知识图谱,将气象、水情、水质等结构化的数据全部融合其中,可视化的呈现出来,以保证河湖综合信息检索以及河长制等业务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支撑,从而促进河长制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具体的河长制管理过程中,科学的对人工智能技术加以利用,能够构建完善的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并对移动端等技术进行运用,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顺利。同时,在河长制全面建设期间,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还可以逐渐实现自动化以及数字化,能够为河长制主动且精准的河湖管理提供服务,进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蕾,杨洋.大数据技术在河长制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陕西水利,2019,22(12):101-102+105.
[2]刘梅,尹晓楠,李超.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北京河长制系统中的应用[J].水利信息化,2020,12(01):127-131+138.
[3]徐永兵,马玉扩.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建设探讨[J].中国水利,2019,23(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