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乐山分公司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制度是基础,机制是导向,文化是根本。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本文将以所在企业“1367”文化执行体系建设实践为例,详细介绍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文化;根本;构建;助力
制度是基础,机制是导向,文化是根本。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活水,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发展根基,既包含了管理的思想又包含管理的实践。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本文将以所在企业“1367”文化执行体系建设为例,详细介绍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助力作用。
一、签订一纸“心理契约”——“1367”文化执行体系注解
文化建设从上到下是执行过程,从下到上是参与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实现“上”与“下”的融合,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平衡。企业的“1367”文化执行体系旨在签订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实现二者的“双赢”。一个核心主张“阳光工作 快乐生活”旨在建立成长平台,构建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工作与生活齐头并进的价值观。三项快乐信条“认同感、成就感、荣誉感”形成了正确的思维引导。六条阳光准则“尊重、合作、成长、争先、责任、奉献”形成正确的行为要求。七大阳光工程“阳光理念、阳光宣传、阳光机制、阳光执行、阳光班组、阳光激励”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行动指南、实践指导。整个“1367”执行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块里程碑,昭示着“共赢”的理念。
二、明晰一张发展蓝图——“1367”文化执行体系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需要“慢火升温”,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明确阶段目标,强化体制保障是推进文化工作的有效良方。一是形成组织保障。组建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二是搭起人员队伍。内部甄选出优秀员工组建企业文化专员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常态化知识更新,将专员队伍打造成专业知识能力过硬的文化建设团队。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以专员为轴点推进文化宣贯、落地。公司逐步完善对专员的激励制度,创新启动“每季一评”的“文化之星”活动,组织优秀专员到兄弟公司交流学习,夯实文化建设根基。三是完善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牵头建立“内部杂志编辑会”、“七大阳光工程月度推进会”、“服务文化联席会”等会议制度,展开文化建设督办工作。
三、创新文化管理道路——“1367”文化执行体系践行
要发挥文化助力发展的作用,还得实现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的转型。文化融入管理,可以使文化力量得以刚性展示;管理融入文化,可以使各项体制更加合理可行。企业创新启动“七大阳光工程”,逐步实现文化向理念、管理、制度的渗透。
(一)阳光理念,增强文化认同力
一是开展大规模文化宣传,提升文化认知。组织一批有实力、有魄力的企业文化宣讲员,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文化巡讲,实现文化理念的无缝隙宣传。二是管理者经验分享课,加强文化认同。组织公司二、三级经理、骨干员工结合自身的管理心得,结合自身企业文化的认知,对下属进行直接授课,增强员工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二)阳光宣传,增强文化感知力
通过网络、海报、楼宇电视、公司内刊、展架、橱窗、文化墙等多渠道宣传文化理念,打造全方位的触感、视觉冲击。将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下发至各班组,由班组长组织员工讨论学习,结合班组自身的职能特点和员工特质积极宣贯企业文化,落实文化建设相关工作。
(三)阳光机制,增强文化引领力
全面审视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配置、培训体系等与公司文化的一致性。以成长成才、公平公正为核心,培养人才,增加正向激励,提倡主动学习的观念。同时,完成岗位价值评估和职级晋降级体系搭建工作,完善职级晋升方案,实现同一职级内部的分位晋升机制;搭建成长平台,鼓励员工在积极健康的企业氛围里面奋勇争先。
(四)阳光执行,增强文化战斗力
一是构建精细执行力。不断完善PDCA执行文化机制,明确“定目标、定人员、定措施、定考核、定资源”五定原则,在公司内部积极倡导提高执行品质的七个黄金法则。
二是打造快乐价值链。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服务十到家”,制定独具特色的《员工关爱制度》,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员工关爱群,第一时间聚焦员工的难点与疑点。每年收集员工捐资款进行内部帮扶,组织员工参加年度健康体检,坚持慰问员工婚、育、伤、病。
成立篮球、钓鱼、书画等兴趣小组,丰富员工生活,让员工深感文化真谛。
三是铸就一流服务水准。以用户为核心,以社会为导向,着力推进公司服务文化建设,切实践行“感恩于心、服务于行”的文化宣言。积极开展“网络质量争优”、“服务点子我来提”、一线人员服务技能大赛、服务规范用语征集、服务能手及服务能手班组评选、简捷流程我设计”等主题活动,着力企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五)阳光能力,增强文化传承力
“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这句金玉良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因此,实践中,企业鼓励员工在职学习,并提供一定的物质补贴;以管理岗位、业务骨干培养为重点,以一线员工普及为目标,制定岗位胜任模型,搭建员工成长平台,并逐步建立起人才发展档案和管理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真正践行公司对员工的发展承诺。
(六)阳光班组,增强文化行动力
班组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细胞,分公司积极开展班组指标清、流程清、任务清、资源提效、流程提速、管理提质的“三清三提”活动,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同时,落实季度“阳光班组评选”活动,围绕“阳光班组”建设工作,收集各专业班组建设推进工作情况,实现班组对文化建设的全方位助威。
(七)阳光激励,增强文化影响力
激励是对先进员工的肯定,是为广大员工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有奖征集、活动竞赛、业绩通报等方法,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挖掘身边的优秀案例,营造公司奋勇争先的积极氛围。
四、打造文化展示舞台—— “1367”文化执行体系亮点
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制度来保障,亦需要舞台来展示。有效的文化展示平台是对员工的激励,也是对价值的引领,能起到活跃企业氛围,展示企业形象的功效。实践中,企业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完善激励体系,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员工间的交流,着力构建起文化建设“活水”工程。
(一)打造立体内宣格局,拓宽文化宣传渠道
内刊是宣传公司政策方针、表彰先进典型、展示员工工作、生活积极风貌的有力载体。企业创办内部刊物《百舸争流》杂志,开创“每月一主题”策划,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重点,构建点、线、面一体的文化专栏。及时转变思路,将基层一线自行报送素材与深入一线采访挖掘素材相结合,实现从“编辑部”向“记者部”延伸。为扩大文化宣传,建立起楼宇电视、手机报,展现文化动态,拓宽宣传渠道。
(二)完善员工激励体系,奠定多维表彰格局
公平、合理的激励体系,体现了对员工发展的关爱,更体现了对员工成长的关注,是文化“契约”的题中之义。工作中,企业注重对表彰奖励体系的梳理,建立起《企业表彰奖励管理办法》。随着“十佳”员工(最佳新人奖、最佳成长奖、最佳营销奖、最佳服务奖、最佳执行奖、最佳技术奖、最佳奉献奖、最佳成就奖、最佳协作奖、最佳管理奖)奖的确立,实现表彰激励体系从重业绩到重员工综合素质的转变。同时,分公司有步骤开展企业文化案例库建设工作,实现公司采编企业文化案例到区县主动推优报送案例的转变。
(三)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构建多彩文化展示舞台
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拉进员工间的距离,缓解员工的压力,还能起到展示员工风采的功效,实现生活与工作的有机统一。企业注重创新活动形式,丰富企业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在艺术节活动中,员工用热情的歌声、精彩的舞姿展现了积极地工作态度与激昂的工作热情。在“身边人身边事”事迹报告会中,一批批身边的典型得以确立,公司奋勇争先的氛围得到加强。
(四)输出文化探索成果,建设文化“活水”工程
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需要建立起“引进来”、“输出去”的“活水机制,积极储蓄文化能量。企业一方面注重向优秀公司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不断输出文化成果,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扎实推进内部沟通 打造员工满意工程》等10余篇文章分别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企业文明网、《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党建参考报》上发表,产生积极影响。
五、结论
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建设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觉到自信,从文化自信到助力企业自强的转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要发挥文化的软实力必须要维护好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坚定地文化管理步伐,创新文化载体,实现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转型。“细流汇沧海,文化凝精神”,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工作将绽放出它傲人的风采!
作者简介:
李恒(1977年-)女,汉族,本科,政工师,主要从事人事管理、党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