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溪某项目二期地下室基础加固设计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周培厚 唐封升
[导读] 摘要:钢管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于基础加固的桩型。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钢管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于基础加固的桩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钢管桩的设计,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钢管桩连接做法,可以提高钢管桩的接桩速度,减少焊接等因素引起的成桩质量问题。并通过抗拉试验验证了该做法的可靠性。适合在地下室等层高较矮而桩又比较长的位置使用。
        关键词:钢管桩、丝扣连接、基础加固
        1.工程概况:
        汉溪某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汉溪村,汉溪大道以南,效果图见图1。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一二期共用一个地下室,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在地下室完成施工后,进行了方案调整,导致已经施工的地下室及基础需要进行加固,才能满足新方案的荷载需要。
        该项目设有两层(局部一层)地下室,地下层高为3.6~3.8m。地下室底板位于软弱土层。原基础采用灌注桩或预应力管桩基础。灌注桩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预应力管桩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设计采用钢管桩对基础进行加固,桩基础布置图见图2。为减少钢管桩施工洞口对楼板的受力影响,钢管桩除个别人防门位置外,均在地下室底板施工。由于层高的限制以及桩长较长,需要多次接桩。若采用常规的焊接连接,将增加施工周期,影响整体的工期。故本工程采用钢管丝扣连接进行接桩。该方法可以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接桩质量。丝扣连接可采用改造后的钻孔桩基直接进行接桩。
              
        图1 项目效果图                    图2 桩基础布置平面图
        2 钢管桩承载力计算:
        本工程采用钢管桩对承载力不足的基础进行加固,钢管桩以中、微风化花岗片麻岩做为持力层,仅考虑进入中、微风化岩的侧阻力。与原管桩基础采用不同的持力层。可以不考虑新增钢管桩与原桩基础的距离对桩承载力的影响。
        选取④3中风化花岗岩层做为钢管桩桩端持力层。钢管桩直径为d1=250mm,钢管桩间距≥3d1=750mm。本工程采用强度≥C30的混凝土,钢管采用Q345B级钢,钢管尺寸为φ180x8.0mm无缝钢管。钢管桩承载力特征值取Ra=1000kN。要求中风化岩天然湿度单桩抗压强度≥15MPa,桩端进入连续中风化岩中不少于3.5m。根据地质报告,钢管桩进入或穿越中风化岩层每米的摩阻力特征值为450kN,钢管桩的端承载力为220kN。有关验算如下:
        (1)、钢管桩桩身验算:
        φ180x8.0钢管截面积Sy1=4320mm2;钢管桩扣除钢管后的混凝土截面积Sc1=44742mm2;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fck=20.1 MPa;钢管屈服强度fy=345MPa。
        则钢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uk=Sc1fck+ Sy1fy=(44742×20.1+4320×345)=2388 kN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需满足Ra≤ Quk=1194kN
        钢管考虑2mm腐蚀余量,则钢管有效截面积Sy2=3202mm2;仅考虑钢管内混凝土截面积Sc2=21113mm2;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 MPa;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f=305MPa。
        在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工况下,Ra需满足
        1.25Ra≤Sc2fc+ Sy2f=(21113×14.3+3202×305)=1278kN
        (1.25为考虑实际的恒载活载的设计值组合与标准值组合的比值)
        (2)、钢管桩入岩深度计算:
        根据广东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中的嵌岩桩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以中风化、微风化花岗岩做为桩端持力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Ra =Rra +Rpa=1000 kN
        钢管入中风化每米的侧阻力
        Rra=upC2frshr =3.14×0.25×0.03×15000×1=353kN/m
        钢管桩与岩石间的端阻力
        Rpa=C1frpAp = 0.3×15000×3.14×0.25²=220kN
        经计算,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深2.2m即可满足要求。
        其中:
        Rra—桩侧岩总摩阻力特征值;
        Rpa—持力岩层总端阻力特征值;
        up—桩嵌岩段截面周长(m);
        hr—嵌岩深度(m),当岩面倾斜时以低点起计。
        Ap—桩身截面积(m2)。
        frs、frp—分别为桩侧岩层和桩端岩层的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
        C1、C2—系数。根据持力层基岩完整程度及沉渣厚度等因素而定。
        3.丝扣受力计算
        钢管连接采用丝扣连接(图3~5),每个接头完整丝扣圈数不少于20个,上下段完整丝扣圈数各不少于10个丝,连接套管厚度为12mm,长度不小于150mm(现场实际做了200mm)。丝牙深度t为2mm,丝牙的宽度L1为2mm,丝牙间距L2根据实际加工工艺确定。套管采用外径194mm,内径为170mm,厚度12mmQ345B无缝钢管。
          
        图3 钢管丝扣示意                               图4 钢管丝扣                       图5 丝扣连接件
        钢管尺寸为180x8,钢管桩直径为250mm,砼等级C30,钢管桩中钢管截面和混凝土截面分别为:
        MPa
        MPa
        其中钢管占钢管桩承载力的比值为
        ,混凝土占比60.8%。
        钢管桩竖向承载力为1000kN,则钢管分担的荷载为400kN。
        牙底抗剪
        牙底抗弯
        综上所述,丝扣受力满足要求。
        4.钢管丝扣连接接头抗拉强度试验
        为检测丝扣连接的实际受力性能,采用钢管的抗拉试验来模拟验证钢管丝扣连接的抗压。试验采用穿心千斤顶,通过反力架对钢管接头进行拉力加载(图6、图7),验证接头的承载力。试验采用ZB4-500型电动油泵进行加载。
       
        图6 丝扣连接试验设备                   图7 丝扣连接试验示意图
        试验共准备一组三个试件。试验加载最大荷载取钢管的屈服承载力
       
        表1 丝扣连接试验拉力荷载
       
        注:压力表换算公式
        各试件加载情况详表1。第一个试件由于连接位置焊缝强度不足,导
        致试件较早破坏,试验承载力较低。第一个试件试验完后,对剩余的两个试件的焊缝进行了加强处理。试件均为钢管端头焊缝破坏,丝扣连接位置无明显的变形,均可以用手拧下来。通过该连接件的抗拉试验,可以验证连接件的设计满足受力要求。
        8.结论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钢管桩加固基础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丝扣连接这种新的钢管桩连接做法。丝扣连接的抗拉试验验证了该做法的可靠性。丝扣连接可以提高钢管桩的接桩速度,减少焊接等因素引起的成桩质量问题,加快施工速度,节省工期,适合层高较矮而桩长较长的地下室使用。
        参考文献:
        1.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50936-2014);
        2.广东省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