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自然资源局(登记局)
摘要:在我国日常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当前伴随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展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探讨地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策略
地籍管理指的是国家为了获得地籍与土地权属、自然与经济状况而展开地针对土地的调查、登记、档案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属于行政措施的范畴。在我国地籍管理已有多年历史,当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地籍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各大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挖掘的强度、规模均逐渐增大,土地买卖工作频繁,需要记录的信息内容多样且复杂,这给地籍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1.1有助于完善地籍管理工作
如上所述,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必须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便捷性和全面性,更好地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快速准确核实地籍管理情况,确保土地地籍的规范化管理,这对地籍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整体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1]。
1.2更好地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
在推动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工作人员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各项数据,确保人们更直观看到土地资源的比例情况,了解新增土地的相关事务,进而更好地对优化配置进行决策和部署,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节约与保护。
1.3为国土资源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范围辽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这给整体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在土地管理中投入信息技术,发挥巨大的辅助性功能作用,才能为国土资源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地籍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应用技术分析
2.1数据组织技术
在地籍管理中,地籍数据是其核心,因此必须创建动态化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将数据信息整合为一,才能形成完整的地籍数据库。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工作人员需输入与处理海量数据,其中就涉及到空间数据的概念[2]。若缺少适合的数据管理技术,就会导致项目混乱,无法达到管理要求。而数据没能及时输入与进行处理,就会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效。若数据重复录入,不但浪费管理人员的时间,还会影响后续的决策工作。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数据信息的录入与处理过程,并利用数据组织技术强化控制效果。在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包含有地籍图、宗地图、地籍业务信息数据、地理基础要素等,要结合种类的不同对数据库进行图层的分类,结合图层属性和空间整理数据。比如空间数据有地理要素密切的数据,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数据结构形式,而属性数据则可记载地块属性数据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在组织数据时,工作人员就能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快速查看土地覆盖面是否存在缺失、多余、不齐全的内容。
2.2数据库平台
在地籍数据平台中应用GIS数据非常多,且有着复杂的特性,因此对数据库的处理软件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采用高效且安全的数据储存和处理软件作保证。在当前上市的空间数据库中,常用有SED、SpatialWare、GeoMedia、GeoSDE、Oracle Spatial等等,这些技术均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在,可提供给工作人员输入数据、检索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输出数据的工程呈现[3]。
2.3软件结构
目前常用的软件如C/S、B/S,前者以“请求-响应”的应答模式启动,以服务器集中管理数据资源为核心,在获取客户机请求的情况下查询结果后快速反馈给客户,而客户机也有自主的控制能力与计算能力,可接收结果。该软件需安装客户端软件,但有流量低和速度快的优势。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WEB技术结合而形成,属于三层体系结构的一种,利用一般浏览器就能进行传输数据操作。当前在WebGIS的发展下,工作人员可根据要求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操作,发挥其数据入库检查、安全管理、视图管理、元数据管理、输出数据、分析数据、制作专题图等功能[4]。
3.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首先,当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处理运用工作中还存在规范不完善的问题,整体表现较为滞后,在现用的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等规章制度中,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有一定的约束,但真正执行起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内容,特别是对城乡一体化下地籍管理的发展有较为严重的制约影响。此外地籍管理的方向尚未统一,还有如比例尺、数据结构、周期不一致等基础性的问题,导致大量数据冗余,造成资源浪费。其次是缺乏三维数据,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城市地表空间图以无法满足地籍管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关于高架桥、地下车库、商场等领域的建设,还必须用到三维空间,原有的二维地籍数据只能简单反映土地基础利用权属情况。再者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有明显的城乡分割态势,呈现二无结构,比如城镇地籍在经济上较为发达,技术发展应用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精度提高显著。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则只能采用小比例尺和粗分类的地籍数据进行处理,且更新速度慢,管理过程问题重重,两者之间很难进行衔接,且容易出现土地面积统计有误的问题。最后是宅基地权属信息缺失的问题,地籍信访案件中大多为宅基地产权纠纷案件,且有很多有待审批的案件还没能完成入库,只能留档,整体的效率和信息化程度落后,这会造成很多并发性问题。
3.2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如上所述,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完善:(1)建立完善的地籍管理标准,统一地籍管理数据库,结合行业特点和要求发布完善的地籍数据库行业标准,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完善技术要求,解决地籍信息数据规范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高共享性与便捷性;(2)完善地籍数据库内容,结合《物权法》中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相关要求,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具体范围和登记管理方法,以法规规律的要求确定土地空间利用形式,结合地籍专家制定的统一三维数据格式标准,完善三维地籍管理系统,修改现有的相关条文内容,解决数据三维空间化的问题;(3)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是对原有农村地籍调查制度加以完善,确保其与城镇地籍调查内容相契合,健全地籍调查制度。其次尽快核对原有的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地籍数据,不断补充和更新。最后是不断更新现有的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加以融合,提高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理清农村地籍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实现技术共享,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城乡地籍管理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实现纵深的发展目标,这给地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刻不容缓。事实证明,地籍信息化必然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无论数据组织技术、数据库平台或是软件结构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当前在推动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开发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推动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升地籍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池淑新.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 (14):40.
[2]高飞,陈肖.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1(4):26-27.
[3]李强.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营者,2014,2(7):89 -90.
[4]姜岩.浅析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 (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