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绿满园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529400
摘要:通过实施生态林业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加当地森林的植被覆盖率,进而为当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有效保证,同时还能够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态居住环境。而林业技术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强化林业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落实应用,务必要明确其技术应用价值和优势,并探讨和解决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服务水平落后以及与生产脱节等各种问题,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实现林业技术推广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林业技术;应用
前言
由于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保持便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水土保持措施可分为工程、生物、科技三大类。
1试验设计
1.1林地密度试验
林地密度试验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完成。在某森林生态观测站内选择一个10°坡面为试验区,设置三组径流小区,①实验组,种植间距为1m×1m的黑松;②实验组,种植间距为1.5m×1.5m的黑松;③对照组,裸地。
1.2枯落物层试验
枯落物层试验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完成。将降雨大厅的试验土槽坡度调为10°,降雨强度设定为30mm/h,试验土为小于10mm的红土,试验土槽规格为长2m×宽0.5m×深0.3m,共设计7组枯落物层,枯落物分前为0g/m2(对照组)、25g/m2、50g/m2、75g/m2、100g/m2、125g/m2,枯落物均匀铺平,其中枯落物质量以烘干质量为基准。
1.3草地盖度试验
草地盖度试验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完成。室内试验条件同上述枯落物层试验;草种选择高羊茅,设计6组草地盖度,分别为0(对照组)、20%、40%、60%、80%、100%。盖度通过草株行距控制,高羊茅提前2个月种植待生长状况良好后开始降雨试验。
2林业技术对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2.1林地密度对水土流失的作用
与裸坡相比,林地坡面延缓初始产流时间作用显著,随着林地密度增加,初始产流时间越早,延缓效果越差,其原因为林冠截留降雨使产流时间缩短。可以看出:①产流过程先快后慢最终平稳;②林地密度影响初始产流速度,密度越大速度越慢、产流曲线越晚平稳;③林地密度影响产流强度,除裸地外,密度越大强度越小。与裸坡相比,1.5m×1.5m黑松产流强度降低了46%,1.0m×1.0m黑松降低了32%。林地密度对产沙过程的影响与对产流过程影响相似。与裸坡相比,1.5m×1.5m黑松产沙强度降低了78%,1.0m×1.0m黑松降低了47%。
2.2枯落物层对水土流失的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覆盖枯落物层坡面延缓初始产流时间作用显著,随着枯落物质量增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晚,枯落物质量达到125g/m2时,延缓了45%的初始产流时间。
可以看出:①产流过程先快后慢最终平稳;②枯落物层质量影响初始产流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慢、产流曲线越晚平稳;③枯落物层质量影响产流强度,质量越大强度越小。与对照组相比,依次降低了20%、33%、35%、43%、52%。
可以看出:①枯落物层单位质量为0g/m2时产沙量曲线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其余实验组产沙量曲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原因为土槽内泥沙在降雨中被冲刷殆尽;②枯落物层质量影响初始产沙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慢;③枯落物层质量影响产沙强度,质量越大强度越小,与对照组相比,产沙强度依次降低了43%、80%、83%、91%、97%,当枯落物层单位质量大于50g/m2后,增加枯落物层单位质量对产沙量影响程度显著降低。
2.3草地盖度对水土流失的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草地延缓初始产流时间作用显著,随着草地盖度增加,初始产流时间越晚,延缓效果越好,当草地盖度100%时,延缓了69%的初始产流时间。
可以看出:①产流过程先快后慢最终平稳;②草地盖度影响初始产流速度,密度越大速度越慢、产流曲线越晚平稳;③草地盖度影响产流强度,草地盖度越大强度小,与对照组相比,依次降低了11%、17%、26%、28%、29%,草地盖度大于40%后,增加草地盖度对产流量影响显著降低。
可以看出:①草地盖度为0时产沙量曲线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其余实验组产沙量曲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原因为土槽内泥沙在降雨中被冲刷殆尽;②草地盖度影响初始产沙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慢;③草地盖度影响产沙强度,质量越大强度越小,与对照组相比,依次降低了19%、21%、21%、30%、90%,草地盖度介于20%~80%之间时,草地盖度的变化对产沙量影响不明显。
3加强林业技术在生态林业中的推广
3.1注重林业技术的创新
追求多元化方向发展是林业技术推广的重点,从技术研发角度分析,需要深入考虑具体地区的生态条件,以制定出满足于当地林业发展需求的推广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大投入,深入分析林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来提升林业技术创新的合理性。技术是提升生产力的助推力,只要高度关注技术和生态效益,才能使得创新技术真正意义上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林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并充分掌握实际条件和生态环境,拓宽林业技术推广的多样性,强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生态林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2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环境建设发展,林业部门还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并综合考虑地域的实际特点,可以从生态林业建设内容、方案和形式多个角度出发来强化林业建设管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强化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以优化选择生态造林的模式。通过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置于生态林业各个角落,以实现对生态林业中的湿度、温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监测,同时还可以结合指标具体反馈情况,有效调整和改进林业技术,为林业技术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提升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技术推广人员是实施技术推广的主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好坏。故此,相关林业部门要不断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人员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其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这就要求相关技术推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林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并将理论知识融入于实践技能中,同时还需要将自身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授给林农,使得林农能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以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加大生态林业建设的实施力度,能够有效增加当地森林的植被覆盖率,进而为当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和科学的运转提供有效保障,同时还能够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会燕.林业技术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3):125.
[2]丛日亮,杨敏军.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84.
[3]黄艳,刘晓良,丁振民,张杰.林业技术推广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8):46+50.
[4]苗百岭.植被退化对典型草原地表水分生态过程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6.
[5]田栋,高建恩,吴普特,等.林草措施调控坡面降雨径流输沙效应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7(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