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摘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开展有效的应急管理的重要步骤,风险管理是应急管理的起点。引入风险管理的应急管理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开展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风险评估的方法。综合国内各类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研究团队已经认可社会风险由多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方面构成。本文同样采用这一理论基础进行社区风险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社区;脆弱性;评估模型
对社区承灾体脆弱性的评估可以分为分别对物理脆弱性、经济社会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物理脆弱性评估,主要是对社区内各类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居住年限、公共基础设施状况、地理位置等进行评估。
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主要是对社区内的居住人群和经济发展对各类不同灾害的抵抗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在各类灾害中群体的伤亡程度等直接的影响、就业中断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类资源的获得程度等二次影响。
环境的脆弱性评估,主要是对社区内及周边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例如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
因此,通过对社区的物理脆弱性评估(B1)、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B2)、环境的脆弱性评估(B3)三个方面的评估,就可以完成对社区承险体脆弱性的综合评估(B)。
1.物理脆弱性评估(B1)
物理脆弱性评估,首先要建立包括对社区内建筑物、空中悬挂或架设物体、各类管线(网)、周围高危设施等因素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指标解释:
救援、逃离通道(B11):对社区内的私家车挤占消防通道、安全通道、路道杂物乱堆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空中悬挂物(B12):对社区内的空调外挂机、商业经营场所外挂告牌、社区居民家庭高空花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各类管线(网)(B13):对社区内的电线、水管、煤气管、地下管线的新旧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周围高危设施(B14):对社区附近存在的工厂、加油站、废弃物储存仓库、煤气站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建筑物(B15):对社区内建筑物的类型、框架结构、居住使用年限、楼层层楼高度、密集度、危房及其他简易房密集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打分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标准,本设计将物理脆弱性评估中各类指标的打分标准设置在0分~4分的范围之内。
0分:本社区不存在该事项或此事项在本社区没有问题。
1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但风险程度一般。
2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风险程度较大。
3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风险程度严重。
4分:本社区该风险事项特别严重。
按照指标解释和打分标准,运用专家打分法,请社区工作人员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打分。根据救援逃离通道等级指标(B11)、空中悬挂物状态等级指标(B12)、各类管线(网)等级指标(B13)、周围高危设施等级指标(B14)、建筑物状态等级指标(B15),分别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分值,将其按一定权重相加,获得社区承灾体物理脆弱性(B1)综合值。
2.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B2)
对社区经济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估,首先建立包括对社区内人口密度、老年人比例、贫困及失业人口比例、流动人口比例、吸毒及其他(登记)人员比例、居民个体安全意识、社区经济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指标解释:
人口密度(B21):本地社区单位面积人口数量。
老年人比例(B22):本地社区单位面积老年人口数量,包括社区内独居、失独、空巢老年人的人口数量。
贫困及失业人口比例(B23):本地社区单位面积贫困及失业人口数量。
吸毒及其他(登记)人员比例(B24):本地社区单位面积吸毒及其他已登记需关注人员数量。
居民个体安全意识(B25):本地社区居民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意识水平。
社区经济水平(B26):参考2017年兰州GDP增速5.7%的市内平均标准进行对比。
流动人口比例(B27):本地社区单位面积流动人口数量。
打分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标准,本设计将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中各类指标的打分标准设置在0分~4分的范围之内。
0分:本社区不存在该事项或此事项在本社区没有问题。
1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但风险程度一般。
2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风险程度较大。
3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风险程度严重。
4分:本社区该风险事项特别严重。
按照指标解释和打分标准,运用专家打分法,请社区工作人员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打分。根据人口密度状态等级指标(B21)、老年人比例状态等级指标(B22)、贫困及失业人口比例状态等级指标(B23)、吸毒及其他(登记)人员比例状态等级指标(B24)、居民个体安全意识状态等级指标(B25)、社区经济水平状态等级指标(B26)、流动人口比例状态等级指标(B27),分别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分值,将其按一定权重相加,获得社区承灾体经济社会脆弱性(B2)综合值。
3.环境脆弱性评估(B3)
对社区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估,首先建立包括对社区内的医护条件、应急救援力量、人员密集场所数量、大气污染、流浪猫狗等因素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指标解释:
应急救援力量(B31):社区内存在的消防站、派出所、民兵队伍、应急队伍、长期志愿者的数量状况。
人员密集场所数量(B32):社区内存在的影院、超市、幼儿园、学校等数量状况。
医护条件(B33):社区内存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站数量状况。
大气污染(B34):汽车尾气、雾霾对社区工作生活的影响。
流浪猫狗(B35):社区内流浪猫狗数量状况及传染病、伤人情况。
打分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标准,本设计将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中各类指标的打分标准设置在0分~4分范围之内。
0分:本社区不存在该事项或此事项在本社区没有问题。
1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但风险程度一般。
2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风险程度较大。
3分:本社区存在该风险事项,风险程度严重。
4分:本社区该风险事项特别严重。
按照指标解释和打分标准,运用专家打分法,请社区工作人员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打分。根据应急救援力量状态等级指标(B31)、人员密集场所数量状态等级指标(B32)、社区医护条件状态等级指标(B33)、大气污染状态等级指标(B34)、流浪猫狗状态等级指标(B35),分别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分值,将其按一定权重相加,获得社区承灾体经济社会脆弱性(B2)综合值。
4.综合脆弱性评价(B)
通过以上评估,可分别得到社区的物理脆弱性评估综合值(B1)、经济社会脆弱性评估综合值(B2)、环境脆弱性评估综合值(B3),然后根据三者的不同权重,便可得到社区的综合脆弱性评价(B)。
将各类社区脆弱性中的每一项指标值按不同权重相加获得每一类社区脆弱性的等级值,再将其乘以相对应的权重后将所获得值相加,便可获得社区综合脆弱性数值。
参考文献
[1]王宝明,刘皓,王重高.《政府应急管理教程》[M].国家行政学院出自动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