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李凯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李凯
[导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我国城市的内涝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多数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因此,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  221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我国城市的内涝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多数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因此,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内涝防治通常是通过人工管道转移水,而忽略雨水的再循环。城市排水系统通常存在诸如成本高、寿命短和排水标准不足的问题。对此,海绵城市规划对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
        1 城市内涝积水现状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条件的恶化,在所有国家都有洪水灾害发生,中国也不例外。自2020年汛期以来,我国南方发生了几轮强降水,许多城市遭受了严重的内涝。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初期,速度被一些项目负责人当作完工的标准,但关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完整规划却往往被忽略掉。城市内涝问题变得严重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首先,城市化过程中,路面硬化、植被减少直接导致了雨水难以下渗,汇流在路面,我们看到的水坑便因此形成了;另一方面,城市土地扩张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道被城市垃圾堵塞,黑臭水体的直接填埋又导致了水域面积的减少,江河湖泊等失去雨水调蓄功能,城市水体的调蓄作用降低,大暴雨更难以应对;最后,城市道路管网缺乏专业监管,堵塞的管道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疏通,当暴雨来临时便无法按预期效果完成排水功能。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2.1海绵城市概念
        简单来讲,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要求在城市建设设计与施工中要注重提高城市路桥基质的吸水性,打造一个“海绵”路桥体,提高城市抗洪抗涝能力。海绵城市建设基于各类的基础设施,在保障其功能性与安全性充分展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水循环性能,增强城市的排水、蓄水能力,重视循环利用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要求的新型设计理念。
        2.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优势
        城市建设中主要矛盾就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政府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打造海绵城市来缓解城市排水蓄水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利用海绵城市的海绵效应从根本上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充分循环利用城市丰富的水资源,同时还可以起到防雨防洪的作用。
        2.3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
        在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可以降低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还能够提高城市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应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储水的能力,让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处理雨水、吸附雨水。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坚持生态原则,优先考虑生态因素。在绿化带旁可以建设沟渠、雨水花园等,这样降雨时可以浇灌植物,还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杂质,保证雨水可以形成较干净的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达到生态平衡。二是遵循地上与地下水资源平衡的原则。在道路建设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还能够把这些雨水储备起来。通过存积雨水和渗透雨水来补充传统给排水资源,让海绵城市理念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在建设城市道路建设时应提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率,让城市向着生态化建设的道路前进。三是保持雨水处理原则。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和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节省生活用水。另外,通过雨水的下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径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的问题,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3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设施
        3.1下凹式绿地
        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最重要的低影响项目,与传统的城市绿地相比,低影响开发使用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围道路表面以下的一种公共绿地。与"花坛"不同,下凹式绿地基于以下概念:使用开放空间来接收和存储雨水,从而减少绿色空间中的径流和水消耗,以及转化和存储植物所需的氮和磷等营养素。应该注意的是,下凹式绿地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城市绿地,并且下凹式绿地不能用于不能储水,排水困难或具有阻塞作用的绿地。辅助结构还应位于下凹式绿地周围,例如绿地沟中的石头,以捕获碎屑污染物并防止水土流失;应当在周围建立渗透通道或排水沟,以便可以畅通无阻地排出超过绿色空间容量的雨水。
        3.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清洁和生物保留雨水的有效方法,通常建在低地形上。天然土壤或人造土壤种植植物可用于在小范围内吸收和净化雨水,具有成本低,易于操作和管理以及能够融入景观的优势。但是应当指出,在干旱地区不适合设置雨水花园,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植物的耐水性普遍较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植物可能会死亡,收益大于损失。同时,雨水花园容量存在限制,并且对植物配置的要求很高,植物配置不当也会影响其功能。
        3.3透水铺装
        为了获得最佳的透水性,在选择铺装材料时,应选择具有优异渗透性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符合相关要求,而且可以有效地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将透水铺装应用于实际道路表面时,底层必须提供良好的透水效果,以便道路上的雨水可以渗入地下。一般来说,在铺砌过程中将碎砂用作铺砌材料,可以更好地渗透雨水并可以承受较高的道路压力。
        3.4植草沟
        根据沟渠是否可以承受一定的水量,将沟渠分为干草沟和湿草沟。植草沟有一定的渗透作用,当降雨多或高坡度绿地的容量受到限制时,在草沟中收集雨水,并截留以减少雨水径流率。植草沟应与下凹式绿地配合,将雨水收集存储起来,并在城市需要时及时释放。植草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与城市绿化带结合使用,以改善城市自然景观的质量,通常用于城市建筑、社区道路和停车场或城市绿地。
        3.5 边坡支护
        道路边坡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比较常见,在进行这部分的施工时,必须考虑到稳定性和生态性的因素,这样才能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生态水平。施工人员在进行道路边坡施工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路基防护时,务必对道路两旁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在进行边坡支护时,还应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方式,如植被防护、灰浆防护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从目前的具体施工来看,施工人员在防护措施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植被护坡的方式来进行边坡防护,这样可以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当遇到道路石质边坡无法让植被生根时,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可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使用海绵城市理念,对石质边坡进行支护施工,考虑到岩层的性质,根据坡比的数据来进行确定,还可以选择放缓坡率的方式。在设计时,要将排水沟设置在坡脚的位置,再在下面放置碎石,保证与底面的连接,真正达到雨水渗流的目的。
        4结语
        海绵城市的概念在国外发展较早,并日趋成熟。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和制定各种措施。必须在规划,投资和建设方面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制度,以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力度,不断完善或创新思路,克服发展水平低下的弊端和不足,对海绵城市的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加速海绵城市的建设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继超.海绵城市对城市内涝防治的作用探究[J].南方农机,2018, 49(22):5.
        [2]欧阳余远,陶汴,王佳玥.谈城市内涝防治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系[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8,39(01):40-41+53.
        [3]周宏,刘俊,高成,欧淑芳.我国城市内涝防治现状及问题分析[J].灾害学,2018,33(03):147-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