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态环境监测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谢裕光
[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西睿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35000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其可以对整个环境生态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实际监测中应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功能,对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的定量的监测与控制,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方式。本文在此从生态环境监测的具体要求及现状出发,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实施措施及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要求;有效措施;发展趋势
        前言:目前,环境问题不仅包含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审查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其监测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的整体效果,实际监测过程中要抓好每一项工作措施。
        一、生态环境监测要点概述
        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技术,对生态环境中各个要素进行监测、监管等活动。同时,它可以根据生态环境中生物圈等发展状况来反应其变化趋势。在监测对象上,生态监测既不同于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也不同于工业污染源监测。从环境监测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所指的生态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它具有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有机综合影响的优点。如近年来积极开展的福建省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河南省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南极中山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在我国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较早、近几年又做了大量工作的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二、生态环境监测的几个具体要求
        首先,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根据规范性评价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状态。其次,要以环境中的污染分布问题为核心,定位污染源坐标,并通过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提高污染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再者。通过监测工作采集的数据信息,可以在长期积累中,控制环境容量,并为预报性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最后,环境监测工作的贯彻落实,是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状态、控制自然资源开发状态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
        三、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的侧重点也慢慢的向着生态环境的监测偏移,并且在逐渐探索生态环境监测的方式,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同时,还有非常多的技术手段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没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监测工作当中。对于我国当下的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急需一项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和切实有效的监测方法,但是,这项制度体系一定要切实可行,可以有效地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要求和技术路线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统一的规划,进而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
        四、做好当前生态环境检测的几个有效措施
        1、合理选择监测指标
        我们现有的监测能力、技术与设备水平有限,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的特点,从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对生态环境形成压力和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因子中,选取易监测、针对性强、能说明问题、对特定环境敏感和属于污染的因子开展监测,以此表征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待今后条件具备时,逐步加以补充、扩展。
        2、建立信息系统库
        对現有的科学技术要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给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可以对监测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宏观、动态的管理。

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系统库,这一系统库中将涵盖图像数据、文字数据、数据观测、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等功能,利用这一系统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系统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合,相关部门可以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有效的判断,为生态环境的利用和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突出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化建设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科学指标,尤其是在监测网络系统的构建中,最主要的是实现整个系统管理的规范化,在严谨的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形成技术融合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化建设的优越性。在科学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
        4、升级发展环境监测技术
        现代化技术手段,是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效能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科技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监测设备工具的专业性,也要在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上加强管理。例如,岗位人员对于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维修、数据整理等能力,都会对监测数据应用造成影响,并成为制约整体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通过专业的岗位培训,使一线的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明确技术管理策略,并在保证整体研发与应用有效对接的前提下,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基本保障。
        对此,不仅要完善数据信息采集领域的技术条件,也要在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开发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环境。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监控数据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使其自身的指导性更加突出,并在生态环境管理中形成立体化的信息體系。
        五、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生态监测的总体趋势是: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审视生态质量;网络设计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生态质量变化,在生态质量评价上逐步从生态质量现状评价转为生态风险评价,以提供早期预警;在信息管理上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3S技术是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是其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3S”技术的核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都在制定新的观测计划,国内北京、上海、重庆、厦门等地都在推进基础数字化工作,推广GPS定位观测,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传统监测手段,只能解决局部监测问题,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遥感、航照、卫星监测、地面定点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依靠专门的软硬件使生态监测智能化,使生态资料数据上网,实现生态监测网络化。
        六、结语
        综上,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实际监测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升级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发挥生态监测在每一个环境保护管理中的时效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天,王玉杰,郝电等.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四川环境,2003(2):16-17.
        【2】南浩林,景宏伟,丁宁,等.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4)
        【3】刘晓强,申 田,连 兵.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00(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