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的托换施工技术 杨建国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杨建国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也呈综合发展趋势,空间紧缺可能导致地铁和桥梁等设施之间产生干扰问题。
        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也呈综合发展趋势,空间紧缺可能导致地铁和桥梁等设施之间产生干扰问题。在桥梁、地铁交汇处,施工过程中常使用托换技术,完成桥梁桩基托换。该技术应用不但风险高,而且工期长,涉及专业领域知识较多,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把握技术应用要点,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下文对桥梁桩基托换技术内容和应用流程进行介绍,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该技术的实践应用,期待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托换技术;桥梁桩基
        引言
        当前,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城市地铁的修建改善此问题。随着地下交通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可能对既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产生影响,比如地铁隧道若施工期间和桥梁桩基存在交叉点,就涉及托换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地铁隧道从桥梁桩基下方的穿越施工目的。
        一、桥梁桩基托换技术介绍
        (一)技术原理
        在桩基托换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原理为在目标承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新桩一根,让旧桩处于中心位置。使用矩形桩头,将其置于桩顶。之后将钢托换梁放在新桩位置上,确保承台面、钢托换梁二者之间紧密接触。等结构稳定以后,使用混凝土对于钢托进行包裹。之后,建设全新承台,重新建构桥梁的受力体系。
        (二)技术要点
        1.植筋
        应用托换技术完成桩基施工,植筋过程为要点,需要在原有桩体上方进行植筋,施工过程对于人员技术素养要求较高。施工期间,应将旧桩和托换梁之间充分接触,之后植入钢筋。
        2.顶升
        施工期间,将千斤顶置于托换桩体和托换梁体之间,保证上下钢垫板的铺设均匀。在施工的同时,若所处同一梁体结构当中,应该利用液压系统对于千金顶展开同步操作,之后进行分级加载。在顶升期间,应该对墩柱和托换桩进行检测,明确应力指标,沉降和变形等情况,以免荷载转换阶段发生安全问题,在顶升工序结束以后,应该将千斤顶锁定。顶升过程,还需注意墩梁位移量的控制,保证其在2mm以内,对于其下沉状态的控制,控制下沉最不超过2mm,此外,还需注意对于桥墩基础施工以后沉降量的控制[1]。
        3.连接
        连接主要是节点位置的连接,在施工到梁底和桩顶等位置时,需要在混凝土外表涂抹处理剂。无论托换梁,还是托换桩在施工期间都会预留钢筋。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对预留处做好焊接处理,使其连接为同一整体,达到施工需求。此外,还需利用圆形钢模,向内部浇筑混凝土,对于构造进行支垫。
        4.监测
        在施工期间,为了避免施工过程出现偏差,导致原有结构安全性受到影响,应该及时对现场信息进行监测。施工人员需按照现场施工环境,合理选择监测点,进而对结构变形、基础沉降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发现变形量超出标准,或者沉降量超高,应立刻采取措施加以修正。
        5.浇筑
        桥梁桩基托换施工阶段,需要保证新旧混凝土结构有效固结,对于二者接触面凿毛处理,将原有混凝土表面2cm的结构去除,之后用清水清理,使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在表面涂抹处理剂,并且4h以内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注意及时处理裂缝。
        6.勘察
        施工以前,为了准确获得新桩和旧桩的真实坐标,明确其高程信息,对于施工参数合理选取,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将上述内容有效落实。若出现问题和设计参数要求不符,应该和设计方、监理方、业主等及时协调。由于桥梁结构内部存在大量的电缆和管线,因此,通过地质勘察还能明确管线位置,防止施工期间对于电缆、管线等产生干扰,影响施工安全。


        二、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托换技术应用
        (一)项目概况
        某项目为地铁隧道暗挖施工项目,属于南北走向工程,由于地铁下方需要穿越桥梁桩基,其埋深14.5m,桥梁跨度为,桥体混凝土厚度75mm。该桥梁基础使用人工挖孔桩,桩径为1.1m,单桩长度为7.6m,桥梁整体使用排桩作为支撑,在上方设置墩柱与承台,承台规格为5.5×2.5,使用方形墩柱,长度1.1m,高度0.28m,隧道顶部和墩柱底部间距3.7m,隧道中心和桩柱边缘距离1.3m,为了确保地铁隧道施工过程安全进行,该项目利用托换桩基技术[2]。
        (二)基础结构施工
        该项目由于在地面使用支撑系统,因此在施工期间极易出现沉降的问题,所以,为了控制施工期间安全风险,需要设置临时支撑,使用钢管柱数量4根,型号Ф690×14。在桥墩柱的4周分别设置。与此同时,还需在钢管顶部设置1台千斤顶(200t)。为了满足施工过程结构变形需求,根据实时工况,对于千斤顶进行调节,之后完成托换施工。利用直径16m,长度23m的灌注桩,并在桩外设置防水层。由于基础桩径十分巨大,所以可通过人工挖孔桩方式施工,保证分层高度低于1.5m。在开挖一侧设置支护结构,开挖施工的同时,在和边坡垂直的方向安装锚杆索,之后在坡面悬挂网,利用喷射混凝土工艺进行加工。桩基础顶部利用扩头施工技术,以防地面、接驳器二者之间发生碰撞。在接驳器预接的同时,应该注意高度控制,最后利用混凝土以连续浇筑的方式加固。为了控制变形超出限制,应该保证桩基础强度达到标准以后,对其压力适当控制,使每根桩柱荷载量在41000kN以内。
        (三)托换施工
        1.钢托换梁施工
        在钢托换梁施工期间,可选择“双室单箱”结构钢板,长度9.0m,宽度1.8m,高度0.9m,由于承台基础的尺寸较大,且重量也相对较大,现场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可以使用汽车和千斤顶等辅助施工。在地铁轨道之上,放置钢梁,将承台置于预留之处,通过辅助仪器对其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施工过程精准。对于钢托换梁、承台二者接触面贴合效果进行观察,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开始顶升施工,施工完毕进行锚固。
        2.顶升施工技术
        应用顶升技术,要求钢梁位置明确以后,将200t的千斤顶置于新桩处,由于托换桩、柱墩中心二者存在偏差,长度400mm,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应该将螺旋锁死。在顶升工序全部准备完成以后,应该在千斤顶的两侧共计设置钢管12根,辅助顶升施工顺利进行。在初始力的设定方面,大小应该为500kN,之后逐渐将顶升力增加,单次增加500kN。如果顶升阶段出现预顶力损耗问题十分严重的现象,应该立即补充,一直到托换施工处于稳定变形状态下为止。
        3.截桩施工
        在托换技术应用阶段,需要先将和地铁隧道距离最远的桩截断,之后按照1/3距离截断,1/2距离截断,2/3距离截断,通过上述比例完成逐步截桩。保证每级桩截去以后,均利用钢垫片完成紧固工作,以防钢梁出现不稳定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按照具体施工需求,对于千斤顶进行灵活调节。
        4.承台位置施工
        在截桩工序结束以后,需要对墩柱标高进行调节,对于沉降量及时补充,之后对整体结构稳定性展开监测,确认稳定后将螺旋锁死,并且焊死油缸和壳体等结构。当所有施工工序全部完成以后,依照图纸完成新常态的绑扎施工,浇筑混凝土[3]。
        结束语
        总之,在建设地铁隧道期间,出现下穿和桥梁桩基的施工问题,需要从现场施工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合理制定托换施工方案,防止出现安全风险。充分按照托换技术应用流程,规避施工安全风险,让地铁隧道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鹏.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的托换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9):38-39.
        [2]谷永赛.对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6):37-38.
        [3]杨光,赵肖春,罗宏钢,杨竞韬,罗季英.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桩基群桩基托换施工技术[J].中国标准化,2018(14):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