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华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现如今,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过程之中,得要注重边坡稳定性与滑坡两点。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得要预先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来进行全方位的勘察;另外还得要细致分析研究可能会引发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即作出科学化的判断;便于后期运用科学、合理化的治理与措施来进行施工,从而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提升治理水平与效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边坡;滑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速度加快,其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一些大型的交通工程、大型露天开采工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已经朝着地质条件与环境复杂的区域不断进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人工高边坡与自然斜坡的稳定情况,一旦斜坡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经济效益,因此控制边坡不稳定性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开展了诸多研究,本文将集中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1边坡岩体、土体的因素
边坡自身的岩体与土体物质构成与边坡与边坡稳定性之间有着直接性的联系,例如石英、强化风岩、坡积土层、全风化岩等重要物质构建而成的边皮,假使边坡土体的物质构成比较容易溶蚀、风化,其就会很难具备一个相对较强的抗风力,且假使积水问题出现在该种类型的坡土之中,这势必会损坏到自身的安全稳定性,从而就会影响到力学参数,最终地质类灾害出现。
1.2地下水
地下水是导致边坡出现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动静水压力的基础上会造成边坡基础层软化;同时,在持续冲刷的作用下,会进一步损害边坡的稳定性。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稳定性受到边坡土体物理学性质影响程度比较大,地下水作用会改变土体的弹模、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力学性质等,容重增加,进而导致了边坡稳定性的降低。
1.3人为因素
在边坡在进行人工开挖之后,那么损坏边坡原先岩体结构和土体,从而导致部分边坡转变为陡坎状,随即就会导致边坡表面发生渗透、积水问题的概率变大,在出现这部分问题的时候,就会使得边坡重量变大,随即很有可能会引发崩塌的现象。另外,在开发力度不断扩大的形势之下,边坡部位的坡地也更加趋向于垂直,从而导致坍塌可能性变大。
2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及滑坡治理措施
2.1做好参数的计算
在搜集完边坡基础材料之后,来全面分析这部分数据,并进行分段边坡,对于边坡的各类图土质情况,来行之有效的设计边坡设计支护方案。但是为了促使选择而来的支护方案更为科学合理化,在进行边坡参数进行整理运算的过程之中,来提升精准性,得要注重边坡待回填长度、类型与高度等内容,之后严格评选而来的该类边坡施工的安全等级。比如,在针对某加油站边坡A-B-C段进行支护设计的时候,坡顶为加油站入口和充电区域,场地标高为887.0m,想要保障边坡稳定性,那么回填之后的边坡高度得要控制在3m~4.5m之间。除此之外,在进行边皮支护施工的时候,得要预先将该段土质边坡的天然重度、基底摩擦系数与饱和重度确定出来,从而设计而来的支护方案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性。
2.2坡体加固
此措施是在斜坡中加固土体内部,有助于经过剪力传递,以动用密集置于土体内的抗张能力,斜坡内部的强化措施主要是微型桩、加筋土、水泥桩、岩石锚固、锚索(有或无预应力)、土锚、土钉等;针对土质滑坡则主要应用电化学加固、焙烧及冻结等。另外,还应结合部分滑坡滑动影响因素展开整治,比如防止岩石风化、降低地下水位以及防水流冲刷等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良岩土性质、结构,以增加坡体强度,采用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使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得以改善,实现其滑动力的减小,抗滑力的提升。
2.3降低下滑力措施
降低下滑力在工程实践中,主要通过削方减载来实现,通过开挖的方式来降低斜坡滑体的荷重,以提高斜坡的稳定性。削方减载不仅仅在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程实践中非常常用,也可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得以应用,可作为滑坡地质灾害工程的主要治理措施,与其他治理方案共同起到滑坡治理的效果。削方减载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工程实践中若不与滑坡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相结合,考虑适用条件,合理地进行勘察和设计,科学确定削方部位和削方量,最终的治理结果将会是失败的,无法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削方减载的工程实践中,前期的设计把控十分重要。一般在工程实践中,削方量的大小需要根据滑坡的安全系数进行确定,削方量与稳定性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通常而言,削方量越大稳定性越高,但是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到治理方案的经济性,因此以稳定性验算为依据,确地合理的削方量,一方面能够达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效果,同时又能够渠道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工程实践中,削填平衡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不仅仅可以降低滑坡的下滑力,同时又可以增加阻滑力,削方的工程量是最小的,因此要经过反复的测算来确定最终的削方量。在进行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开减重就一定能够增加斜坡稳定性的理念,削方的部位和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错误的削方不一定能增加斜坡的稳定系数,采用不同的削方方式和部位,最终取得的治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2.4锚杆(索)、抗滑桩、挡土墙加固防护
抗滑挡土墙防护、抗滑桩、锚杆(索)防护等是帮助边坡加固的常用技术,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边坡面如果是硬岩,而且结构碎裂,又或者地层有层状结构不连续的特征,那么建议采用锚杆(索)防护技术进行加固。此外,还有一些土质边坡通过土钉墙进行加固,该原理与锚杆(索)防护比较相似,具体是将土钉打入进去,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土体抗滑能力提升起来,从而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桩锚组合结构在治理边坡失稳时经常使用,如桩与锚索联合加固、两排桩加固等。在众多防护方式之中,综合防护实用性最强,对于较高的边坡来讲,需要将边坡进行分级,然后需要有针对性进行防护,因此综合防护可以满足实际需求,从而提升稳定效果。
2.5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是最环保的一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针对坡面较缓且稳定性较好的土质边坡,经常采用植物防护的治理措施,在工程实践中不仅仅能够起到加固土体和抗渗的效果,同时还兼具美化坡面的作用。如三维植被保护网是通过植物和土工合成材料,在斜坡表层形成绿色防护网,以稳定浅层坡面;采用湿式喷播一般在土质较好的边坡进行植被种植,而客土喷播则针对土质较差的边坡或岩质边坡,在工程实践中,植物防护对于滑坡稳定性治理效果较低,大多情况下仅在表层土体溜塌和美化环境中加以考虑。
结语
通过采用削坡减载、支挡结构、坡体加固等不同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相应的边坡进行治理,科学规划滑坡灾害防治工作,加强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带给人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方面的负面影响,保障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国民经济增长方面都拥有很大裨益。有效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规划和防治,全面贯彻落实到日常生活和施工中,相信通过滑坡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颉保亮.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07):218-219.
[2]白少辉,张建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