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潘建树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潘建树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程。
        天津上建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程。为能时应当到当前时代的发展,有效缓解到用地紧张的问题,建筑的发展方向也逐渐转换成了高层建筑的模式。主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中里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的工程工序较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空间利用率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内部隐蔽工程较多,主体结构施工要求偏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主要包含了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个部分在施工程序建设上难度都较大。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不少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更加倾向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施工的质量监督工作。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高层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1.1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工程应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施工环节中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技术标准对主体结构进行分层浇筑。在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科学性,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把控工作,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应该立即进行浇筑,防止混凝土因搁置时间过长或者搅拌不均匀等问题而发生质量变化。在混凝土布料环节,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先做竖向工作,再做水平工作。与此同时,要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模板工程与其他隐蔽工程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检查,再次确定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安全系数,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在进行浇捣技术的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浇捣搭接地间距,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施工标准留出空隙,防止漏振、裂缝等现象的发生,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以及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供保障。
        1.2模板施工技术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相关人员一般会选择使用固定模板支撑核心技术来确保结构模板的稳定性。但是,对于主体的基本结构的形状,用于项目建设的材料以及每个建设项目的具体条件没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建设单位会选择制作工艺模板的方法来支持整体结构的工作,大量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也可以一次进行以降低经济的综合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用户群体对结构稳定性的严格要求和材料的总重量,最常用的模板是合量钢板。从支持技术的角度来看,有永进支持方法和临时支持。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根据上述方面,经济情况和建筑物基本结构的稳定情况,选择不合理的方案。另外,在模板的拼接过程中,有必要严格检查接缝处的接缝处是否有缝隙,以兊在以后的施工单位时间过程中发生渗漏或渗漏,从而影响模板的质量,在使用模板项目施工技术进行实施时,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非常清楚施工顺序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必须首先安装用于主要承重结构的各种模板,然后再部分安装最关键的使用模板的结构形式。
        1.3钢筋施工技术
        (1)钢筋加工制作技术。在制作和加工的时候,需要按照料单提出的尺寸或形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半成品呈现时,需要保持平直的状态,检查是否存在局部弯曲的问题,误差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钢筋焊接相关人员需要达到资格之后,先试焊,再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大面积焊接。(2)钢筋绑扎技术。在半成品钢筋验收确认合格之后,就可以绑扎。之前需要按照图纸,严格规范绑扎钢筋流程。预留保护层的时候厚度需要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不可以出现不可控的误差。

在留设保护层的过程中,梁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和混凝土配合比一样的砂浆或者是细石混凝土制作垫块。其中,成品垫块是柱与梁的侧面部分。垫块的主要目的是将钢筋垫起来,可以使用铁钉固定。绑扎的过程中,铅丝与模板之间不可以出现接触的行为。为了解决钢筋在模板出现偏移的问题,此时,需要在模板上口,使用专业的卡子对钢筋进行有效的固定,卡子之间的距离需要把持在500mm以下。(3)钢筋的链接技术。钢筋连接主要使用的技术方式就是搭接接头技术与对焊接头技术。在进行局部施工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搭接焊接头的方式。钢筋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先根据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才可以大面积焊接。接头形式与焊接工艺技术都需要按照设计的需求实施。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控制质量的有效策略
        2.1安全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与解决方案是施工人员关注的里点和核心问题之一。核心技术以及作业行为和作业过程的规范化,将对施工安全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需要建筑单位积极地进行高层领导建筑物的建筑工作。积极有效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分析基层员工是否需要具备参与施工单位的能力,特别是在某些专业和建筑项目中使用的设备的运行时,有必要确保施工单位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持有证书。每半年进行一次基础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最里要的理解过程是正确引导员工的意识并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在主要项目开始之前,现场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披露和工作充分了解现场施工技术,基本设备和材料的关键要求。现场施工单位应结合内部组织管理模式的反馈机制,安排专业和管理方面的部门,开展安全管理模式的全过程。
        2.2不断完善与优化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在具体的完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具体施工情况与自身的资质水平实际情况,对现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与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健全与完善,通过合理科学的制定相关管理与控制制度,成立专门质量控制部门与小组,从工程施工的主体结构正式开工之日起,到所用施工项目完全竣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其基本情况、施工进程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制定相关的对应政策以进行有效解决,有效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与实际控制力。另外,还需要依据高层建筑项目的实际建造规模配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人员,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与控制要求及标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增强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体制的高效化与规范化,不仅能够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符合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还能够全面提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有效推动我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中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若主体结构的施工在管理与控制方面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对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功能应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出现建筑物的变形、坍塌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与规范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有效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增强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安全性、稳固性与功能性。
        参考文献:
        [1]李坚,周杰,张成林,等.混凝土坎台与主体结构同步浇筑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7,39(4):472-474+480.
        [2]张雪梅,周美容.高层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71.
        [3]王宏浩.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5):4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