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上海辅秦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为将工程的成本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应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审计监督管理。本文就审计监督视角下的工程建设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在设计监督的角度上来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意在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促进建筑项目审计工作和成本控制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审计监督;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审计监督工作需要对整个过程中的成本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工程中的不良造价管理内容并对其进行审计与监督,提高工程中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同时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相关审计监督人员应加强对工程内部情况的了解,使审计工作随着工程建设对其进行动态化监管,不断强化实际的工作效果。
1审计监督和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审计监督主要是对工程内部的经济情况进行监督,在不同的工程建设阶段,对其成本的预算和资金具体的使用和收取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对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等不合理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保障工程中资金的合理使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从项目的招标投标开始,经过所有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完毕为止,对工程中的每一项工程施工的费用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将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在成本预算的范围内,并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高度的监督管理,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或挪用等不良现象,提高工程建设的成本节约效果[1]。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对成本使用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使造价管理过程更加的前面和严谨,降低施工工程的整体成本。在审计监督的作用下,工程的建设施工更加严谨,在施工前,对工程立项以及招标投标等项目进行审核,紧盯工程的预算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不同项目进行控制和把关,对项目中材料的应用成本以及各项支出后与收入等资金往来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监督;在施工完成后,对工程结算等环节进行管理,使工程中的成本管理处于审计的动态监管下,进而提高对工程的造价管理效果。
2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立项过程缺乏管理
在工程建设成本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于施工前的工作关注较少,对于立项工作和招标投标等工作的了解较少,此类做法对于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缺乏对项目施工前的关注,导致成本在最开始不受控制,在施工中和完后结算等时期难以进行校正,为工程中的造价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在工程项目立项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于项目的了解不足,导致项目在论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建设单位对于施工成本不了解,缺乏对成本的预算和审计,导致其总体的投资额度不确定,对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影响。不少建设单位对前期的工期进行压缩,在立项后忽略对成本的确定和计算,而直接寻找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但由于其对整体的预算成本未确定,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其无法通过估算成本的方式来对建筑设计进行调整,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的施工以及成本控制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应对项目进行初步的成本预算,但不少企业缺乏对预算的审计和监督,导致预算中的成本与实际合同成本以及施工的实际金额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对工程中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2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严密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对成本控制和审计监督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材料采购和工程变更。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由于材料市场中的价格处于变动状态,可能出现利用该特点,恶意改价或以次充好等行为,导致成本管理失控。在对其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若对相关材料缺乏了解,可能会忽视对材料的审核和监督,材料的价格发生变动,进而使工程造价成本不断上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对于成本控制的影响非常大,一旦发生工程部变更的情况,不仅需要对已有的工程项目进行拆除或整改,还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采购和建设。工程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核,导致其中的项目变更会消耗大量的施工成本,同时重新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时间,在项目变更后,工期面临着被压榨或者停工的状态,十分不利于成本控制。
2.3施工后工程结算中缺乏控制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需要双方对工程清单进行管理,在正常的工程建设中,一般实际的清单控制价格会相对低于标价,若成本控制出现误差时,可能会发生超过预算的现象。不少施工单位在最终的结算过程中,为了套取费用而通过更改清单等方式对账单进行调整。
而审计监督人员缺乏对施工具体过程的了解,导致其无法准确的将错误清单审核出来,使成本失去控制,影响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效果。
3强化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与审计监督效果的具体策略
3.1加强对工程立项中成本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立项和招标投标中成本控制与审计监督的管理,提高其实际的工作效用,使工程的成本在开始就得到前面的控制,有利于后续对工程的监管[2]。首先,在工程立项环节中,建设单位应对整个工程有大致的了解,以便对工程投资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在立项过程中,通过项目的设置来对工程施工中的成本进行预估,为立项管理人员提供建议,使项目设立以及投资成本等更加合理。管理人员应对整个工程建设有初步的设想,并对工程构建的整体投资额度设立一定的范围,在范围内对项目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的预算,将相关的数据整合成报告,交给设计部门和招标文件拟定部门。其次,在项目设计的过程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成本的控制具有密切关系,在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立项中的投资额度等数据来对工程进行设计。在工程设计时,不仅要决定整体建筑的形态和设计,同时还要决定施工中的材料使用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根据施工的技术和施工图纸能够对施工的工期进行预估,其各个环节都与成本资金的使用有关,因此设计过程中应对成本进行控制和审计监督。由成本核算控制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商议,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技术,最后由审计人员对该过程进行监管,强化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3.2强化对施工过程中各项目成本的审计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与审计,强化对工程成本的监管。
一方面,在采购材料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对材料市场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对价格的发展趋向进行合理的推测,并在工程施工前,针对施工中不同项目使用的材料进行价格确认,签订相关的合同[3]。在后续施工中发生价格变化时,发生的额外支出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禁止以材料价格变化等原因来要求增加资金投入等行为。审计人员应对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定该决定和合同具有相应的效力。
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变更中的成本控制和审计监督。首先,应加强对签证的审核,在发生工程项目变更后,需要共同签署签证通知单,对变更项目进行说明,在变更单中应对变更具体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对工程项目的变更工作、材料的使用以及施工的日期等进行说明,建设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和了解,并由审核监督人员对变更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确保在变更项目的合理性后再进行签署审批。
3.3加强对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对结算阶段进行管理时,首先,应对结算单进行管理和审核。建设单位应对结算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计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数据不合理的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查与审核。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成本超出整体工程的成本预算时,其需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对额外支出的部分自行承担费用,因此,在对清单进行核算时,应确保整体施工数据的准确性,使用合理的结算资料整理方式,提高对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效果。其次,应对结算资料以及相关的工程审核问题进行审计与监督,确保整个审计监督的过程科学合理。对施工工程中的成本控制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了解其中是否含有费用虚高或额外收费以及贪污挪用等不良现象,将结算清单的相关资料与招标投标文件以及合同文件等进行对比,对其中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计算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最后,在审核完毕后,应将相关的结算材料送到第三方进行审核,对工程的整体资金结算等问题进行审核,确保工程中的成本控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审核与监督,在审计监督的帮助下,加强对工程中资金成本往来的关注与审核,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标准,避免发生不良的项目管理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工程中对成本的控制,提高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促进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力度的有效提升,提高项目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莫玉仙.基于审计视域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23):180.
[2]赵永霞,史后平.建筑工程审计方法与造价跟踪审计研究[J].信息周刊,2019,000(031):1-1.
[3]高艺元.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J].居舍,2019,000(034):P.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