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雷超
[导读] 摘要: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下植物造景的应用能够优化园林景观,提高生态环境效果。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下植物造景的应用能够优化园林景观,提高生态环境效果。文章通过对植物造景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原则与具体设计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设计;植物造景;植物设计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为主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调研和了解,因地制宜,扩大绿植面积,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在风景园林设计总的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要注意植物的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园林的土壤质量选择合适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手段,提升植物造景的水平,使得植物造景能够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需要全面提升植物造景技术,选用现代化植物造景手法,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社会价值。
        1植物造景相关概述
        1.1植物造景的概念
        植物配置是依据植物生长习性,合理搭配设计各类植物的过程。植物造景是将植物景观与园林地形、空间、观赏需求相结合,借助植物景观形体、色彩、季相、寓意等造景元素,通过结合不同植物景观与景观构图,依据园林植物造景和植物空间围合要求,合理搭配植物景观,营造符合园林植物景观要求的植物园林景观。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中不仅凸显了设计理念,还具备艺术气息,融入不同的理念,所呈现的景观会有所不同。景观效果能否凸显,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能力高低,只有设计人员真正掌握植物生长规律,并拥有扎实的功底,方能设计出一个独特的方案。
        1.2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烘托意境,展示时序变化。对于园林而言,它属于四维性的空间,即在同一个空间不同的时间内体现出不一样的样貌,因此植物在配置上有着很强的时间性,在不同季节出现的样貌是不同的,通过植物造景能够有效地将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显示出来。第二,突出区域特征。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及风俗,对植物的选择进行控制,使其能够将区域的特征体现出来。第三,改善环境。对于植物来说,它具备改善空气、吸收废物、涵养水源等作用,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应用需要根据城市的不同定位,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植物来调节生态功能,从而发挥植物自身的特征性能,以改善环境问题。第四,其他功能。植物可以在景观设计中用以划分空间、强调出入口、引导人流等,还具有框景、障景的功能和遮阴的作用。可以通过合理地配置植物,在视觉感观上营造不同的空间特点。
        2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第一,观赏性原则。充分了解和掌握植物的观赏特性及造景功能,根据观赏美学原理,合理搭配植物,既要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又要注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所营造的植物景观有预见性,在植物的生长周期中,能体现整体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第二,生态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与生态理论相结合,在保证美化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植物能正常生长,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互利共生,植物群落稳定发展,物种多样化、本土化,建造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游憩环境。第三,适地适树原则。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其优势在于更易存活且长势良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最低,相对而言也更加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可以使植物的生态习性更好地与景观环境相适应,达到高效益。第四,文化性原则。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文化特性及象征意义,与环境相融合,以满足不同的植物景观需求,使景观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意境美。第五,时效性原则。植物景观应充分考虑到长期与短期的景观效果,也要考虑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多长时间。此外,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季相变化,可以营造出富有变化的季相景观,赋予整体景观动态美、变化美。


        3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
        3.1植物配置整体模式
        从立体景观角度分析植物配置模式,植物群落景观可分为水平向和垂直向。水平向可按植物多样性分为纯林、混交林、疏林草地、植物组团和草坪等;垂直方向来看,植物群落可按分层配置模式,分为乔灌、乔草、乔灌草等多种景观配置模式。为体现植物景观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态性,以观赏性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复层混交模式构建植物群落,以观叶、观果类树姿优美的高大乔木作为上层植物,形成整个植物群落骨架;以花灌木、小乔木和色叶植物等作为中层植物,并融入常绿灌木,提升植物群落观赏性;下层植物可选用地被植物、草坪植物和藤本植物,覆盖地被土壤,营造富于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
        3.2合理搭配植物
        植物搭配是一门艺术,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功底,设计时根据空间需求选择植物品种,从而让景观空间呈现不同的形态。空间形式主要有3种,即开放空间、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季节变化对景观效果也有影响,需要根据植物特点配置不同的植物,让四季景观均能呈现出美感。设计时不可使用单一植物,应从季节要素入手进行合理搭配,春季可栽种丁香;夏季可种植花草,营造意境美;秋季可种植山里红、枫树;冬季可种植松树、云杉等,通过将这些植物混种,以提升景观的观赏性。另外,同科植物栽种在一起会争夺生长资源,需要拉开一定间隙,间距大小参照植物成年后的参数,并非成长期数据。此外,植物造景要注重层次感,一方面可提升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优化景观效果,上层配置高大乔木,中层配置低矮灌木,下层配置花草。
        3.3 采用功能需求配置法
        在实际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域特点,让设计出来的效果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比较炎热,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空旷疏林草地来对植物进行配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夏天的高温。在草坪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开敞式的设计方式,利用乔木对草坪的空间进行分割,居民可以在草坪上进行眺望、活动等,需要保证整个视野开阔[5]。与此同时,在草坪上还应当种植高低错落、季相丰富的树群,并装有花卉来点缀。通过对花卉、树丛、树群的应用可以将草坪分成不同的区域,提供观赏景色需求的同时帮助居民修身养性。这种多功能的植物配置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当前园林的建设要求。
        3.4重视保护风景园林环境
        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主要为保护城市环境、净化周边空气,而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植物造景能够保护风景园林的环境。部分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突出强调设计感和新鲜感,而弱化了植物造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利于城市发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植物造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在植物造景中充分考虑园林气候,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造景,使植物能够很好地生长,因此需要科学的手法进行植物造景,进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在造景过程中,必须考查园林的整体风格,使得在植物造景的衬托下,风景园林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功能,更好地保护周边环境,净化空气。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园林景观造景与植物配置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在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区域文化、植物配置、色彩搭配、功能价值的方面入手,实现景观园林功能性、经济性、生态性优化,提高植物配置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巧娣.浅析园林设计视域中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要点[J].花卉,2020(6):186.
        [2]张晓雯.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2.
        [3]陈晓英.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探究[J].现代园艺,2019(24):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