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关键点的思考 商名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商名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保建筑理念的重视,国家也开始对建筑市场的着重管理,并为此制定出了相关政策,装配式建筑应势而生,国家大力推崇,甚至给与奖励措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保建筑理念的重视,国家也开始对建筑市场的着重管理,并为此制定出了相关政策,装配式建筑应势而生,国家大力推崇,甚至给与奖励措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地位凸显,市场应用与研究广泛。本文将对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关键点进行思考,望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关键点
        现“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市场上被广为推崇,而装配式建筑,以其工厂化、预制化的特点,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装配式建筑部件为工厂生产,模块化施工,减少了现场大量湿作业及木工作业,减少了施工噪音、扬尘、排污、木材使用。同时,提前预制,送至现场拼装,又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工。再加上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内应用广泛。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中存在的优势
        (一)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可以根据施工需求,将建筑以部件形式进行拆分,如剪力墙、飘窗、楼梯、阳台、楼板等部件,在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并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构件拆分时可增加构件重复率,进而可以采用固定模具加工出相同部位产品。同时,对于传统施工中的管线预埋,埋板设置,甚至装饰面层亦可直接加工至构件内。另外,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可根据企业的经验能力,从设计端开始统筹,快速实现构件的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施工效率与产品标准,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建筑产品的集成化、标准化,由企业生产能力决定经济效益,质量水平决定市场欢迎度,更加满足建筑工业化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绿色、节能、环保建筑
        建筑行业正向着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方向不懈努力的前行,装配式建筑正是这一方向中举足轻重的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量,从而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具体体现为:混凝土浇筑作业较少,减少了噪声、粉尘、用水量、用电量;模板作业量较少,减少了对木材的依赖,同样减少用电、噪声、建筑垃圾产生量;装配式建筑可将保温内置与构件结合,减少传统施工保温施工缺陷导致的热桥阻断不佳、保温脱落等一系列问题,较好的实现了建筑保温隔热需求,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整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实现文明样板工地,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都将带来有益的影响。综上,装配式建筑可谓真正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
        (三)装配式建筑节约劳动力,缩短了施工周期
        传统的建筑方法从钢筋、模板、混个凝土施工上都需要配备大量劳动力,而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厂化施工来集中进行构件的制造、生产,因此现场用工量减少,解决了劳工紧缺的问题。同时,由于现场工作量减少,加之装配式施工作业的专业度提升,极大的提升了施工效率,另外,装配式建筑的体系可将受力构件与填充墙体进行结合,有着重量轻、强度高的施工特点,而且可以做夹心保温,外立面装饰反打,将多道工序结合在一起,较传统工艺进一步缩短了施工周期,与当今快节奏高周转的市场正相吻合。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一)模板安装技术
        装配式建筑模板安装过程需遵循先竖向就位,后水平搭设,再竖向加固的原则,放线搭设模架前置,线需经复核,模架搭设一次成型,经验收后再施工模板。首先,水平模板施工需精确定位,模板标高需严格控制,水平构件放置位置需铺贴建筑用双面胶定位,构件边缘放置于双面胶处防止漏浆。其次,竖向构件边缘需从设计端布置模板固定孔洞,以便于固定现浇段模板。室内构件可设置通孔,模板对拉固定,外墙构件设置内置螺纹孔固定模板,防止对穿产生渗漏问题。上述孔洞设置需距离构件边缘10cm,以便留有模板背楞放置空间,构件上新旧混凝土结合处需毛面处理。

最后,PCF板拼接处需留置内置螺纹孔,且相邻构件孔高要保持一致,用槽钢连接两侧构件以保持整体刚度,防止浇筑过程中涨模破坏外页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能够在模板用量上进行限制,以此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少量模板施工中要保持精益求精,对垂直度平整度进行严格控制,使其牢靠,保证混凝土在成型后质量能够有所保障。此外,在保证模板施工质量的同时,混凝土浇筑需要利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浇筑,防止一次浇筑过高产生较大压力致使模板涨开。
        (二)PC墙板安装技术
        PC墙板安装需从图纸端对构件进行编号,以保证现场施工对号入座,施工严格遵循图纸及相应规范验收要求。整体施工过程为:首先,在构件生产时需预留吊点、加固螺纹孔以及塔吊及货梯附墙埋件、脚手架连墙件等临时措施,支持安装施工及辅助措施施工。其次,吊装时需确保固定好卡扣,起吊离地50cm试吊,确保无误起升。再次,构件放置位置需提前弹线定位,放置垫片并抄好水平确保标高精确,由于墙板构件连接通常采用浆锚搭接,可预留定位筋以确保构件吊装位置准确,该定位筋套筒可适当加大直径辅助定位以保证竖向受力筋与套筒完美结合。最后,将构件吊装到位后,同时设置对临时支撑起固定作用的构件后再解除卡扣,利用临时支撑微调校正。依照构件编号依次吊装所有构件,最终完成封模浇筑。
        (三)预制板安装技术
        预制板吊装前应在模板面构件边缘位置贴好双面胶带,既能起到防止板缝漏浆,又能起到定位作用。叠合板应进入梁或墙1cm,以保证结构稳定。叠合板就位后,安装阳台等水平构件,之后进行钢筋绑,此时注意因工人施工受叠合板预留筋影响较多,要严格控制预留筋锚入梁及墙板长度,不得随意割除。在进行板面钢筋绑扎前,需提前进行管线预埋,管线不应走在桁架筋上,需在桁架筋中间穿过且不宜出现多层管线交叉设置,最多只能允许两条管线交叉,高度不宜大于5cm。因为一般叠合板厚度130cm,其中现浇厚度7cm,若管线叠合过高,势必导致板面浇筑过高,极大影响了板面平整,为后续装修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管线叠合过密,势必会产生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出现混凝土浇到不实。对于管线集中位置,宜在表面铺设钢丝网片,防止最终板面出现裂缝。
        (四)混凝土浇筑技术
        装配式建筑虽现场混凝土施工量减少,但混凝土浇筑技术仍为不可忽略的重点,关乎建筑观感及结构安全。首先,工厂端构件生产需使用商品砼,并于模台上浇筑振捣,由于构件上预埋部件较多,混凝土振捣需细致,预埋密集处需加强振捣,但不可过振,构件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运输。构件吊装完成,现场进行混凝土浇捣时,首先应将墙柱根部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并现在竖向结构根部铺设三公分左右水泥砂浆,可防止新老混凝土接茬处粗集料过多产生蜂窝麻面现象。竖向结构浇筑应分层,防止一次浇筑过高,侧压力过大发生涨模或爆模现场,同时亦不利于振捣。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小于50cm,并且在混凝土初凝前必须浇筑下一层,防止出现冷缝,振捣需遵循快插慢拔原则且振捣棒需插入到下一层后提升以保证分层可紧密结合。平面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一侧向另一侧有序浇筑,当平面面积较大,多台泵浇筑时,应从同一处开始向周边展开,保证混个凝土交界面数量不大于泵数,防止因砼供应不及时造成的多处冷缝现象。当不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浇筑时,要确保标高控制准确,梁柱节点处应用高标号浇筑。最终浇筑完成应进行养护,普通砼需养护7天以上,防水砼不少于14天,以保证最终成型质量。
        三、结束语
        建筑行业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探索、创新、研究为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紧密贴合创新发展导向,近年在国内应用甚广,建筑企业仍需持续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使建筑更绿色、经济、高品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宏涛.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9,(1):316.
        [2]汪朝飞.浅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1566.
        [3]侯君杰,周立军,王世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魅力中国.2019,(17):349~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