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云山农场 黑龙江虎林 158420
摘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各个地区都在不同作物种植的时候,尝试以更加科学更加绿色的方式来进行。近年来某区植保站以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省级重大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补贴为基础,部署建立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区。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之后,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这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还使得水稻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1项目概况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基点位于某区七星农场,主要水稻品种是南粳9108。选择在核心区域进行种植,实际种植的面积为73.33hm2,辐射的面积可达333.33hm2。本次项目设定了对应的目标: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综合使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来进行防治,确保病虫害防治使用科学技术来进行,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生物农药的使用占比,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量在增加,病虫害损失控制也处于理想的状态,绿色防控集成应用的效益也在不断呈现,农残检测合格率达标,稻米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预期水准。
2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2.1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技术的使用
早在2015年,某区植保站就着手部署建设水稻绿色植保示范区,及时制定对应的技术方案。在此期间将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技术使用作为焦点来驱动:其一,利用项目资金采购太阳能杀虫灯,做好安装调试工作。当年投入资金近10万元,采购RR-TSC-15太阳能杀虫灯50盏,在研判之后,决定每1.47hm2设置一盏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稻飞虱、螟虫进行诱杀,使得田间落卵量得以控制,从而使得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在鉴证实际效果之后,第二年再次投入20多万元,增加太阳能杀虫灯116盏。其二,利用项目资金采购稻纵卷叶螟、大螟性诱剂。翌年专门投入项目资金7万元,采购稻纵卷叶螟性诱剂3334套,大螟性诱剂1700套,依照对应的说明书和实际的种植面积来进行实施方案的优化设计。
2.2防虫网和养鸭控草的综合使用
在落谷育秧的阶段,就积极实现防虫网的设置。于水稻播种并喷洒除草剂后立即覆盖防虫网,在揭膜后打一次送嫁药,秧田期无需打药。稻田养鸭利用鸭子的取食和活动,达到有效控制稻田多种病虫草害发生和为害的目的。水稻移栽活棵后放养雏鸭,在晴天上午10时放鸭,水稻出穗后灌浆初期收鸭,防止鸭吃稻穗影响产量。在七星农场核心区,26.7hm2共放养育雏后的200g左右的苗鸭4500只,稻田放养10~12只/667m2鸭子,鸭子在不断走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田间的虫草进行捕食,从而减少用药次数。
2.3病虫监测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区域负责机制建立之后,就积极实现病虫监测机制的构建,去观察实际迁飞性害虫的迁入、迁出行为,对于实际病虫害消长情况,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于实际的变化情况信息进行公布,确保用药、防治行为能够快速有效的进入到实施的状态。在此期间还积极实现了领导责任机制的构建,确保领导挂帅,技术人员挂钩,设定展示牌,形成一套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设定明确的防控目标,确保有负责人和指导人员,使得实际的推广模式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当然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必然是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教育,使得其在深刻理解实际绿色防控技术效能的基础上,确保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的贯彻执行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去。
2.4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根据精准测报结果,针对性选用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七星现代化农场核心区很少使用杀虫剂,在预防病害方面,采取如下的措施:8月22日起(即在水稻破口前5~7天)防治纹枯病、预防稻曲病,用15%井·蜡芽,150g/667m2。
2.5统防统治
病虫防治做到“四统一”,用自走式喷杆喷药机或智能植保无人机高质量喷药,自走式喷杆喷药机亩喷液量不少于20kg,植保无人机亩喷液量不少于1kg,服务高效、管理规范。加强病虫防治人员的安全用药和植保机械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防治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熟练程度,加强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农药使用全过程人员和周边作物、动物、环境的安全。及时全量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3项目效果分析
3.1病虫害控制达到了理想的成效
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使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得稻田草害、病虫的发生几率和面积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据统计实际的防控效果达到95%以上,水稻病虫害损失率也降低到1%以内。依照预期的目标,实际的辐射面积内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覆盖面达到了100%,病虫害防控效果也取得比较喜人的成效。
3.2水稻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实际水稻种植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到位率,水稻两迁虫害、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控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化学农药残留检测中,比以往更加低,达到国家水准,水稻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产量角度来看,还是从色泽来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生产的水稻的品质更加理想,实际单收达到了585kg/667m2的水平,质量也达到了高等级的要求,并且区域还在申请有机大米生产基地的称号,等到审核下来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去提升经济效益。
3.3水稻生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3.4水稻品牌建设效益不断呈现出来
在项目区域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已注册品牌商标,产品真空包装上市,很多消费者的反馈也比较好。也就是说随着示范区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辐射范围不断延展,由此使得水稻种植的产品品牌得以构建,继而更好的展现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效能。
3.5水稻增产增效也比较明显
通过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技术集成应用,辐射带动全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71万hm2次以上,稻米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季水稻减少化学防治1.33次以上,减少防虫防病农药成本及劳资,亩增收节支约60元以上,年增收节支达1100万元以上。
4项目展望
1)稻田养鸭子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如果放入太早的话,很多水稻秧苗刚刚活过来,放入鸭子就可能对于其根系造成影响,继而出现浮秧的情况,如果放入太迟的话,就可能出现控制草害的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因此需要关注此环节的工作,做好秧苗活棵稳定期与苗鸭入田期的科学衔接工作。2)除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因为除草剂会对于生态环境、稻田生产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实际防控建设区域不会使用除草剂,此时就会以养鸭子和人工拔草的方式来进行,但是部分区域田块恶性杂草比较多,除草效果差,对此就需要强化研究,确保可以找到更加理想的除草方案。
5结语
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控,多数会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看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化学农药残留问题,对于周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现代农业需要进入到绿色发展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引入其中,以确保实际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不会对于周边的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结合实际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践和集成应用经验可以看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可以很好的发挥其效能,最好可以以集成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确保实际的绿色效益朝着更加明显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忠萍.射阳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5):32-33.
[2]何超,青先国.湖南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J].杂交水稻,2012,27(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