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尹鹏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尹鹏
[导读]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强化现场管理与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沙湾县安集海人民政府  新疆沙湾县  832100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强化现场管理与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文章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建设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的经济却明显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主要是来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农村人数较大,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而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实际上促进农业发展的各项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为了可以进一步地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人们逐渐将视角从城市移出来,放到农村当中,从而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农村已经成为最新的发展动力之一,这就要求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能够对于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保障农业能够较快地发展。而在众多的农业基础设置当中,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至为关键,需要引起极高的重视。
        1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生活的水平,我国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灌排渠系、排水、水窖、防洪道、小坑塘、塘坝、蓄水池等水利设施,在防汛抗旱、灌溉保障,农村人畜饮用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集蓄、引、提、排相配套并举,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为核心,若干大中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农田质量,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防治旱、涝、盐、碱等灾害现象。新时期下,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河坝、工程养护与维修管理,以增强基层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快中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农村布局规划,提高农作物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1工程建设带有一定盲目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科学,建设、施工单位未能派遣人员前往基层一线开始专业调研工作,以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暴露出较大盲目性、随意性,在这样的工况下,项目施工过程中统筹各种资源存在较大难度,资源利用欠缺合理性,利用率偏低,难以促进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三者间的协调发展。正因为项目建设缺乏规划,可能造成水利工程投用后不久产生质量问题。比如,当水库出现漏水情况时,没有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现场审核就开展维修工作,不能保证维修质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可能会降低工程使用效果。
        2.2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还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在实际建设中,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依靠国家财政方面的投入,社会资金以及农户投入建设资金非常少,这些都会对地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一些鼓励农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没有宣传到位,导致很多农户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的政策。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有着一定的技术性要求,但由于资金上的不到位,使得很多优秀人才无法发挥自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2.3施工过程管理不严格
        虽然近些年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还存在许多缺点,如施工质量不高,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过硬的监督管理机制等。另外,施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违规施工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对水利工程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有些施工方在材料选择上图便宜,降低建设成本,而建设材料质量不良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


        3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策略
        3.1统筹做好工程规划工作
        在水利工程建设早期,应前往项目现场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工作。引导各个部门加强互动交流,提升数据信息的共享效率,建设统一的协调机制,综合多项影响因素,统筹规划水利工程,利用多部门的协同作用,整体推进。在项目建设阶段,加大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力度,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流失量降至最低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为灌区农业高效生产运行提供支撑。
        3.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针对当前一些区域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的投资力度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对水利建设所需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资金投入的均衡。同时,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加大对当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应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中更多的企业为水利建设贡献力量。如利用对水利建设经营权的拍卖、承包等,吸引业主自觉投资,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实现对工程的建设、维修和利用,或利用农田水利项目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然后利用农业产业反推工程项目的社会投入等。针对已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后期的管护工作,发挥出其应有价值。最后,应设置一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如人才补贴、职位提升等措施,挑选表现突出的人才加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为水利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3.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虽然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不大,但是施工的工序是复杂的,要做好系统化工程管理,工程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科学管理,精心制定管控措施,不得疏漏。整个施工建设过程要彻底实施“三项检查制度”。各管理职能部门既有严格的分工,又要加强合作,实施联动机制,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无缝管理。工程负责人、工程管理人员、监管员也要各负其责。要事先制定严格的管控机制,做到职责清、管理明。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3.4完善机制,推进改革,优化体系
        水利工程管理与配套体系完善性、完整性,关系着水利工程各项效益的发挥,应设置职能部门,建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责任制,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社会公示、建设监管保证体系,配备相关人员,组建管水队伍,明确专人管理,明确工程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组织技术员深入工地及灌区工作,普查水利工程,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指导,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水利用水体系,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得到改善。优化管理设施,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定期检查维护,对不合质量标准的工程组织返工重修,对尚未修复的设施进行改造和修复,增设水渠道防渗措施,建立抵御突发自然灾害的科学应急措施,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防灾减灾建设之间的协调与配套工作,合理安排用水计划,确保灌、排试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所要承担的压力和成本,为农田水利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广大农户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从技术层面上分析,管理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难度并不大,过程也不复杂,影响质控效果的基本是管理因素。对此还需要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促进水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克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113-114.
        [2]高志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7,45(31):26-27.
        [3]王洪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路径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21(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