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 周明霞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周明霞
[导读] 摘要:随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发展,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呈下降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利用,就成了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西部机场集团建设工程(西安)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发展,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呈下降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利用,就成了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根据国外建筑行业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占全部建筑工程费用的1%左右,但是就这1%的造价,却可以对整个建筑造价影响达到70%以上。正是基于这一小造价大影响的作用,成为了现代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造价控制
        一、国内外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当今社会,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比较先进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英国、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地区。在近代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中,由于其发展起步较早,主要管理模型较为成熟,至今在整个世界工程造价管理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作为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
        而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较晚,长期以来,我国对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后期的工程结算和决算上。对于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利用不足,浪费严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引进,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造价管理也融入世界国际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工程造价管理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决策和设计阶段。
        二、建设结构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一)建筑设计平面与空间组合:
        不同的平面设计和流通与空间组合,对建筑的有效利用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建筑结构面积与使用面积的大小都会对造价管理有不同程度影响。降低建筑周长系数、合理控制建筑层高增加引起的造价增加、以及在承受范围内最佳层数等,都会或多或少的促成造价降低。
        (二)建筑结构尺寸和材料选型:
        建筑物结构尺寸的少量增加,固定支出费用不一定会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增加。适当的扩大建筑尺寸,既可以提高效益,又不会引起造价费用的增加。建筑材料选择也会因为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不同性能,利用率不同,达到预期效果也不同。而材料合理选用表现在造价管理中,自然也会不同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
        (三)建筑结构体系与柱网布置:
        建筑结构在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是否满足力学要求,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的经济适用性。建筑物受力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是否适应需求,符合设计要求都会对工程造价有很大程度影响。对于工业建筑而言,什么样的柱网布置,承受什么样的荷载压力,设计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在合理布置范围内,其经济性也不尽相同。[1]
        (四)设计水平和利益相关者诉求:
        除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结构特点,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同程度影响外,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设计人员的现代理念,环保意识以及对新型结构、新型材料的认知等都体现在设计中,表现在构成造价费用里。建筑相关利益者的不同要求,使用者对建筑本身所能达到的性能要求,避免设计缺陷而引起的后期费用增加等,都会体现在造价管理控制中。
        三、基于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一)以建筑需求为前提的建筑结构造价控制
        这里所表达的建筑需求,不仅仅表现在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主要应该把需求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充分结合当地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建筑设计,进而到达充分利用的效果。例如设计建设一项使用年限为50-100年的二级建筑,50年与100年的设计要求截然不同,在结构选择与材料选用上也不同。是否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城镇化进程,短期内或许效果优异,但对于后期发展也可能成为负担。

同样对于旧村改造项目,有的宗旨是节约土地增加种植面积,有的是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其目的不同,建筑设计也不同,如果是前者,多层或高层建筑效果更为明显,而后者选择低层或中层建筑更能增加舒适度。
        把设计理念于建筑诉求有机结合,体现在单个工程造价中或许是造价的增加,但放到整个社会环境中,所带来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以建筑结构自身为重点的造价控制
        (1)造价管理控制中承重结构选择
        在使用者和相关利益需求者意思表达基础上,对于建筑结构自身的设计是结构设计造价管理控制的重点。无论是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性。现代木结构的绿色节能环保,钢结构的整体性、抗变形能力与抗震性能,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耐久性能等,合理选择不同材料的承重结构,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结构优势,也会为造价管理控制带来不同的经济效果。[2]
        (2)造价管理控制中承重体系选择
        什么样的地质特点,选择什么样的承重体系,从力学角度出发,超高层建筑更适合筒体结构体系;而对于在结构受力、节约建筑材料、及促进工业化生产上,具有承受轴向力的桁架结构体系与网架结构体系更有优势。大型公共场所等集体活动空间,悬索结构体系又有着独特优势,大跨度双曲壳薄壁空间结构体系更是可以达到200米以上的使用范围。
        (3)造价管理控制在基础、梁、板、柱、墙及屋架上的选择
        不论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还是屋架组成的骨架,都在建筑结构中起到直接承受荷载的作用。基础从独立基础发展到筏形基础,再到箱形基础,所承受的上部荷载和范围也是截然不同的。墙体的细部构造设计、楼板的预应力施工方法、楼梯结构适用性、再到屋架连续构件与支撑系统,都体现在设计材料的准确性和认识上,都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减。
        (三)以建筑材料为辅的造价控制方向
        传统的结构材料选择主要是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供选择的选项有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或钢混结构,这些已经远远不足满足造价管理需求。而现代建筑理念主要发展方向为绿色和节能建筑,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从而为人们提供使用性强、高效、健康的结构空间,成为设计方向。充分利用新材料、新能源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就成为造价管理控制的主趋势。
        在墙体保温方面,综合性能良好的舒乐舍板墙可以带来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并且其导热系数小、高效轻质,在达到保温隔热标准的基础上,优良的材料性能和低廉的市场价格,都会降低建筑造价成本,使得造价管理进而得到有效控制。
        在墙面、屋顶防水方面,同样为防水卷材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在温度适应性、抗老化等耐久性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建筑胶凝材料上,高性能、高强混凝土以及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的应用都可以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达到控制造价的作用。
        尤其是在建筑装饰材料设计、功能材料设计等各个方面,新材料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都会对造价控制起到很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在整个工程管理控制中,基本原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可以解决问题的大部分。而基于这种管理理念,建筑结构设计所起到的作用是控制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紧后造价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卓.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J].工程技术,2003(2)
        [2]黄从军.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7,(1):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