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崔晶
[导读] 摘要:近年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我国尚未建立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国家通过试点的形式,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与欠缺。
        河北康养生态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我国尚未建立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国家通过试点的形式,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与欠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般一个地区年满60岁以上者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就认为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中国老龄化程度远高于评价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合计占到总老年人口的30%。如何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这些老人实现有尊严的活着,是中国养老产业要解决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医养结合是中国养老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根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814家,大约仅占总养老机构数量的4%,相对需求端,存在严重的市场供给不足。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
        “医养结合”的概念非常多,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中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使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和患病的老年人能及时、便捷地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兼有传统的养老模式的服务内容,除了可以像传统养老模式一样,提供日常养老服务外,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和康复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分类
        1.养中设医模式
        2015年11月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有序共享,做到所有养老机构都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以此为指导,在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服务机构,满足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需求,成为众多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
        2.医中设养模式
        医疗卫生机构凭借其在医疗上的专业性,拓展自身业务领域,开展养老服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资质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办养老服务,例如医院开设老年科,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的综合性服务,并将部分病床划为仅用于老年人医疗的“老年病床”;另一种是,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护理医院或康复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务。
        3.医养融合模式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合作内容一般包括:医疗保健和绿色通道等内容。养老机构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可在医疗机构的培训下提供简单的护理、康复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巡诊、体检、护理、咨询等医疗服务,并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情况的管理。当入住的老年人患病需要就医时,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进行救治,术后或病愈后可直接回到养老机构,进行后续的康复疗养。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首先是多头监管的问题
        “医”和“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业,遵循两套不同的监管体系。传统养老机构的主管部是民政部门,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则是各级卫健部门,因此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是由两部门同时负责的;涉及费用报销等事宜的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多头监管,给投资者带来了许多困扰,主要表现在:主管部门功能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清晰。
        (二)医保支付水平有限
        在医养结合的实践中,一些养老机构通过与距离较近的公立医院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还有一些养老机构通过自设医疗配套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是后者在申请划入医保时困难重重。现行政策中,申请划入医保不仅需要满足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硬件标准,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务人员配比,许多养老机构无法达到要求。同时,我国医保基金的支出增速居高不下,一度超过收入增速,再加上劳动人口比例不断下降,预计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会继续加大。因此,通过全民基本医保实现惠及全民的医养结合不仅非常困难,也不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需要商业保险在规模和品类上继续成熟和完善,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和可靠的养老支付体系。
        (三)从业人员的失衡和短缺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中:目前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其中持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不足2万人。而按照每3个失能老人配备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来计算,我国需要1400万护理人员,从业人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由于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等原因,致使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现实中的护理人员多数是平均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系统的医疗服务培训的。同时,医养结合的推行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也非常大。根据卫健委统计的 数据,当前中国执业医师中只有6%为全科医生,远不够解决我国医养结合的全面推行造成的全科医生供给不足的困难。
        (四)医养结合服务定价相对较高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因其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医养服务,收费相较于普通的养老机构更高。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通常能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居民人均消费的2-3倍,老年人更倾向于收费标准相对较低的养老机构。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定位存在偏差,主要定位在中高端客户,定价高昂,大部分老年人承担不起。定价过高,使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推行较为困难。
        综上说所述,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更符合当前中国的养老市场需求,为了迅速、有效的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需要解决多头监管、提升医保支付水平、补齐从业人员的失衡、短缺、调整医养结合项目定价等多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宏洛.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对失能老人的救助功能一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23-29.
        [2]郭丽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M].科学出版社.2019.
        [3]王菲.老年人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4]史雨婷.基于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 河北大学.2017 .
        [5]徐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作者简介:崔晶(1982-),女,黑龙江海伦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