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引水渠滑坡处理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刘科技
[导读] 摘要:引水渠道主要是水利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山区地质条件加上复杂多变的天气,使得容易出现引水渠道的滑坡问题,为保证山区引水渠道正常安全的运行,还需加强对山区引水渠道的滑坡治理,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山区引水渠道的滑坡处理措施。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水利局  四川凉山  615200
        摘要:引水渠道主要是水利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山区地质条件加上复杂多变的天气,使得容易出现引水渠道的滑坡问题,为保证山区引水渠道正常安全的运行,还需加强对山区引水渠道的滑坡治理,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山区引水渠道的滑坡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原因分析
        在新形势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有着比较广阔的优化空间,还需加强应用技术的完善,消除施工问题,特别是在进行渠道滑坡问题处理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部分。就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水利工程完备性会对其生产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我国山区发展,有关人员还需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结合地形和地质因素,对水利引水渠道的滑坡问题进行处理,将其安全隐患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下面就对其进行分析。
        1山区引水渠道滑坡的原因
        1.1内部因素
        引水渠道出现滑坡的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土体、岩石的组成结构不同,因此物理性质也有所区别;其次是挖、填方的因素。部分引水渠道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自生砂岩岩质较差,多处于风化卸荷带内,风化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强度低,软化系数小,抗风化能力弱,在岩石遇到水后容易转变为泥质粉砂岩和页岩。在这一地区的岩层主要为钙质砂岩、花岗闪长岩、粉砂岩等,这些岩层在长期自然作用下风化严重,长期的自然风化导致岩石裂隙发育,岩层的结构较为疏松,这些因素为滑坡提供了充足的松散物质。
        1.2水文环境影响
        引水渠道的修建在具备岩石、山坡的环境中,此地貌特征会造成土层密度和强度的变化,难以起到承载的作用,尤其是在地下水环境的干扰下,对于结构稳定性的保持是种打击,很容易带来土体分离的情况,自身承重能力与压力条件不符,结构失衡,不具备稳定性。
        1.3施工技术影响
        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难以满足渠道滑坡防治的要求,并且没能准确认识到土体结构和水文环境对于结构稳固性的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较低,影响了实际施工作业过程,无法保证在引水渠道运行中能够保持原有的功能体系。部分施工人员无法按照疏水排水的要求,难以及时发现渠道内部的坡道变化情况,在水分已经侵入到渠道内部后,才调整施工办法,给出解决意见已经难以降低结构体系的损伤程度。
        2水利工程引水渠道滑坡的防治措施
        2.1完善工程设计图纸
        为保证防治效果,降低后续渠道滑坡发生的几率,管理人员要重视设计环节,结合前期的勘察结果,全方位考虑工程设计的要素,基于渠道周围的水文和地质条件,保持设计内容与实际作业情况的一致性。系统了解渠道地理环境,避开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区域,在无法使用机械设备的位置,联合技术人员,敲定施工办法,降低周围恶劣环境的影响效果。积极引入多种地质问题处理方法,选择合理的渠道管线走向。为提升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将抽沟与平台开挖环节相连合,作业中关注开挖效果,确定其中是否存在需要修正的位置,尤其注意边坡过陡的区域,采用支护和施工用时进行的办法,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要能够具备发展的眼光,判定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环境,制定预处理措施,提升对支护结构和输水结构的重视程度。
        2.2重视排水法的运用
        通过将地下水进行疏通,将地表水归置,是当前治理滑坡的主要措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法。
        2.2.1地下导渗
        这一方法主要是在滑坡体内,通过设置截水盲沟来避免周围的地下水渗入容易发生滑坡体的结构中,对滑坡体内进行排水,并将地下水引出滑坡体外。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水泥砂浆,在整个结构底层设置排水管和导滤层,采取坡面砌筑的形式,来达到护坡及导渗的目的。
        2.2.2地表排水
        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主要采取拦截的方法。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整个截水沟的质量和深度,避免滑坡体外的水渗入滑坡体内;对于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主要采取引出和防止下渗的方法,然后借助滑坡范围内的排水沟将地表水排出滑坡体外。
        2.3渡槽与挡墙
        2.3.1渡槽
        通过研究发现在这一地区内,渠道边墙存在大量的开裂现象,整个渠道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且渠道范围中农户较为集中,在整个地区老土层和填土层厚薄不均,底层接近于软塑。鉴于这种地形条件,整个渠道的维护工作十分困难,在这一地区整治方案为新建渡槽进行输水并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
        2.3.2挡墙
        当渠道出现滑坡导致塌方或者存在塌方的风险后,尤其是因为受地形限制,整个坡面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单纯采用削坡的方式工程量较大,这时可以使用削坡与挡墙相结合等多种措施来进行综合整治。
        2.4兴修暗渠
        有些渠道滑坡出现在地质环境恶劣的位置,其基本土体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岩石,整体坡度较陡,为施工作业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一些机械设备难以进入到治理现场,利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解决土质层较厚的问题。相关人员要结合现场情况,设定应对岸坡不稳定的解决方案,调整现有的明渠结构,结合勘察人员给出的可视化图像,研究其中适合设置暗渠的位置,充分考量位置设置对于周围土体和岩体结构的影响效果。利用构建暗涵和掩埋地下管的形式,处理滑坡问题,尽可能避免管线稳定性失衡的情况,利用先进的技术,准确设定施工计划,平衡各组施工人员的作业位置,降低工程量,提升作业效率。
        2.5更换基础建设材料
        选用具备高吸水性的非膨胀性砂砾材料,吸收渠道内多余的水分,并不会对原有结构造成影响,降低结构的变形程度。相关人员在施工作业前,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分析经济的吸水材料,缓解变形趋势,同时兼顾成本控制的要求,符合经济效益产出的需要。
        2.6形成定期维护的机制
        定期检查对于水利工程十分重要,由于水体和土体环境并非稳定不变,在后期的使用中容易出现裂缝、水位上涨和漏水的情况。基于以上可能发生的事件,要形成定期检查的机制,查找渠道的裂缝情况,从材料和周围环境两方面入手,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意见。设定每日巡逻的人员,查看渠道水位,在可能出现洪涝灾害之前,发出预警信号,检查抗涝设备的完整程度,检修设备,管控运行效果,对于没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上报给上级部门,提请其制定施工意见,降低洪涝灾害的影响。最后,大面积、全方位排查管道性能,定位漏水区域,结合漏水的可能原因,设定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水利工程引水渠道的作用效能,相关人员要积极投入到渠道滑坡成因分析和防治的作业中,联系勘察人员,基于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制定处理和防护方案,降低滑坡发生的几率,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吴光理.水利工程灌区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9):62-63.
        [2]赫军.水利工程施工中渠道滑坡成因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0):39+41.
        [3]潘炎.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05.
        [4]万兆.试论水利工程渠道滑坡成因与防治对策[J].农家参谋,2019(06):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