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盛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270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是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保障,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达标,就需要落实建筑材料检测,做好质量控制,从源头上和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材料质量达标。同时,在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中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检测过程中良好的控制和管理,满足检测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分析
引言
材料检测涉及多方面内容,有诸多检测项目都会涉及使用环境及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此来保证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环保性等。因此,在施工材料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类问题,这些种种影响因素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工程进度和企业声誉。为了能够让建筑工程顺利通过工程试验检测,保障工程质量,就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试验检测,保证材料质量,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1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1.1检测环境因素
外界自然因素会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建筑材料,不同的建筑材料在检测过程中,有些存在检测环境的要求,比如,一些材料在检测时要求要尽量保持外部环境的稳定性,一旦存在较大的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检测流程,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的误差。比如,在水泥的检测过程中,当处于不同的检测环境下时,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大多数型号的水泥都是在特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的,不同的实验室内,检测环境、养护条件、监控手段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水泥强度的检测过程中,养护条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室温、养护箱条件以及水中养护等对于水泥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有关的检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验室温度需在18℃~22℃,相对湿度需在50%以上的要求。由于水泥性质的特殊性,当温度稍微有所变化时,水泥性质将会受其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当温度上升1℃~2℃时,水泥将很快熟化,在此条件下,水泥强度将大大提升,如果检测的温度条件不符合要求,将会使得检测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
1.2设备仪器操作不规范
检测建筑用材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机械设备才能完成,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会使用比较落后的机械设备。对传统设备来说,不能对新用材进行具体监测,自动化水平不能更好地满足检测要求,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对建筑用材来说,通常都会作为工程项目的基础,市场中的用材质量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偏差,许多小型建筑企业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水平都比较低,若在这种情况依然使用质量较差的用材进行施工,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用功能性比较强的检测设备对用材进行检测。对用材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先保证检测标准以及仪器设备是符合标准的。因此在侦测之前就要保证相关检测设备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其他异常情况。还要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检测设备符合标准。此外,在操作上也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或者按照相关设备的标准进行操作。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1.3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同样也会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结果,建筑工程材料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材料最佳检测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不同。例如,常见的混凝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波法等,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检测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需根据实际材料类型、环境、设备等因素详细分析。
2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及管理策略
2.1将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进一步优化升级
通过直接购买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引进其他国家的成熟检测技术是最直接有效地提升检测质量的一种途径,但是长久来看,依靠其他国家的技术和设备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不仅会受到他国的技术制约,还会约束本国的技术发展。当前,各个技术领域都在向前发展,逐步迈入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所以施工材料检测设备和技术也需要朝着与时俱进,增强服务能力。通过购进数字化智能设备,不仅能够节约人力物力,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保障检测结构,减少误差的产生,在提升精度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传统的检测技术以及落后的检测设备不仅会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增加检测时间,还会导致误差的增大,因此,通过一步步将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就能够实现我国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提高取样和试样的规范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繁重,难以逐一进行各种建筑材料的检测,且材料检测的时间长、任务重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取样检测的方式。在取样检测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障取样的规范性,在取样时,尽量选择典型的材料。取样时,从相同批次的材料中,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数量来随机抽取,在此过程中,需保障取样部位的合理性,取样数量的正确性。在建筑材料取样的检测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1)取材要注意对放置环境的管理,保障取样的规范性,如果是膏体、水性物质以及乳液等类型的材料,需将样品加以必要的搅拌,装入洁净、干燥、密封的容器内;(2)由于各种材料的总量有所差别,在取样时需进行取样数量的确定,以实现材料质量的控制,分批取材、材料数量需符合标准;(3)样品取回后需加强摆放管理。
2.3提高湿度和温度的稳定性
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检测环境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温度与湿度条件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科学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建筑工程中需要检测的材料类型非常多,一些建筑材料很容易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比如,混凝土、水泥与防水材料检测时对于温度与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测过程中,在混凝土拆模结束以后,需立即将混凝土试件放到18℃~22℃、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环境中实施养护,或者在一些条件下也将其放到温度在18℃~22℃,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养护。为了探究温度与湿度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需在同一盘混凝土样品中制取三份相同的试件,一份放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作为参考组、一份放在3℃~7℃的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一份放在48℃~52℃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进行养护,在72h以后对这些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加以检测。根据相应的检测结果分析,在3℃~7℃的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混凝土强度要比标准环境下混凝土强度低13%,而在48℃~52℃的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混凝土强度要比标准条件下的混凝土强度高18%,这说明检测结果对于温度与湿度条件存在严格的要求,只有创造了良好的检测环境,才能够将检测结果与实际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结束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材料的检测结果的判定与分析,可以检验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否满足材料使用标准,避免劣质材料的使用。因此,任何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都需要切实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加强对检测全过程、要素的管理与控制,最大程度上实现检测误差的控制,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顺祥.富硅镁冶金镍渣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7.
[2]王灿强.碱激发镍渣—粉煤灰—炉渣胶凝材料的制备研究[D].福州大学,2017.
[3]屈景军.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探析[J].江西建材,2018(11):45~46.
[4]郭晓明.浅谈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注意事项——以水泥为例[J].建筑安全,2019(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