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升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黄克明
[导读] 摘要: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形势更加复杂,实际建设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和管理要求全面提升,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要求也不断提升。
        饶平县汤溪水库管理处  广东省潮州市  515726
        摘要: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形势更加复杂,实际建设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和管理要求全面提升,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要求也不断提升。本文从常见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出发,针对完善管理制度、维护检修、考核制度等技术管理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提升和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建设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体系完善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施工技术,其中施工技术管理也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技术管理部门要做好指导监管工作,落实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工程交付[1]。因此,提升施工技术管理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常见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1.1 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其能够较好的解决坝面流水作业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从而改善工程质量[2]。水利水电工程坝体填筑技术在施工中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在坝面流水施工方向明确的情况下,还要综合考量坝体的实际面积以及机械设备的作业需求。从施工长度来看,应满足碾压机械作业的施工需求,将长度范围控制在40-100米内;从施工宽度来看,应满足碾压机械能错车压实的最小宽度,将宽度范围控制在10-20米内;第二,结合实际施工作业内容,技术人员在明确坝体填筑的工序后,应该多方面协调控制影响施工技术的诸多因素,例如坝体填筑面积、施工强度、气候条件以及辅料方式等;第三,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施工作业时间,根据四季变化的特殊性,尽可能地压缩施工作业时间,将热量的流失降到最低。
        1.2 上坝路面硬化技术
        上坝路面硬化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内容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坝面路基施工。根据上坝路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80HP推土机械,完成上游坡面的清基处理。同时,在路基压实之后,要先进行放线测量,然后才能使用土石方回填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回填量达到方案要求。在开挖路槽的过程中,所有技术参数都要符合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应该及时跟进检查,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施工质量能够达到作业要求。第二,砼道缘的预测以及埋设,重点是要对预制场展开砼道缘预制。首先,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做好模具之后,可以使用350L砼拌机械在预制场内进行制作,再利用1T翻斗自卸设备进行材料运输,之后可以通过人工操作进行入仓,再使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最终以人工收面的方式结束[3]。
        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也趋于成熟。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不会制造大量的粉尘,以及对施工周围环境的水体和空气都不会造成严重等,非常环保节能。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技术操作,增强混凝土构件的安全稳固性,避免发生因主客观因素的干预所造成的防裂缝问题。
        1.4 钢筋连接技术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管理部门,明确规定了钢筋的数量、型号以及质量等关键指标的用量。尤其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钢筋的需求量非常庞大,钢筋的需求量和客观标准必然存在悬殊的差异。钢筋连接技术是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既可以保证紧固连接处理效果,也能有效控制材料用量以及设备损耗,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在应用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焊接单双数、机械焊接与接头面积等参数,结合施工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操作方法,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5 锚固技术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锚固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普遍非常恶劣,多在高险水域或者崇山峻岭中,施工难度不容忽视。锚固技术广泛应用于这种恶劣施工环境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所在的特殊地理环境,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2、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提升路径
        2.1 完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方必须要完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技术分级管理方案,推行信息反馈机制,促进技术管理与工程管理相结合,以及加大技术资料的管理力度等,确保技术管理每个环节都能合理规范地运行。通过推广应用信息反馈机制,积极调整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施工人员与项目管理层充分沟通,积极协调解决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效率和能力。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应注重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做好资料管理工作,为后续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2.2 强化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后,还需强化技术运行管理工作。针对项目工程的施工次序,将技术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加强管理力度,建设全面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技术的全面落实。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施工技术的标准以及合理地可行性,控制技术参数。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发现技术问题及时反馈调整,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积极解决问题。只有增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规范引导合理的施工行为。
        2.3 做好维护与检修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在提升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实际工作,选择符合项目的施工技术,做好设备维护与检修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将重点关注各种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设备使用前后,都应该及时检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应第一时间去现场进行维修,坚决杜绝故障设备运行,将安全施工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整个项目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也为施工提供了放心保障,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最终效益和质量。
        2.4 完善生产和运行考核制度
        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生产和运行考核制度。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完善生产和运行考核制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实际施工状态,第一时间发现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帮助技术人员快速解决问题。目前在我国还没有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体系化考核指标,因此,施工部门理应站在实际应用的角度去制定生产和运行考核制度,结合实际问题做好具体分析,建设科学完善的生产和运行考核制度。有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考核制度完善绩效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规范各项生产机制,确保后续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管理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未来也将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主研发,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施工单位也应认识到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提高技术人员水平,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保障,促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达到国际化标准。
        参考文献
        [1]潘翔.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J].人民黄河,2020,42(S2):272+275.
        [2]王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四川水泥,2019(07):255.
        [3]王刚,邱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18(10):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