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266200
摘要:为了确保建设中的水利工程堤坝不决口,掌握防汛抢险技术对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程的抢险技术选用不当的话,极有可能会导致水利工程失事,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1水利工程防洪抢险的方法
1.1管涌的抢险方法
管涌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河堤角的附近,在一些洼地或者是水沟处也有发生。管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沙质透水层的存在导致水位抬高使渗水压力增强,地面上发生冒水的状况。管涌的孔径大小不同,有的孔径极小,有的孔径则大一些,小的孔径相互集合就变成了管涌群,如果管涌群快速发展,极有可能造成大孔径管涌的出现,进而流出浑水产生堤身塌陷的状况,带来安全隐患。
当前管涌险情出现的时候,大多是采用上堵下排的方法。从原理上来说,封堵住上游的进水口是合理有效的。但是上游进水口在水下,不易寻找。而出水口在下游低水位处,很容易发现并找到,所以一般是先想办法让管涌停涌,再来想法寻找进水口并加固堤坝。“下排”简单地说就是采取堆筑围井的办法,围井内保持一定的水位,使井内的水力梯度降低,恢复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能够截断孔洞的渗流现象,消除管涌的水动力,使水体恢复稳定状态。
1.2散浸的抢险方法
散浸主要是堤身一些潜在隐患造成的,如堤身建设时所选用的土块没有被打碎或者是留有空隙、堤身的厚薄不均等,使渗径长度缩短,滋润线抬高。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根据险情的具体状况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若坡面上有少量的渗出清水,堤上较为稳定的话,则说明这种险情的发展并不严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严密监视,暂时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若堤坡的渗水状况严重或者冲刷现象出现的话,则说明险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抢护。
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发生险情的堤坝上开沟导渗,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排水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背水坡的散浸状况较为严重的情况,若工作人员不注意堤坡的稳定性,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堤坝的塌陷。因此,要根据险情的具体状况和发展程度,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处理不当或者是处理不及时而产生的巨大安全隐患。
1.3滑坡的抢险方法
滑坡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坝坡太陡或者是坝坡抗剪能力较弱导致的,工作人员在对该项问题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汛期洪水水位上涨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浸润线的升高,这就给堤坝的滑动带来了推动力,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在开展滑坡抢护的时候,应根据滑动的具体位置和滑动状况来确定具体的抢护方法,特别是应对一些水位骤降引起的滑坡,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停止放水并保证堤坝有足够的挡水断面,再对整体的裂缝进行削坡。在对滑动的具体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抛石料等来压重固角,尽可能降低水库的水位,使渗透水快速排除。在采取护角措施的时候,应考虑滑动裂缝的实际大小,在第一时间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这些问题被不断放大,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
1.4裂缝的抢险方法
裂缝问题大多是由于堤身修筑质量较差或者是新旧堤坝在修建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紧密结合而造成。裂缝会造成渗水和漏洞,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可能会产生一些巨大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在开展裂缝防渗水工作的时候,对一些横向裂缝可以采用横墙隔断的方法,也就是说每隔1m对这些裂缝垂直相交的地方挖取向下的沟槽,直到裂缝无法看见为止。针对一些较为严重变化的裂缝或者是与河水相通的裂缝,应立即进行打围桩,防止这些裂缝继续演化。
1.5漏洞的抢险方法
漏洞主要是散浸现象过于集中而造成的。一些堤坝上的漏洞可能是一些动物在堤身造穴或者是裂缝放大等导致的。如果堤身质量不好的话,在发大水的时候极有可能会导致淤泥堆积,裂缝、孔穴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变大,堤身的土壤被流水带走,流水变得浑浊,裂缝、孔穴也变得更大,逐渐发展为堤身的漏洞。漏洞的出现是最为危险的险情,若没有及时处理,则极有可能造成堤坝决口。
若漏洞的洞口较小且周围土质状况较好的话,则可以用一些大于洞口的材料对其进行修补或者是扣住;若洞口的土质较软或者是洞口较多,无法扣押的话,则可以铺盖一些材料来堵住洞口,也可以将黏土附在上面。有的时候漏洞的进出口无法及时找到,为了防止这些未找到的漏洞继续发展,可以在出水处修建围井,如果压力过大的话可以对这些井口填筑砂石料,直到形成一个较好的滤水层,若水质变清,则说明险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2防洪抢险工作中应用的堤防工程技术
2.1防洪抢险工作中的地方渗水控制技术
(1)采用沟穿法。
在堤防的淹没部分挖导流渗水沟,并在渗水沟中填满粗砂和砾石,以加强堤防的排水
(2)渗透法。鉴于堤防厚度不足,堤防坡度大或洪水泛滥引起的渗水问题,在使用堤防工程进行防洪抢险时,有必要对堤防工程的堤防边坡进行加固。在堤防基础工程加固的基础上,采用堤防排水技术或堤防渗透平台技术稳定堤防工程,以降低堤防工程的水位,使堤防工程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3)逆滤波法。用粗糙的砾石和砾石代替分布在堤防表面的湿土,并用块石或土袋覆盖粗糙的沙子和砾石,从而在堤防工程中形成不透水层,减少渗水危害的发生。
2.2堤防工程技术在防漫溢中的应用
(1)土米子埝。风浪小时使用,黏性土壤,无雨。在临水的坡肩0.5~1.0m范围内建立纯土壤结。首先清除草坪和杂物的地面,然后进行黏土层的压实,顶面超过了预期的最大洪水位,坡度大于1∶1。
(2)土袋。用于风浪大,难以挖土的场合。用编织袋、稻草袋和麻袋装满。在施工过程中,将80%的土壤装在袋子中,袋子的嘴朝内,袋子的嘴与茬口交错。按照1∶0.5的梯度放置,回填土夯筑后形成一定的反铲。
(3)桩尖。难以挖土时使用,经常使用桩尖。在路堤顶部从0.5~1.0m的地方排一排桩。用导线将桩固定在桩上后,桩体的直径为20mm,还可以在桩后使用土工布、竹带和MATS,并夯实回填物以形成土戗。当路堤顶部狭窄时,可以使用间距为1.0~1.5m的双排桩。可以用夯实的材料粘贴两个桩并填充土。两排桩可用铅丝或木头固定。
2.3堤防工程技术在管涌抢险中的应用
管涌是堤防工程严重渗水时出现的一种危害较大的险情,管涌多发生于堤防工程的堤脚周边或是洼地部分,如未能在管涌出现时对其进行封堵,将进一步对堤防工程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堤防工程的垮塌。管涌主要是由于江河水位升高导致水压力增大,堤防工程的坝基(多为砂质透水层)所具有的良好透水性,使得江河水能够借助于高水压力作用,在坝基中形成孔眼并渗出水流,长时间的水流作用将带出孔眼周边的砂砾等,并在孔眼周边形成砂环。坝基将在持续流水的作用下,对堤防工程造成严重的损坏,进而形成不同孔径的管涌险情。
3城市内涝的整治措施
3.1加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财政方面,需要进行专项资金的筹划和安排,进一步升级改造城市旧的排水设施,使排水系统优化完善,城市排水蓄水能力增强。另外还需要加强资金筹措渠道的拓展,对民间资本进行积极引入,使城市排水系统的资金投入需求得以有效满足。
3.2规划水平提升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水平规划城市排水工程,使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同时,在规划排水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其他排水设施建设,以及雨水收集能力等环节,使现有城市排水标准提高的同时,对未来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新增量进行充分考虑,使雨水系统达标率以及雨水管网的设施覆盖率有效提升。
3.3合理兴建蓄水设施
在地下排水系统的投入过大势必导致过多不必要的浪费,因而可参见其他国家完善的蓄水设施予以弥补城市排水设施不足。主要措施有:一兴建蓄水池、下沉式花园,收集汇集的雨水并经净化后利用;二选择城市低洼地带,进行广场的建设,一旦出现暴雨天气,能够暂时对雨水进行储存,等洪峰过后,再进行回灌或将其排入河道。
3.4推广使用渗水材料
在大多数城市建设中,地面铺装普遍采用如水泥路面、柏油路面、花岗岩铺设的道路、广场、园路等刚性地面,这些材料的透水性能较差,造成地表与地下连接的通道堵塞,使地表水难以补充地下水,加剧城市地下水匮乏,同时也增大了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因此应该尽量选择使用透水材料来铺设城市地面,公共区域多采用混凝土方砖、红砖、草皮砖等渗水路面;将以往的雨水管网进行改造,利用渗透管网能够使雨水下渗能力增强,使径流总量减少。
结束语
水利工程抢险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工作人员在开展抢险工作的时候,需要制订适宜的方案,针对抢险工作开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险情被不断放大而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工作人员在开展防洪抢险工作的时候,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聂永华.浅析水利建设工程防洪抢险技术[J].湖南水利水电,2019(5):31-33.
[2]庞文革.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抢险的探讨[J].地下水,2016,38(6):113-114.
[3]周维,蔡铖.长沙迪沃大流量便携式防洪抢险泵的开发与应用[J].市政技术,2017,3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