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明湖供水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水利工程的运行及组织结构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信息化技术能够强化水利枢纽的调度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水利工程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管理;应用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水资源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失调现象,所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那么,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就要起到帮助作用,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保证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来降低水资源消耗。所以,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相关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实际施工管理中,进而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那么,本文就针对信息化技术应当如何有效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行论述。
2 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因为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当我们对这个工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时,要求我们对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要对其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项目进度以及环境信息进行管理。当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管理系统具有先进性,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需求,也要保证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满足,从而来保证它能够为水利工程中的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服务。
3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 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单位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景观设计等问题引起了更高的重视。但观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仍旧采用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无法再满足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目前一些水利单位的水土保持等专业尚且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且与国家层面的环境密切相关,导致专业评价信息不足,同时可供参考的信息有限,降低了相关信息的获取效率,进一步影响了实际工作开展及行业发展。
3.2 上层设计不足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上层设计的相关问题,主要是指一些由上至下的管理和设计等工作问题。上层设计应符合实际,根据不同情况、应对不同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上层设计的针对性,避免出现“一把手”“一手抓”等现象。因为“一把手”“一手抓”的危害极大,一旦有个别水利单位的领导能力不足,制定不出有效的总体规划方案或是给不出合理的上层设计方案,那么就会使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陷入被动境地,乃至走入死胡同。但目前在我国多数水利单位中,都尚未充分认识到上层设计的重要影响,在上层设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 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平台协调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各单位、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若平台的协调性不足,那么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实际工程管理和生产经营效果,并致使信息化的价值降低。就现状来看,我国仍旧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因此而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所以形成不了统一的数据管理组织机制,从而导致数据异构等问题频繁发生。同时,由于各单位、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所以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4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 RTK技术的应用
RTK技术指导实时动态测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GPS测量方法,以往的测量方法大多需要在测量完成后才能得到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技术很容易得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它为地形监测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希望,大大提高了室外工作效率。跟传统的GPS技术相比,RTK技术优势明显。RTK以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为基础,能够实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定位结果。在水利管理中应用RTK技术可将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同时传送给流动站点,然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进行定位,大大节省了时间。
4.2 GPS定位技术
因为水利工程涉及到的建设范围较大,所以相关信息处理与整理工作就成为阻碍管理人员工作有效进行的主要问题。所以,为了保证信息数据采集的合理,有关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利用GPS技术来解决以上问题,因为GPS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这样在工作中就可以更加准确地采集详细信息,并且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也不会受到任何阻碍。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就是GPS技术不会受到天气情况影响;其次,就是GP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最后,就是GPS技术具备极强的自动化数据测量功能,若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了突发问题,GPS技术就会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做出应急反应。不仅如此,GPS技术还可以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简化监测过程,在数据监测过程中只需要布设规范的监测点就可以将信息准确监测出来。
4.3 提高思想认识要求
在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从而来保证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且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也能够使他们参与到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而来保证水利工程更加符合人民的需求。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所以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思想认识,从而才能够保证建设起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
4.4 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建设
结合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重点及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实现从自动化管理向智能化管理的迈进。构建智能化数据库,通过在云计算、专家系统中融入智能化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自动格式转换及统一收集、汇总、统计。以各专业独立试用为基础构建协同平台,实现便捷的可视化操作,同时与第三方协同设计单位合作,提高平台开发的针对性。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那么,作为惠民工程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建设与管理方式进行施工,进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走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笔者相信,在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技术一定会更加高效合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树成.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08):61.
[2]苗丰慧.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7):119-120.
[3]吴志广.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03):189.
[4]宋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9):164-165.
[5]臧猛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智能城市,2018,4(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