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西市政工程分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市政交通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所处的地区环境、施工专业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建设过程存在较高的难度。而引入先进的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的施工问题,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BIM技术;建设管理;设计;施工
引言
传统道路工程设计依赖CAD、Card1等软件的工程二维建模设计,但道路工程涉及路面、路基、桥梁、隧道、立交等工程,各专业知识较差,二维图纸设计的成果存在一定不足,可能影响项目成本及投资。道路工程设计应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将建设信息全面反馈给交通运输部门,将设计意图传递给施工方。通过BIM技术进行道路工程设计,可提高设计意图表达的准确性,弥补传统二维图纸的不便,为决策、设计人员提供更优的设计手段,也为推动道路信息化设计奠定基础。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用BIM必要性
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可有效解决图纸错漏碰缺,基于相同“数据库”的协同工作机制可减少各专业间资料互提、沟通配合的时间。在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能提前合理规划施工场地,优化施工机械方案,节省人力物力,减少施工返工。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数据多、资料杂,传统方式难以实现资料管控,数据协调困难,运营维护更是难上加难。利用BIM技术,将工程项目中各资料数据集于信息模型中,通过BIM管理平台调用工程数据,准确定位风险源,高效运营维护设备。
2BIM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建模
建模是BIM应用的前提,利用道路的几何设计基础的数据及地形,构建出信息化的标准地面、道路、道路桥梁隧道等构件,之后以卫星、航空影像(GPS、GIS)支持,对影响模型进行贴图处理,提高数字模型真实性,营造虚拟化空间。采用BIM信息软件,可高效制作出道路模型。例如,构建更新的交互平面道路口,也可利用软件的内部操作部件,构建虚拟的人行道、绿化带、沟渠、车道组件、红绿灯等。按照常用的设计规范设计好道路的各项交通标识、路面的标线等。也可以按照各个地区的交通规范,创建出独特的部件。要确保施工图及各项标注都处于最新状态,与实际社会中的规范保持一致,以此便于道路工程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设计。
2.2协同设计
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协同设计。基于BIM技术平台所搭建的共享信息模型,能让道路工程设计和施工多方人员共同参与。在同一信息模型平台上,各方发挥各自专业技术特长,共同进行模型协作、业务协作、文档协作和任务协作,尽可能地降低交流难度,实现高效率、低错误率协同设计。设计项目的平面、纵横断面和地形曲面可直接传达给各方。各方信息集合完成后,BIM技术构造的协同设计平台将对其进行综合性碰撞检查,计算地形曲面和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等设计要素的可执行性。
2.3孔洞预留检查
传统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普遍存在质量通病就是孔洞遗漏,预埋孔洞不准确问题,造成机电安装时,再进行凿墙开洞,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成本,严重的甚至还会破坏结构,留下质量安全隐患。本站在设计阶段利用BIM空间预留孔洞技术,提前对结构楼板上管线预留孔洞进行精确定位,而且还能与土建单位更好地协同作业,减少上述麻烦和隐患。
2.4深化设计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而言,其在建设中涉及内容冗杂,要保证其质量,必须确保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一般情况下,为了不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施工工期都比较紧张,工程中要用到的设备系统各部分负责人员都要尽量同时交工。其中,采用二维施工图进行工程施工,对于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既需要通过多方面多次沟通,对设计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比较消耗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很多工程结构方面的问题。此外,一些设备、装修等方面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完全表达较为困难,需要以实际施工情况为基础,在后期施工中慢慢补充,才能表达完整,不具备规范性、严谨性。现阶段,在工程的碰撞检测等方面应用BIM技术次数较多,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三维模型的整个绘制过程,就相当于建筑的建设过程。因此,要确保三维模型可以实时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到管线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防止一些与管线相关的设备等专业问题,存在相互碰撞的情况。
2.5道路工程的多专业设计校核
道路工程设计包含桥梁、涵洞、隧道等多方面设计,一些特殊的道路工程其涵盖设计专业也并不相同。传统设计工作在设计阶段结束后,仍然存在大量的设计改动及变更,流程较为复杂,影响最终设计对施工的指导效果。一些设计中的专业内容,如桥梁构件埋深、涵洞标高、道路高程等,无法精确定位,现场施工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设计当中应落实可靠的设计校核,提前发现潜在问题,规避设计失误,确保设计为施工提供的全方面指导。以a城市某段高速道路合纵段设计为例,其全线三维设计按照标段划分,选择Bentley平台结合2007版CAD三维平台建模,为简化建模过程,基于Revit平台工具再次开发,最后以项目集成平台,对各项BIM数据融合,提高模型功能性。设计阶段利用实地地形及无人机摄影技术得到初步的BIM模型,设计人员考虑现场情况及道路建设要求,综合设计模型,以综合对比分析、路线限界校核、碰撞检测等方式提高设计校核质量。多阶段的设计同步开展专业的设计校核,有效规避设计失误、净空不足等。优化后的模型可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全面、准确的参数支持,避免施工中出现诸多设计变更。
2.6自动化输出
道路工程最终设计方案往往以图纸形式交付,BIM技术设计成果形式则体现为信息技术模型。在BIM技术全面覆盖推广前,图纸在工程设计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传统2D图纸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设计意图难以被充分解读、图纸设计布施存在纰漏等问题。一旦出现图纸变更场景,通常会需要大量工作量对一系列相关图纸进行变更。应用BIM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则转向整体模型精细化提升和信息集成,由BIM相关软件进行自动化输出。图纸变更仅需在模型中对参数进行调校,可实现全方位图纸实时变动。
结语
总之,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好处较多,不仅能够方便广大民众日常通行,也能有效推动城市化发展建设,其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且将BIM技术应用在城市交通工程中,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各个参与方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工程信息高度集成,实现协同作用的效果。但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做更多的研究,将其进一步完善,并逐步应用在工程的各个阶段中,起到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青春.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19.
[2]王小宁,方笑,刘天成.基于BIM的平塘特大桥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公路,2019,64(9):36-39.
[3]徐开华,王黎明.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4):172-174.
[4]孙梦梦.BIM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阶段进度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5]李丙申,马阿瑾,尹豪企.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创新探索[J].华东科技(综合),2019(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