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的工作方法探讨 裴焱超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裴焱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邯郸市亿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生态效益,就可能出现失当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不良的水利工程建设行为,这些都将会对于实际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就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监理工作方法进行具体探索。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监理;方法探讨
        引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虽然可以缓解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问题,也起到了防洪排水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许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原有河道上,不仅破坏了原来水域生态系统,而且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因此,可以有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环境具有联动性的特点,即某一位置的水文因素改变往往会对上下游的水文因素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库项目建成后,就会对下游河道形态和地下水位产生较大影响。水库一般修建在流量大、水源充足的上游位置,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泄洪、排涝、调节流量。以三门峡水库为例,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一年半后有l5亿t的泥沙淤积在潼关至三门峡一段,使河床升高,河流不通,淤积范围逐渐扩大,两岸地下水位升高,海水倒灌,淹没两岸地区农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2对地质土壤条件造成影响
        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十分复杂。不同地区建设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就需要规划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前考虑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以及土壤成分,防止由于不了解地质土壤条件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一个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如果是大型的水库的建设,就需要考虑水库建设会对地壳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如果没有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就有可能对当地的居民产生影响。一方面,蓄水期的大型水库的水位会上升,如果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造成了地形结构以及土壤成分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也会增加该地区滑坡和塌方事故的几率。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从而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不仅会影响水环境及其生态系统,而且因为导致河流形态处于静态和非连续的状态中,出现了河流生态多样性被破坏甚至消除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影响了谁知而且因为使得水气交换降低导致污染物扩散转移的能力下降,河流无法自我净化就会导致水重金属污染严重,而重金属污染的爆发会加速水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的消亡,生物会因为大量的河水污染或水流突然增加而引起各种疾病,对于水生动物而言还可能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水中鱼类也可能无法繁殖或出现发育不良的问题。
        2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的作用
        自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并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如今,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环保意识也大幅增强,所以面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时都拥有正确的认知和看法。水利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其影响力极为深远,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在改善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是否和谐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直接影响,甚至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的实现有密切关联。在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同时,地方性的生态效果得以有效转变,并为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是以单一的破坏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而是以二者互相促进的方式进行建设与发展。


        3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的工作方法
        3.1积极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效益的提升,需要有前瞻性,为此就需要积极建立针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依靠这样的方式可以对于其影响程度进行界定,步入到综合评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改变程度是可以进行权衡的,依靠这样的评价结果,积极选择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方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方面,需要积极主动的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邀请此方面的权威专家,研究者参与其中,获取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资料,对于工程进行模拟,使用数据化软件来进行比对,由此选择影响生态环境效益的参数,将其作为关注节点,这样就可以为后续影响预测机制的构架奠定基础;其二,依照实际影响预测机制得出的结果,应该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的重要基准,依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实际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的问题。
        3.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
        政府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不仅仅要积极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制度上的约束,更应该积极履行其监督和管理责任。在开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因素欠缺考虑,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理阶段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预防很多潜在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就要求相关的管理监督人员以较为严格的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为依据,在每个环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尽可能地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施工程序,避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恢复已破坏的环境,制定生态补偿政策
        在兴建水利工程时应该全面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制定完善的迁移补偿政策,避免因为要建设水利工程而引起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同时,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除了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复原原有的自然环境。比如在水域生态系统遭到威胁时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河道水文系统修复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修复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制定整体的综合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案。
        3.4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开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做好技术层面的优化和更新工作。首先,利用大数据强大的预测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细致准确地科学分析区域地质情况,在综合分析当地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未来水利水电工程方案,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BIM技术,可以共享实时建筑数据,采用更加精准的监督和管理手段,以此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积极影响,但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和改善施工方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具兰,罗海波,吴琳娜,潘伯娟,陈远云.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1):112-119.
        [2]黄贤金,高敏燕,李涛章.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以南京市长江河道二期整治工程项目为例[J].中国水利,2012(16):52-54.
        [3]彭贤则,陈新.浅谈水利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J].特区经济,2018(12):5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