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被栽培技术分析及养护工艺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温建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且在城市发展中相关部门对园林绿化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园林绿化的建设及日常养护中,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绿化植物的栽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提高植物栽培成活率,确保绿化景观满足人们需要。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  528318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且在城市发展中相关部门对园林绿化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园林绿化的建设及日常养护中,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绿化植物的栽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提高植物栽培成活率,确保绿化景观满足人们需要。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探讨了园林植被栽培技术和养护工艺,希望能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园林植被;栽培技术;养护工艺
        植被栽培和养护在园林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只有注重对植被的栽培和养护,才能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果,因此加强对植被栽培技术和养护技术的研究相当重要。
        一、园林植被栽培技术
        (一)立足特定区域运用栽培技术
        植物的生长都是有其规律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所以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就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设计工作。在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好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其所适合的环境,在植被栽培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不要过分的追求植物品种的新颖性。在园林建设和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土壤、气候进行分析,以当地环境为植物栽培基础,让每一种植物的选择都适合当地环境。将植物栽培立足于适合的环境中,可以减少植物栽培成本的投入,还能降低植物的死亡率,提升建设效果,更加符合生态城市园林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园林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态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有相关指标
        (二)依据功能原理应用栽培技术
        园林建设是以改善环境为目的,所以在园林建设中就需要依据这点进行植物栽培。在植被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植物的了解,在园林景观布局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城市环境有一个具体的考量,选择适合城市建设的植物,缓解城市污染,此外在园林建设中最终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对城市环境进行优化,所以在植物栽培中需要根据植物的功能,给植物选择适合其生长的位置进行栽培,完善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
        (三)依据艺术原则应用植被栽培技术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园林建设的美观,所以在植物栽培过程工作人员还需要遵循艺术原则,确保植物栽培能满足城市美观建设的需求。在植被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园林建设要求,选择不同品种的植被进行栽培,需要根据植物的色调、对比度进行整体调整,根据园林建设布局,将不同亮度、色度的植物进行总体布局,将植物栽种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园林建设的美观。园林建设本身就是对城市建设的美化,所以在植被栽培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美学原则,对植被栽培进行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建立出一个风景靓丽的植物观赏区。
        (四)注意植物多样性
        园林建设中需要保证植物多样性,每一种植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存在的规律,所以在园林建设中保证植物多样性也是为了维持自然的平衡。工作人员在进行植被栽培中保证植物多样性也是为了提高园林建设的美观,不同的花和不同的叶有机结合,促进园林建设美观的进一步提升,加强园林建设的观赏性。
        (五)注意植物栽培层次感
        植物栽培层次感也影响着景观效果,所以要求在植被栽培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植被栽培的层次感的认识,保证植物的搭配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基于此,在植被栽培中就需要工作人员充分考量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植物的美观,做好植物栽培的色彩搭配,注重园林建设层次感设计,提升园林的观赏性。
        在园林层次感构建中,作业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颜色、亮度和生长特性对植物栽培进行层次把控,例如构建植物层次感可以从高到低进行树木栽培,还可以进行错落有致的栽种,在树木栽种空隙栽培花草,保证园林建设的美观,丰富园林色彩,增加美感。
        (六)植物栽培要凸显季节性
        在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确保每种植物都能凸显四季变化,加强园林四季变化对比,进一步提升园林观赏性。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建设中需要根据植物的四季变化进行栽培,保证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植物,例如春天的宫粉紫荆、夏天的凤凰木、秋天的细叶紫薇、冬天的大腹木棉,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植物,这种就能让居民感受到强烈的四季变化,提高园林建设的观赏性。总而言之,在生态园林建设中需要遵循每一季都有花,每一季都有树的建设理念,让每一个季节的园林植物都是丰富多样的。
        (七)花木种植技术
        在园林建设中植物“长势”才是保证园林建设的重点,所以在园林建设中需要加强对植物的管理和栽培,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确保园林建设的成果。在植物栽培中施工单位首先需要保证植物栽种的整齐,可以根据施工图使用放定线的方式,植物栽种的整齐才能令园林景观满足设计意图,确保园林建设的美观。对于植物存活率就需要注意植物种植穴的选址,种植穴的位置需要根据植物根茎大小和生长状况制定。一般情况下种植穴的尺寸要大于植物土球直径,乔木一般在20厘米之间,种植穴深度需要大于10到20厘米,给植物留下生长空间,也能保证植物在土壤中扎根。最后就是需要注意植物移植过程,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特点都不一样,部分植物在移植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进行修剪,修剪植物也能有效的预防病虫害,还能保护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在植物移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植物生长,既是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也是对植物的保护,确保在植物移植中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园林植被养护管理措施
        (一)施肥养护
        植物的生长需要从泥土吸收各种营养,所以在园林植被栽培后需要重视对植被进行施肥。一般来说,施肥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在土壤施肥;其二是根外施肥。土壤施肥顾名思义就是将肥料放在植物根系周边的土壤中,通过加强对植物的养护,让植物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在土壤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根系的深浅进行合理操作,每一种植物种植的深浅都有不一样的要求,例如,灌木花卉等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将肥料的控制在深度5到10厘米之间,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对于乔木类在施肥过程中就需要加深施肥深度。根外施肥这种方法能更广泛的使植物吸收养分,根外施肥就是将植物所需肥料溶于水中,通过喷洒等形式让植物吸收养分,加快植物对肥料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对于高大乔木可以采用吊营养液等技术进行施肥,将成品营养液通过树皮打孔的方式由导管直接输入到树干中心,渗透树木内部,改善循环,令树木更容易吸收,增强树势的恢复力,同时,大树营养液中含有杀菌成分,可为大树防病,恢复长势。
        (二)修剪整形
        在园林建设中需要保证植物栽培的美观和成活率,因此需要对植物进行修剪,通过修剪减少植物的养分消耗,并且修剪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修剪分为种植前和日常养护。在种植前,一般对乔木、灌木进行修剪整形,地被植物在种植前可不用进行修剪。种植前施工人员根据不同的种类、大小等植物的各自特性和种植时的天气状况,再按照其实际需要和植物形状进行修剪。对于乔木一般可以将老弱枝条、荫枝、病虫害枝条剪掉,部分植物长势较快,为减少营养消耗,需加大修剪的程度,只留部分主干枝条,部分植物长势较慢的植物,可以采用摘叶的方式,保留植物的冠幅。对于灌木或低矮乔木,只需将树型和叶片修剪即可,避免修剪过度,这样修剪过后,可以令植物尽快恢复长势。另外在日常管养中,工作人员根据管养的项目特点、养护要求和植物生长状态制定修剪方案,按照方案和植物生长规律进行适度修剪,令植物保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另外修剪的时候可以配合松土、除草、施肥等养护工序,减少绿化养护对道路交通和公园游客的影响。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植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和健康生长。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人员需熟悉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预防和及时处理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目前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就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其中农业防治就是对植物的枯枝、病枝进行修剪清理,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物理防治就是通过对害虫进行诱杀,达到保护植物生长的目的;生物防治就是通过养一部分虫害的天敌,通过自然活动减少害虫,保证植物生长;化学防治就是通过采用一些无害的化学药品对植物上的虫害进行喷洒,减少虫害,保护植物生长。
        结束语:园林建设的有效开展能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美化环境。本文分析了园林建设植被栽培技术和养护技术,在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植被栽培和日常养护,所谓三分种七分管,通过加强对前期的植物栽培,后期的养护,才能令园林绿化达到设计效果,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化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健.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探讨[J].居舍.2020(12)
        [2]陈晔琴.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讨[J].现代园艺.2020(08)
        [3]王文静.王攀.风景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研究[J].乡村科技.20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