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国家各项基础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水利水电工程,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如何更好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做好基础施工步骤与环节,是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已日趋成熟,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基础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技术特点
作为水利水电行业的重要工程之一,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程因其工程规模较大、投资成本偏高、周期性长等特点,加之受到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施工技术影响。当施工地基不稳时,势必会引发较大的滑动,以至于会降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稳定性,缩短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工程施工时地基的建设,如果地基出现渗漏,则会导致地基的间隙不断扩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系数,导致工程项目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由于工程施工中会遇到比较特殊的地质因素,也会存在基础沉降的发生。因此,在工程投入施工前必须要对工程的地质条件等进行严格的勘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相应施工方案和措施,选择相匹配的施工技术,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水利水电相关工程项目。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2.1水利工程中的导流及截流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导流施工技术都是采用分期导流的模式进行,而截流则一般都是采用了围堰断流的方式进行。一般而言,常见的围堰断流施工作业主要方法就是以土石或者是以混凝土进行围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关键性的步骤就是实施截流,截流工作如果能够顺利开展,接续的工程才能有序展开,反之,如果截流失败就需要重复截流工程,否则工程就无法依照工期安排按时完工,甚至由于截流不当给下游的群众造成生命及财产的威胁。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就需要注意截流技术的有效应用,施工之前就需要安排好相关的人员及材料,保障截流工程顺利实施。在实施截流中较为常用的是立堵法或者平堵法的方式进行截流,不同的方式要立足于不同的周边环境和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法,保障工程能够有序实施。
2.2水利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类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所需要面对的地基形态有着巨大的差别,要依照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有效施工。现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地基表面的覆盖层及已经风化的岩石进行处理。第一项,就是进行灌浆作业,其中包含了接触、回填、帷幕及巩固灌浆的各项技术内容;第二项,是要建立混凝土防渗墙,建立防渗墙主要的技术就是要截断地下水流,保障墙面防渗特性;第三项,是要加固地质较为软弱的地基,一般通过砂垫层或者爆炸压实、更换土壤或者沉箱锚喷的方法,在分层阶段填入加固材料使其产生振压,从而起到加固作用,这种技术的运作成本较低,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采用。
2.3堤坝施工技术
堤坝施工可以保证水体被充分利用,避免水体对周围施工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高质量的施工材料,以便增强堤坝建筑的稳定性,提高基础工程的防水性能。在基础设施防水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堤坝的冲刷时间、浸泡时间等,设置针对性的防渗墙,以避免堤坝渗漏问题,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员应科学选择混凝土施工材料,避免出现内部水化现象,提高材料热量的释放效果,有效避免温度差造成的裂缝问题,进而保证堤坝施工质量。
2.4锚固技术
因为锚固技术施工工序相对简单,施工成本较低,将其运用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中可以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在锚固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受力杆的一端固定在特定位置,然后将受力杆的另一端与建筑物连接,保证基础处理施工的稳定性。
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具体的锚固施工方案,以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性能,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出现不合理现象。此外,运用锚固技术可以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化发展需求。
2.5预应力管桩技术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按照工程需求确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具体规范进行,进而提升基础处理施工的效果。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维护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使基础工程结构强度符合项目标准,为各项施工工序的稳步进行提供技术支持,使施工单位按照规范完成预期施工,充分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
3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技术管理的创新
要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根本在于对于技术的管理,要加强技术关键就在于要实施强化创新机制,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还要将技术管理进行升级,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网络,锻炼管理人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时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累积经验,优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方案
实施有序施工的基础就是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针对工程建设要有完整的计划,管理部门需要集合众人的指挥制定出符合当前实际的计划预案,其中包含了对成本的预算投入、工期的时间规划、施工整体推进计划安排及材料购置情况等各个层面的计划。要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计量,同时严格执行计划内容,形成有序且高效的管理模式,推进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不断提升。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遭遇这类事件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积极且有条理地处理相关事件。
3.3 优化选拔制度,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技术管理部门针对管理人员的选拔需要进行制度层面的优化,在选拔人员具备良好管理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选拔出能力出众、较为细心、对技术有一定了解的管理人员,要坚持踏实肯干、不能急功近利。选拔完成之后还需要经常带领管理人员实施外出考核,累积工作相关经验,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优秀的员工要采取重点培养的模式,培养学生技术层面的知识与技能。
3.5 全面落实好施工监测工作
在工程施工中,注意增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数据说话的理念,自成本、质量、工期等综合效益出发,以高标准的质量保证意识做好施工监测。注意完善质控程序,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及时审查,变更设计图纸。注意督查施工作业,出现任何违规问题,及时组织纠正。注意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就此完善监理细则,根据各工段、施工细节要求,详细施工标准、质评验收程序等,确保施工人员知道质控什么、做什么,怎么去评价。
最后,严格水利工程质量验收,及时整改不合格的产品。按照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按施工工序依次做好检验批、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通过多层次的设防把关,严格验收,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总之,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管理水平决定着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需要保障自身具备合格的质量才能符合合同对整体的要求,才能够进一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劣决定了企业获取的利润、企业商誉的保持乃至未来的发展。就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而言,各项施工工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设备技术与技术管理章程,这些条件才能帮助企业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推进水利工程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峰,陆娇妍.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
[2]王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解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3).
[3]魏超.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及技术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