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研究 谢记磊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谢记磊
[导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身份证号码:15212719831118XXXX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愈发深入,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日益分离,尤其是在城市的无节制膨胀下,人工设施愈发增多,导致城市的生态问题加剧,环境恶化、城市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等愈发凸显出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规划和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理念;运用
        引言
        随着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最近几年国内又相应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概念,城市规划逐步朝着生态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通过智慧型高新产业支撑城市发展,采取智能化的手段解决城市运营管理问题,利用低碳环保等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资源消耗,以达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的最优平衡,最终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立。
        1智慧生态城市提出及内涵
        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让“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解决交通拥堵、能源紧张、垃圾围城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前沿问题。2012年3月寇有观首次公开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城市”,认为智慧生态城市超越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层次,更多地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沈清基从哲学、功能、经济、社会、空间等几个角度分别提出了智慧生态城市的若干内涵,认为将智慧、生态与文明三个因素进行融合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与“生态城市”相比,“智慧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的升级,但不能等同于“智慧城市”和“生态城市”简单的结合,而是应该以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以“智慧”为特征,把信息化元素和人文关怀融进城市建设的理念中,最终达到城市建设与市民的自由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状态。
        2生态城市理念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城市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下的必然需求,满足了城市的自身健康发展需要,在我国的城市发展道路中,生态城市理念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建设生态城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推动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够实现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相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不同于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而是将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因素融合在一起,使生态城市建设向着更全面的方向拓展。生态观念的覆盖范围更广泛,将城市看作一个巨系统的话,那么在系统中自然是基础,在自然基础之上才能够建立起经济、社会、文化等子系统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城市看作一个开放系统的话,则需要城市和周围的区域城市环境等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上的交流,保证自然环境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将人作为中心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复合人工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运行效率的提升,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满足城市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结合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构建起符合人类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舒适、安全、平等、公正的城市社会环境,在众多子系统的协调之下,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保证城市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理念的运用
        3.1对城市空间的提升路径进行科学的优化处理
        在绿色交通理念下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高度重视并有效落实城市空间提升路径的科学优化。以遵循网络秩序为基础条件,在城市土地开发效率不断提升的作用下实现城市空间提升路径的优化处理,最终达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为此,相关部门要对空间增长作用而产生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进行全面统计与精准掌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则是对节约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例如,在城市道路与河流空间的规划设计中,传统的方式是采取树枝状的布局方式,虽然这能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目标,但是该类型的布局方式会使得大量的空间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并且城市的功能分区不明显,所以城市的功能板块无法实现紧密的联系,由此则会直接导致城市空间优化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此时则要利绿色交通理念,落实城市空间提升路径的优化处理,构建高密度的网格单元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空间的内涵,给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3.2BIM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将基础设施BIM模型和市政工程BIM模型结合起来,可以初步整合成一座城市BIM模型,不仅在形式上实现更全面更宏观的集合,而且在数据信息上承载更多可分析的价值,成为新兴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范本。从单体到小区,从单个公建到整个公建群,BIM的应运而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大数据平台。
        3.3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展开积极的生态城市规划有利于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但发展过程中同样涌现出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环境及交通承载力不足,此类问题对城市发展造成制约,引发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失衡。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有利于调整固有的城市建设模式,合理对城市进行布局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全新的道路。
        3.4结合转型战略,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产生是传统粗放理念下解决城市发展模式弊病的成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态质量有美好的盼望。现阶段,我国各个城市均在探索转型发展路径,生态理念下展开城市规划,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城市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内部持续力,实现城市节能减排。对城市工业结构进行优化过程中,还需结合分类思想,在生态资源良好的城市,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生态城市下水含盐量相对较高,景观绿化过程中,还需设置隔离层,实现种植层土地与地下水分离,避免发生盐碱灾害。对此,在生态城市景观绿化建设过程中,中新海绵城市试点结合起伏的地形,形成凹空间,使水分能及时进入种植土地,涵养水分的同时,可节约地区优质水源,采取排盐处理方法,保证植物存活率。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功能及内涵统一的原则,并非单独建设海绵城市,而是海绵城市及开发项目统一,与滨水景观及建筑功能融合,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品质。在中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水系两岸均建设生态沿岸,减少硬质铺装的同时,为居民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并通过绿化完成对表层雨水径流过滤,减少雨水对河道的污染,保证水质稳定性。在公共空间中,设置凹绿地及雨水花园,弱化空间的僵化感,丰富场地功能。在办公室建设过程中,设置立面屋顶花园,满足人们休憩及学习活动。
        结语
        总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城市绿色建设,扩大城市绿化面积,积极引进先进、新型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的生态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只有将生态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打造出高品质、走在世界前列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姚瑶.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10):134-135.
        [2]窦宝仓,郭雯.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4):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