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 覃凡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覃凡
[导读] 摘要: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以路径规划和规划管控两个角度着手,传统城市绿地系统朝绿色生态空间优化建设进军进行规划探索,借助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依次确定规划流程、规划层次、规划内容、规划技术的实时规划路径。
        身份证:450924198508074423
        摘要: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以路径规划和规划管控两个角度着手,传统城市绿地系统朝绿色生态空间优化建设进军进行规划探索,借助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依次确定规划流程、规划层次、规划内容、规划技术的实时规划路径。谨遵“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形成了多民众参与、多部门合作、多渠道沟通的生态化绿色管理控制体系。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路径以及相关体制的完善,维持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色空间城乡统筹工作,借机实现国土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化生态; 国土空间规划; 绿地生态空间; 生态体系; 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时代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1.1 生态系统不可分割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即生物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此概念建立初期生物指的是个体,但在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生物的存在并非仅是个体形式,也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深一层应该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深入研究会发现其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并非复合系统,其中包含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系统。
        1.2 生态后果不分疆域
        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引起共鸣,其原因在于生态问题属于系统问题和区域问题,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实际上属于一个完整的共同体。
        1.3 生物多样性弥足珍贵
        生物的多样性背后蕴含较高的价值,大自然中可被直接使用的称为直接价值,例如建筑物料、日常食材等。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作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称为间接价值,如植物中提取的中草药,被用作调养身体,清新的自然环境可以用来帮助病患治疗心理疾病。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
        2.1 加强与土地规划技术机构的深度融合
        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均属于冲突极为激烈的两个项目,激发了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矛盾冲突,还包括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技术机构之间存在的专业化隔阂。机构在改革过程中解决了体制问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技术理念以及产生的工作模式差异无法立刻消除。城市工作的规划者、土地规划工作的实施者均须突破自身基于惯性的思维模式,借助优势互补、勤能补拙的操作实践理念,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局部“物理”与“化学”反应的深度融合。作为城市工作者,应该自主积极地学习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效率较高的管控手段,深切掌握并了解有关于土地调查、用途管制、计划管理、土地供应、权籍管理等各方面制度知识,使其在规划“多规合一”的工作项目中充分发挥其效用。
        2.2 完善多元维度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手段
        新的历史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五位一体”的国土规划。其真正研究的是客体空间,其中包含了人对于客体空间的具体认知,将人的记忆、体验和感受叠加可以形成第五维度,使国土空间形成意义性较为强烈的场所。
        2.3 推动规划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包含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等众多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经济、社会、生活此三个角色之间和谐的角色关系,制定和评估规划方案等一系列工作信息化、系统化的实现,成了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模型分析工作更高的还原性及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在对这些数据不断深入了解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城市运行的具体状况,持续性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力推GIS技术,复杂计量模型以及多智能体模型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全面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不断提高规划行业的科技及建设水平。


        2.4 发挥“双评估”的技术支撑作用
        正确看待“双评价”的条件支撑要求,除了可充分利用“双评价”来识别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以外,又能够充分认识到人类居住的空间与人类之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适应这一关系特点。“双评价”的作用性比较有限,可适应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双评估”中必须强化对现有的资源利用现状的绩效评估工作,要求不断面临一系列未来的风险性因素。须遵循“控制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应严格控制一些闲置用地。应对所在城市一些中长期的风险性因素进行评估,尤其是由于自然性灾害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
        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对城市规划行业带来的挑战
        3.1 过度的市场化取向偏离了规划的政策性要求
        城市规划与普通产业不同,其不是一项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而是一项具备较为强烈的公共属性职能的技术工作,是空间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工具。由于城市规划太过市场化,导致偏离了规划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助推地方企业化发展。基于地方管理机构直接性主导空间政策规划的举动,处于条例规定的城市整体规划编制工作中,有部分城市在城市性质和城市正确定位论证环节欠缺一定的客观性,逐渐被作为当地有关机构谋求城市地位或争取政治资源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不够严肃,使之成为争取建设用地的数字游戏。规划院以规划编制被委托方的角色出现,可以在一些重要问题方面坚持根本原则,但难以发挥管理制度引导功能。过度市场化导致因人为使规划体系朝复杂化不断发展。经受过之前的多规演义格局诟病后,除了体现出一些在主体功能区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的问题之外,又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城乡规划体系内部衔接不当或者不协调的问题。
        3.2 现有的规划技术手段不能适应规划科学性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行业中长时间内体现规划编制信息化欠缺的技术短板。未形成标准化的信息建设平台,缺乏规范的基础数据及基础图件入库标准,使得数据库缺乏数据的支撑是与以往国土规划城市生态化建设之间表现较为差异的部分。其原因与有关部门重视度不够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同行业封锁相关资料,导致信息流无法共享具有较大关系。虽然城市规划途经长达数十年的发展,没有收获技术方法相关的成就,规划编制凭借主观判断或经验构想实现,没有科学的分析、高质量的空间模拟技术作为支撑,原因主要为信息化水平低。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导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重复规划和过度规划的现象。新一级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在完成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建立关乎空间规划的信息平台,要求所有的图件均需达到矢量化、数字化的要求;规划的要素除了要定量和定性之外,要求必须要进行定位、定界,借助数据汇总使其统一地归并于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相较于以往仅进行结构性或者策略性控制,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基于此,大部分规划院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较为欠缺,不具备和其他机构在竞争的优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朝着绿色生态系统规划方面的转型,必须深切分析并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难度和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所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不断提高中国时下城乡绿地系统空间规划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J].绿色中国,2019(1):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J].吉林农业,2019(19):6-8.
        [3]陈琳,杜凤姣.生态文明视角下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9(4):1-8.
        [4]陈超,任云英.国家级新区低碳化空间体系与结构模式研究[C]// 2020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0.
        [5]高耀宗.射阳县域大环境绿地系统生态空间规划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3):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