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法对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周委
[导读] 摘要:探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济阳区人民医院  251400
        摘要:探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对照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为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MAP、HR在手术开始及术中较为稳定,对照组患者在MAP、HR在手术开始及术中变化较大,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胺酮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骶管阻滞氯胺酮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比全凭氯胺酮麻醉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下腹部手术;效果观察
        目前,对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8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治疗,实验组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加硬膜外穿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5.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下腹部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加硬膜外穿刺治疗,效果明显,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临床上对于小儿麻醉通常采用丙泊酚以及氯胺酮,但是此种麻醉方法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本次主要对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1.67岁,体重11~16kg,平均体重13.45kg。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8)1~2mg/kg,氯胺酮(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24)1~2mg/kg,钳夹患儿皮肤无反应后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当中根据患儿反应追加丙泊酚0.5~1.0mg/kg、氯胺酮1~2mg/kg。
        1.2.2实验组入室前已用氯胺酮肌内注射的患儿,直接进行硬膜外穿刺,倘若没有采用氯胺酮肌内注射的患儿,则进行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L2~3,穿刺成功之后给予2%利多卡因(4~6mg/kg)+0.75%左布比卡因(2.0~2.5mg/kg)+0.9%氯化钠等溶剂,单次注入硬膜外腔,麻醉有效后进行手术,手术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反应追加丙泊酚0.5~1.0mg/kg、氯胺酮1~2mg/kg。两组患儿均麻醉面罩吸氧3L/min。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①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即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分泌过多;②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术中麻醉效果好,患儿未出现身体扭动、鼓肠;不满意:患儿出现身体扭动、鼓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
        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5.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对比实验组麻醉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为患儿实施手术麻醉时,选用的麻醉药剂除了要具备肌松效果好、生效迅速,容易令患儿接受外,还应尽可能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但单纯使用一种麻醉药剂难以同时满足上述要求,为此医师需要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将两种或多种麻醉药剂相互配合,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为患者实施麻醉,才能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本文作者针对小儿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案进行了分组研究,希望能通过临床实验探索出适宜腹部手术患儿的最佳麻醉方案。临床中,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痛以及镇静的静脉麻醉药物,其具有深度镇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较短,能够进行反复的使用,通常运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当中,但是过量、反复使用氯胺酮可能会产生呼吸抑制以及分泌物增加的情况,从而使得患儿出现呕吐而延长苏醒时间[2]。而丙泊酚具有镇静的效果,能够有效扩张外周围血管,并且其效果快速,患者用后不良反应少,但是用量大同样会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两者联合使用,丙泊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氯胺酮而导致的心血管兴奋作用,降低呕吐发生的几率,进而起到减少运用氯胺酮产生副作用。而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肌松和镇痛作用,有利于术野的暴露,穿刺成功率较高,同时并发症较少。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5.00%,对照组为60.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2.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4总结
        综上所述,小儿下腹部疾病一般有疝气、阑尾炎、隐睾等,小儿外科的常见病,由于小儿处理生长发育阶段,对麻醉的要求也很严格。氯胺酮是小儿常用的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剂量偏大容易引起头痛及精神不良反应。合理利用氯胺酮也成为临床麻醉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根据小儿椎管的解剖特征,婴幼儿的骶管短直,骶骨的弯度不明显,压力和容积均小,易使药液扩散,麻醉平面和注射速度呈正比,故能满足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需要。
        注药后阻滞平面可向头端扩散,能够阻滞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传出冲动,减少儿茶酚胺释放,减轻切皮及术中手术刺激时MAP及HR的剧变。婴幼儿神经的髓鞘形成不完善,因此可通过降低局麻药浓度增加局麻药容积来达到手术要求的麻醉平面。婴幼儿循环代偿好,呼吸以腹式为主,过高的麻醉平面亦未发现明显的生理变化。小儿椎管麻醉与成人不同,10岁前不论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多高,且不预先扩容,血液动力学亦平稳,这可能是因为小儿交感神经活跃,使低血压得以代偿。在骶管穿刺时,采用5#针穿刺,当刺破骶尾韧带即可,切记不可过深,并反复回吸验证,以免发生意外。术中常规吸氧,婴幼儿输液的安全范围小,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两种麻醉方法使用比单一麻醉方法有明显的优点,麻醉效果满意,心血管并发症少,血液动力学稳定,可大大减少全麻药用量。观察发现,骶管麻醉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可靠,麻醉性用药少,故苏醒快而平稳,相对安全。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可以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加硬膜外穿刺,此方法效果明显,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但由于氯胺酮及丙泊酚等麻醉镇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所以医师在给患儿使用这些麻醉药物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连续用药时间,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防止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永刚,张茂鹏.小儿下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研究对比.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X):80-82.
        [2]王晖,张昕,秦秦.不同麻醉方式对45例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影响的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12,36(9):1178-1181.
        [3]张智勇,包义勇,丁美平,等.4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比较.安徽医学,2012,33(12):1659-1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