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智慧新城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市政道路是我国最基础的交通设施,对我国的运输行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带动了省市地方的经济迅速发展,更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近年来我国道理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面沉降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对道路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会产生一定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路面出现沉降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沉降;防治措施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沉降的危害分析
由于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施工路段,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路面处理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特别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道路工程每天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也加大了路基路面沉降现象的发生率。一旦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的情况,就会给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道路的沉降会使通过的车辆出现跳车现象,而且会加重车胎及车辆内部的损耗。另一方面,路基路面的沉降使道路或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失衡,影响了各路段之间衔接的畅通性,严重地阻碍了通行。
2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原因
2.1初始环节的结构设计和选材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对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初期,如果只考虑到整个路面的美观性与便利性,很有可能忽略掉对路基路面的承重设计,导致设计的整体结构不平衡,存在一定的瑕疵。最终在建成以后出现路基路面沉降的情况,进而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等问题。同时,不专业的设计产生的数据误差会在施工过程中被进一步放大,这也是导致道路或桥梁整体结构不稳定,致使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的另一因素。此外,有些工程建设团队为了节省整体的工程预算,减少经费支出,在对道路路基路面的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了较为劣质的材料进行路基路面的搭建,而材料质量的不过关,也是导致后期出现路基路面沉降的关键因素。
2.2地基处治不达标
通常情况下,道路桥梁发生桥头跳车的原因多半与地基沉降有关,特别是软土层中,这一种现象更是常见,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地基的处理工作。路桥工程设计阶段对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掌握,现场勘测不到位,影响了钻孔的数量和深度,也会误导施工人员对软土地基具体位置的判断,导致在施工阶段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进而出现路基沉降现象。此外,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方案不合理,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盲目开展处理工作,不仅不会起到防治效果,还可能会加大桥头软土路基沉降发生概率。除了技术因素外,一些气候因素也会对路桥质量、强度带来影响,导致出现路基沉降。
3道路工程路面沉降防治措施研究
3.1做好沉降段整体结构的设计
虽然道路路基路面沉降的概率无法计算,但过往的经验会使我们直观地看到一段道路或桥梁当中,哪些部位是相对容易发生沉降的。在有了这个概念以后,在前期设计中,设计师要着重对这些部位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第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适当增加路底压土量或改变材料选择。例如,在进行道路施工时,首先要根据地表沟壑量计算出合适的压土量,再根据所在山区的自然环境选择抗干旱或耐雨的材料作为路堤材料,最后要加强路基路面搭板的强度,防止路基路面变形。第二,要根据所穿过的地区,对道路容易发生沉降段的搭板长度进行合理的预算。例如,在对河谷地区进行道路搭建的过程中,要根据所穿过的河流的宽度对所要建设的桥梁沉降段路面的搭板长度进行精准预算,并利用科学手段将误差降至最低,从而为整个桥梁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2合理应用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3.2.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道路施工前,积极开展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既是对施工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展开衡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对沉降路段的技术交底工作,能让施工人员掌握科学施工方法,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对提高道路整体建设质量及使用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安全交底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施工前要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向施工人员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识,将安全施工放在首要位置,管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安全防护用品充足,使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进而避免不合理施工行为,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支持。在进行道路沉降段的施工时,对沉降段搭板长度要进行合理测量,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及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只有综合施工现场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层的抗剪强度,避免路基土层发生偏移,使路基稳定性得到保证。
3.2.2松软地基处理技术
在开展地基松软处理活动前,施工人员需要进行现场试验,选择比较重要的施工位置作为实验区域,对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范围内地基情况有一定的掌握,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对于一些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或土质环境较差的地区,施工人员一定要选择携带更为专业的检测设备,保证数据的科学性,松软路堤填筑应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施工人员要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在路堤填筑高度超过填筑最高值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常规的速度进行填土施工,当路堤填筑高度不足时,施工人员应放缓填土速度,同时还要对观察中心地面是否发生沉降,只有保证坡角与中心地面位置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位移与沉降状况趋于稳定状态时,才可继续开展填筑工作,在所有工作都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就填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加固,增强地基稳定性。
3.2.3对搭板进行设置
在开展桥台搭建的过程中需要以搭板为依托,而搭板长度应结合施工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测量,同时还要进行碾压测试,只有具有良好的耐力才能投入工程使用中,避免桥梁沉降现象发生,但这种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适用环境范围有限,并且这种方法在控制桥头沉降问题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对桥头跳车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些桥台底部比较薄弱的部位很容易发生断裂,影响路面正常使用。因此,施工人员在开展搭板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路面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工艺的灵活性,此外还要对搭板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只有保证其与路面整体宽度相统一,才能减少行车安全隐患。
3.2.4强化沉降路段路基开挖和回填工作
路基的开挖与回填是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在开展道路沉降路段开挖工作时多选择横纵开挖的方式,在完成开挖工作后,要做好施工现场清理工作,回填工作要求工程人员一定要压实路基,由于其对材料要求较高,应尽量选择高密实性的材料以期进一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如在进行道路沉降路段路基回填工作时,施工单位要重视起路面回填密度处理,使其压实度得到保证。在路面含水率较高情况下,施工人员要结合路面材料选择合理的排水方法,如排水固结法、土方换填法等,提高路面建设质量,增强路基的稳定性,为后续工程建设开展奠定基础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道路事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为人们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便捷之处,但与此同时车流量的增多也增加了道路的安全隐患。对此,有关部门应重视起道路质量问题,特别是针对路面沉降现象,要加大人力和技术的投入,合理开展道路建设工作,提高道路安全性。为了避免桥头跳车这一行为发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土层结构做好防沉降措施,提高道路质量及稳定性,切实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康永兴.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8(31):124-125.
[2]张志鹏.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8(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