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本文重点对铁路客运车站的定义、设计初衷、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客运车站的业务功能进行了智能客运车站框架设计,对该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通过试验的方式验证了使用智能客运车站设计系统能够提高旅客出行的效率。
关键词: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
智能化是铁路客运乘降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实行铁路旅客注册制,可以实现旅客身份认证无证化、铁路客票电子化、客运作业流程自助化、客运服务个性化等,推动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建立铁路客运服务品牌,树立服务行业新标杆,促进铁路内部市场转型,提高中国铁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并推广专业在识别验证系统,吸引巨额社会融资,放大国有资本,促进铁路市场化改革。
一、智能车站的基本理念
从服务旅客的角度来看,智能车站将是一位个性化服务助理。在旅客确定出行目的地后,该助理将为旅客提供多套“门到门”的全行程出行方案;在旅客选择方案后,该助理将为旅客提供路径导航、时刻提醒等延伸服务;当旅客进站乘车时,该助理将为旅客提供快速安检、舒适候车、连续引导、个性餐饮、丰富资讯、精准检票等服务;当旅客到站下车后,该助理将为旅客提供便捷的站内换乘、清晰的出站引导、快捷地其他交通工具接驳等服务。
从内部运营的角度来看,智能车站将是一个协同指挥平台。针对车站的客运业务,该平台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自动编制作业—人员—设备的运用计划、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全面展示生产要素、协同控制设备设施;针对车站的各类客运设备,该平台开展设备工作状态实时监测、故障提前预警、全生命周期运维、设备闭环控制等工作;针对车站的工作人员,该平台实现调度命令及时下发、位置状态实时感知、作业情况分析评价、人员设备联动指挥等功能;针对车站的安全,该平台全面监控站内的安全要素,通过数据分析和场景分类制定科学的安全策略,当出现各类安全应急事件时,该助理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安全应急策略,并对站内的人员、设备进行统一指挥,实现快速处置和人员疏散。
二、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策略
1.引入生物识别技术
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实现旅客身份智能认证成为实现旅客乘车全过程自助化的关键。而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则需对旅客身份(他是谁)和购票权限(他能买什么车票)进行事先设定。因此,铁路企业应以注册的方式,提前对旅客身份信息、生物特征信息(如人脸、指纹等)和购票信息进行采集和权限设定,存储于数据库中,旅客在购票、验证、检票等乘车环节只需通过设备验证个人生物特征即可完成身份认证,并在权限内进行购票、乘车,解除人工核验各种身份证件和判断乘车权限的制约。
智能化的客运乘降组织模式通过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对旅客身份的自动识别,首先解决了现有的25种有效证件阻碍旅客自助购票、验证的难题。而购票、实名验证、检/验票等都需要通过生物特征信息(如人脸、指纹等)验证身份,均只能由乘车人本人操作实现,有效杜绝黄牛党囤票现象。同时,运用车站客运系统存储并调用车票信息,车票信息安全且不可复制,实体车票即可撤销,丢失车票、票面信息不全、伪造车票、使用假证件等情况将不复存在,挂失补业务也可相应撤销。
2.实行铁路旅客注册制
(1)建立旅客电子身份。引入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旅客身份认证只是加速车站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的切入点,而要全面推动客运乘降组织全过程的数据化、自助化和智能化,则应深化对旅客信息的运用机制,利用高新的信息技术实现各客票、客运、客服系统在各作业环节中对旅客信息(如身份信息、票务信息、行程信息等)的智能调用,从而提高客运乘降组织效率、优化旅客服务质量和提高应急决策速度。因此,铁路部门应以建立旅客电子身份为切入点,推行铁路旅客注册制。
(2)铁路旅客注册制的内涵设计。
旅客在首次购票前到车站专窗由铁路公安人员对其进行身份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核对和保存;同时由客运工作人员对该旅客的购票权限进行设定,注册成功后生成旅客个人电子身份。购票时旅客直接通过售票系统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块验证身份、购票,车票信息与电子身份整合后储存于票务管理中心供各客运设备调用,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电子车票信息发送至旅客终端(如旅客手机、邮箱等),以便旅客随身携带和实时查看车票信息。旅客乘车时,实名验证、检票进站均无需使用证件和纸质车票,直接通过客运设备进行生物信息(如人脸、指纹等)识别则可实现身份验证和进站乘车权限判定。全过程由改进后的自动实名验证设备和自动售、检票系统完成,无需客运人员参与。
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使旅客出行减少了排队取票环节,大大压缩出行时间,可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携带证件和车票,方便快捷。同时注册制实现客运作业流程自助化,有效减少客运员的工作量,使其可专注于旅客服务,更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出行的各种需求,实现旅客服务的个性化、全程化。
3.票额集中分配
以客流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各站各列车乘车人数和到站换乘人数。对于重联、长编组途经列车,同一车站上车的旅客坐席分配集中于相邻车厢;对于到站换乘旅客,坐席分配集中于临近车厢,提高旅客乘降组织效率,减少检票口工作压力。旅客乘降和换乘分布于不同的方向,进出站流线清晰,减少旅客对流,保证旅客进站乘车和换乘秩序良好。
4.自动检票设备的智能升级
根据闸机检票计划,列车检票时自动检票闸机执行身份认证和乘车权限判别的功能,识读核验旅客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购票信息的一致性,阻止乘车条件不符的旅客进站乘车。自动检票闸机应具备按车次、按时段等类别对通过人数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功能。同时,维修单位要加强设备的巡检和故障修复,保证闸机处于7×24h的正常运行状态。
配备手持检票终端,具备无线数据传输、车票(包括单程票、联程票等)查验及语音提示等功能。能够接收当次列车的本站发送人数,便于安排检票作业;遇闸机故障、突发大客流、人工核验车票等应急情况时,凭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通过手持终端读取并显示完整的购票信息,且能够识读换乘旅客的到站车票和出发车票信息,听取语音提示判别是否符合乘车条件,减少突发情况下的人工依赖性,提高作业效率。手持检票终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设备管理系统、旅服系统连接,实现一体化作业。
5.安检作业与客运组织相匹配
实名制核验设备与身份认证系统相连接,提高智能化验票作业效率。安检人员与客运人员保持客流动态信息传递及时,根据列车到发聚集时段和票额实时发售量,适时调整安检口的开设数量、安检作业方式、引导组织策略等,最大程度利用自动查验设备,保证旅客进站快捷、高效、通畅。加强安检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6.建立客运设备“用、管、修”管理系统
建立客运设备管理系统,统计客运设备信息,包括种类、功能、位置、维保单位、使用寿命等,制定设备巡查责任表,与维保单位、旅客服务系统连接,集使用、管理、维修功能与一体,保证客运设备使用状态信息的通畅,摒弃依靠人工带来的上报、修复时效较低的弊端,形成集成化管理平台,提高车站现代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为适应高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客流出行需求的多样化,提升客运组织效率是高铁客运车站运输管理的重要目标。高铁客运组织存在旅客出行时效低、自动设备智能水平低、安检作业与客运组织的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提出智能化客运作业理念,建立旅客身份认证系统、“无纸化”进站乘车、票额集中分配、自动设备智能升级的措施,将智能化、科技化服务产品融入高铁客运系统,减少客运组织的人工依赖性,增强旅客出行体验,提高客运组织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辉.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10):48.
[2]熊杨辉.铁路客运组织的思考和对策[J].华东科技,2018.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