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王志高
[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
        盐城市大丰区三龙水利管理服务站  224000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存在责任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场管理松散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应发挥的社会效益,必须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业、水利部门需要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农民群众的自身利益的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需要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1、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意义
        灌排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建设灌溉、排水、除涝等水利工程,改善区域的水利条件,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作物产量。可以说,它是一项保证农业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灌溉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水利和水生态环境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废水技术的转换和利用,土壤盐渍化和沼泽预防和控制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这就使得治水工作成为国家管理、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关键内容。现阶段,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9.05亿亩,位于世界首位,我国以占据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为全球约1/5的人口吃饭问题提供了保障。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及其发展问题,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抵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改善水环境等作用,为了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相关部门需要引进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提高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支持,进而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为三农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实现农业的转型和升级。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薄弱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部分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水灌溉、自流灌溉,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将会存在一些缺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5%,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浪费。此外,在我国当前已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标准程度偏低等问题,从而弱化了农田水利工程抵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除此之外,落后的灌溉技术也是新时期农田水利项目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的水利工程设施,有些严重老化、有些地方有灌无排、有些灌溉区域没有田间水利工程。
        3.2管理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运营不合理
        现在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只是简单的灌溉和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更新,以及没有建立相关的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维护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许多农民认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投资和建造以及维修,应当是政府进行管理,自己并没有保护他们的责任。例如,部分农民为了自己方便用水,在渠道、节制闸、出水池等处任意开孔;在一些地方,没有专业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机构,由镇、村的人员代管;一些地方部分小水库、塘坝、自流、提水及小灌区,机电井和河道圩口的防洪工程处于无人管理或缺乏管理状态,管理人员对水利事业关心淡薄,从而影响水利工程发挥正常效益,形成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现象。
        3.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受限、后期管护经费短缺、水利资源管理不完善等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管理的落实。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体制不完善,政府即使加大资金投入,也不能完全保证工程后期管护质量。


        3.4管理水平低,缺乏维护意识,重建轻管
        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是分散、量大,基层水利人员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水利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服务能力弱,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基层水利管理者思想上就存在重大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的倾向,认为管理难度大。有些地区,虽然农民参与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农民的参与程度不是很高。加之各地长期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意识,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局面。例如,笔者所在地区,全镇近十年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水利等项目建成的农田灌排工程设施有灌溉站68座、排涝站67座、涵闸116座,以及输水渠道总长近100千米,建成后相关部门移交给地方镇政府,后期管理主要以村级管理为主,管理上缺乏专业的人员和技术、以及管护硬件配备不到位,时有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坏现象,建成后项目管理能力、水平跟不上,管理效果不理想。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4.1创新观念,激励全民积极参与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设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各个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应全面掌握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各种方针与政策,逐渐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建设工作是管理活动的起始,管理活动是建设工作的延续”的观念意识,精准掌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日常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在管理工作中逐渐优化工程效益,并推动水利工程快速发展。只有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周边群众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得他们主动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建设活动中,才能积极监督各种损坏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行为,才能更好的制止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不法行为。
        4.2大力推广现代灌溉技术与管理模式,倡导科技兴农
        实施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完善灌排系统,建立现代管理模式,会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2016年以来,盐城市大丰区部分乡镇实施了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节水灌溉工程,并且成立了灌区或镇村极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项目所在村的农民在协会的管理下使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与原先的灌方式相比,不仅灌溉便利、节约农业投入成本,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及时维护,而且农业产能增加幅度较大,结果表明:现代灌溉技术与管理模式受益更多。现如今,农业生产应综合考量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生长所需土壤以及水分含量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完善农田水利灌、排系统的配套管理。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增加现代管理设施,以便科学、有效地做好农田水利项目的管护工作,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3完善管理现代设备配置,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激励机制
        农田水利项目建成后,一部分项目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另一部分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构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区级水利部门或地方镇政府应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管理制度,出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激励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管护设施的配套建设,购置现代化管理设备,提升监管水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补政策性措施,对管理效果好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资金补助或政策性项目倾斜;对管理效果不明显或较差的单位及人员给予处罚,建立奖惩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管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田水利项目的管理效率。
        5总结
        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丰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各项措施,促进工程效益发挥最大化,促进“以水养水,以改促建,以建促改”的良性运行机制,给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郭彦强.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8)
        [2]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季丽.现代农业科技.2020(13)
        [3]浅谈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艳丽.长江技术经济.2020(S1)
        [4]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冯红信.乡村科技.2020(15)
        [5]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高印辉.南方农业.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