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老建筑适老性改造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涛
[导读]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养老模式的现实需求,阐述养老建筑的改造原则,即适老性、健康性、医养结合,并提出相应的建筑适老性改造策略。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养老模式的现实需求,阐述养老建筑的改造原则,即适老性、健康性、医养结合,并提出相应的建筑适老性改造策略。
        关键词:既有建筑;医养结合;适老性;建筑改造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针对老年人养老过程中所需的医疗保障,医养结合成为了各种养老模式考虑的重点。在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起居、身心健康等必要的需求之外,还要提供针对老年性疾病的护理治疗、养生康复等医疗服务。既有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对老旧建筑的改造能够极大地节约建造成本,同时也可以对空间环境品质进行优化提升。
        二、既有养老建筑的改造原则
        (一)“适老性”原则
        由于要改造建筑的使用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因此改造应基于无障碍设计。室外空间方面,要确保场地道路的连贯性,老年人普遍要借助辅助工具活动,缘石坡道、盲道、停车场的无障碍停车位、轮椅坡道等室外行动节点位置要进行特殊改造设计。场地环境的设计要考虑到轮椅的停转,建筑入口的无障碍坡道要尽量避免迂回。在室内空间方面,公共走廊应当留出轮椅停靠空间,且在墙面适当高度安装扶手,扶手宜采用木质以消除金属的冰冷感。根据一般老年人的心理,在视觉上营造出舒适的环境,适合老年人审美的色调、图案,由于老年人的视觉退化,在设计中应适度强化标识来提高使用空间和物体的辨识度;为了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可设计交往空间,促进老年人的交际交流,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还可根据老年人的体感舒适度增加智能化设计,如空调系统对于温度、风速的智能控制,室内采光环境的主动调节,座椅尺度的自动调节等。
        (二)“健康性”原则
        适老性建筑的改造不仅要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还应当从建筑性能角度考虑健康问题,符合“健康性”原则。健康建筑首先应当符合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四节一环保”的标准。在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再利用过程中要考虑建筑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建筑产生的效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性等问题。场地改造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水文、地貌、气候等环境要素。例如利用植物,营造出冬季遮风、夏季荫蔽的户外活动场地。建筑空间改造应当就地取材,既可以节约成本,也能体现地域性文化;应当使用无毒环保材料,减少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利用建筑技术手段来规避建筑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例如通过隔声、遮光、采光、采暖等技术来优化空间环境。
        建筑适老性改造在健康性方面应当做到适用、坚固、安全便捷、节约资源、不破坏环境,并符合医养结合的要求等。
        (三)“医养结合”原则
        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建筑适老性改造的目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日常起居照料以及健康监测。建筑适老性改造要充分结合交叉学科,譬如将医疗、养护的专业操作与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相结合。要保证护理模块的高效化,如建筑改造中的动静划分、流线简化,注意空间的私密性,从视线到声音的隔绝设计,充分尊重使用者的隐私。适老性建筑的改造应该充分考虑配备医疗功能齐全的设施与空间,根据老人的特点分为自理老人的医疗服务与非自理老人的医疗服务。自理老人的医疗服务空间的改造较为简单,例如体温、视觉等检测,能够满足基本设备放置和空间使用即可。针对非自理老人的医疗服务则要配备相应的辅助医疗设备,如急慢性病医疗仪器、理疗、输液设备等。这些设备本身需要特定的空间尺寸以及管线网络等,要进行空间改造。

养老方案应当考虑成本问题,高成本往往是好方案难以推广的直接因素。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医疗服务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而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老金,一般的养老金无法满足这部分费用。因此要针对不同个体的需求进行评估,合理安排专业医疗服务的比重,充分利用好医疗资源。
        三、改造策略
        (一)场地环境改造
        在场地环境的改造设计中,要尊重原有地形,选择适宜地段进行无障碍设计,避免在不利地形上大费周折,减小施工中的进出土方,控制成本造价在合理的范围。针对场地的无障碍设计,建议尽量减少建筑出入口处台阶。保护场地内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冬季和夏季的能源需求。保护好场地内的现有植被,植被可以辅助调节场地微气候,如调节温湿度、遮阳等。如果基地存在效益较高的植物,不仅须要保护而且要加以利用,例如作为景观要素,营造植物园或户外休闲游憩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安全舒适的户外运动与社交空间。
        (二)建筑节能改造
        建筑节能改造主要在保温、隔热方面,具体包括建筑体型、窗墙比、采光、采暖、通风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绿色低碳的能耗方式,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等。建筑材料的使用优先考虑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其次考虑就地取材,可以减少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应当选择使用寿命长、无毒环保的材料。节能改造设计中,应有效利用天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可以采用太阳能蓄热等技术手段。要在外墙和屋顶处做好保温,避免产生冷桥。老年人一般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应要考虑到室内的恒温。应在室内外气候边界处设置门斗、布帘,做好变温的缓冲区,以防止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难以迅速适应气温变化。
        (三)公共空间改造
        公共活动空间要充分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如老年康体训练房、棋牌娱乐活动室、植物栽培室和动物房等。在建筑的门厅等人流集散地点要充分考虑人员的滞留和交往,既要保证流线的高效和方便,也要根据老年人的社交心理进行交往空间的设计,可利用绿色植物和景观来界定空间属性,使得空间视线可达、隔而不断。其他公共空间如门厅、餐厅和走廊等也应该做出相应改造。门厅作为人流集散的枢纽,主要作用是分流与导航,因此要提高流线方向的标识度,通过简化、易于理解的图案或文字标识引导人流。餐厅应营造出令人愉悦的气氛,色彩宜使用浅色暖色调,饮食桌椅要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光线应该充足明亮。
        (四)康复医疗单元改造策略
        康复医疗单元与家庭住宅非常相似,主要任务是帮助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人正常生活,因此要同时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了方便照顾老年人,并考虑到老年人的隐私需求和舒适性,康复医疗单元一般为单间。根据建筑的规模和使用人数,按一定数量的康复医疗单元搭配公共空间以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形成兼顾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养老空间。可以将走廊的直角削减为钝角或圆角,并且设置高度适宜的扶手方便老年人行动。走廊的采光通风效果要良好,尽量直接采光,避免双侧房间间接采光,因为人在采光不足的区域中会潜意识地迅速离开。同时加强走廊的颜色和质感的辨识度,有利于弥补老年人逐渐退化的知觉。
        四、结束语
        既有建筑的改造是未来建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对既有设施进行改造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造要紧密围绕老年人的行为特征、生理习惯,兼顾医疗和护理需求,营造出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志新.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8):25-28.
        [2]吴伟.医养模式下改建型养老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