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行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吕铮
[导读] 文章摘要:近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北京市延庆区水务局  102100
        文章摘要:近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促进节水农业发展,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作业规模不断扩大,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现状愈演愈烈。如何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推行多元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高效利用水资源,形成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我们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应用;推行
        引言:从农田水利发展层面来讲,灌溉用地表水可利用量骤减的情况日益突出。在节水的前提下,统筹水资源发挥最大功用,充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多元化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农艺、工程、管理等多措并举,提升节水灌溉水平,既保证农作物产能最优化又可使绿色发展目标落到实处。本文从多方面探讨采用多元化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方式,以求能够从根本上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配置,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中的意义
        我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近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骤增、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水资源供需矛盾随之凸显,对世界性灌溉事业产生了冲击。在我国传统的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漫灌和井灌是常见的灌溉技术。毋庸置疑,这两种方式都大量浪费水资源,产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节水灌溉,可以提高灌溉保证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增收,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最大作用。
        二、节水灌溉技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水灌溉管护、运行体系不完善不普及,节水方面的法律制度欠健全。特别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构建不甚完善。由于农用水价普遍较低、收费困难,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水资源市场,与之相关的市场调节的手段也相当短缺。当前很多地方水务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不衔接、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城乡分割和职责交叉。在管理环节,由于多个部门没能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有效划分,易出现工作职权不清的混乱情况。另外“一刀切”或一味追求高新技术,与当地实际发展需求不匹配,造成盲目投入或重复投入等不良后果。节水灌溉设施亦无统一的管护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难以形成完善的农业节水奖励处罚制度。
        2.我国地大物博,受传统的粗放式“小农”思想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难以覆盖到位。大部分地区,群众农业生产节水思想淡薄,仍旧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加之边远地区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不均衡,有的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缺乏水资源保护、危机意识和节约观念;有的认为微灌灌水器流量小,不见明水的方式难以使作物得到有效灌溉。另外,节水设施操作问题、节水设施维护问题和增加资金投入等,容易引发群众对于这类工程有排斥情绪,打击农民对节水灌溉工作的热情。
        3.农业规模与农业技术人才不匹配,节水技术难以广泛宣传和提高。虽然当前很多部门都意识到了节水灌溉的迫在眉睫,并不断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投资和建设,但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和有效的技术培训。尤其是乡镇部门农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专业技术人才很难下到基层服务农业生产。即使有农业专业人才,也是从事行政性事务多,真正服务农业的机会和时间都非常有限。难以形成常态化的技术输出,导致节水灌溉工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加快国内外技术转化。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农业部门要明确划分出农业用水资源,科学配置水资源,实地考察后制定特色化的节水措施。水资源短缺不仅仅困扰着我国,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所以,国内外的研究者要协同合作,提升先端科技的开发程度,将成熟的高精尖科技民用化,提升使用便捷性,帮助农业工作者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保证新技术的可操作性。
        2.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选配节水措施。施行节水精细化管理,结合地区实际,框定节水农业发展和节水增产增效目标。制定节水农业应用技术标准,科学论证节水工程设计,激发现代农业节水潜力和生态功能。统筹推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引进名、特、优的蔬菜水果新品种,发展与微、滴灌相适应的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运作。
        3、完善节水灌溉体制机制建设。严格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贯彻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我们应当意识到节水农业具有公益性,因此应给予适当政策补贴,使其可持续发展;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新、改、扩建项目根据其用地规模和建筑面积,必须同时配套建设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设施;实施用水计量、统计、收费制度,完善用(节)水配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管理正规化。
        4、完善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监督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和实际运行成本,制定农业用水制度,避免村级自定水价过高或过低,实行“定额供水、超定额收税”制度。完善节水奖励措施,制定水费试点奖惩机制。在农业节水项目区所建输水渠道和管道上,增建或扩建测水量水设施,逐步实现农业用水的自动化控制与运行。加强运营管理,探索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最大程度的节水灌溉方式,使节水工程发挥更大效用。
        5、确保农业节水技术落地生根。配置适应当地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适用性强的节水农业技术。建立一批高水平的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区,因地制宜采用成熟的综合配套技术,加快现有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探索委托第三方对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进行检修、维修、更换的“三包”服务,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对计量设备定期维护检修,保证计量数据准确;对种植户进行农业节水技术培训,指导解决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中的技术问题,使工程设备物尽其用。
        6.加强节水灌溉教育宣传。节水应从娃娃抓起,节水宣传、节水设施设备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进单位,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行动力。开设节水小课堂等宣讲教育活动,增加群众互动,形成“节水有德、节水有我”的社会影响力。推广使用充分、成熟、可持续的农业节水技术,使农民掌握先进的节水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维护方法,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加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建设节水型社会培植成全民的自发自愿行为。
        7.提高节水管理队伍水平,夯实节水管理基础。从政府自身做起,完善用水单位节水管理细则,使目标可量化、可考核。各用水单位设立专项节水部门、专人负责节约用水工作。构建现代科技化节水管理体系,开发节水信息自动生成系统,做好数据分析,为制定更详尽、更适用的决策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四、结语
        我国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意识到,面对区域地理差异、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群众文化水平差异、技术推广差异等问题,节水灌溉的推行、推广、实施仍然存在着一些待解的难题。如何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灌溉的供需矛盾、集约化使用水资源,提高用水使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具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课题。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型农业、节约水资源,一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坚持不懈的推行节水灌溉,必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带来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茂勇.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9,(4).
        [2]杨琦年,浅议节水灌溉的问题与对策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0).
        [3]胡张樱.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机器建筑节能检测研究 [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