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艾山水文站 山东省 2522012濮阳黄河河务局台前黄河河务局 河南省 4576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民逐渐认识到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发挥水文水资源管理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是当前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加强重视,不断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措施
1防洪减灾工作的提升目标
党的十九大在城市防洪减灾工作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具体解释如下:(1)落实“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汛抗洪能力、构建水生态平衡、全面推行河长制;(2)加强对全国的年供水量的控制,尽量将其控制在6.7×1011m3以内,不断提高城镇地区的供水能力和应急能力;(3)注意优化重要江河湖泊的功能,优化水质,改善我国的水生态环境。
2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的管理现状
2.1防洪减灾意识相对薄弱
结合以往的应用经验可以发现,很多地区均存在着防洪减灾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了以下几方面:第一,相关部门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差,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是一个持续性工作,每一阶段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很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一些懈怠,这样也降低了潜在隐患发现的及时性。并且在自动化设备引用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设备的依赖性也在增加,忽略了人员巡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区域生活环境的风险性。第二,当地居民的防灾意识相对较差,在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后,居民并没有对其予以重视,这也耽误了撤离的最佳时机,增加了灾害导致的负面影响。
2.2新技术应用效果较差
在科学技术体系不断成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在不断地融入水文信息的监测当中。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技术应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配套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新技术的使用一般都伴随着新设备的使用,部门每年的预算都有定额,虽然引入了新技术,但是设备的完善速度却较慢,这也导致技术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到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与配套设备相对应的便是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也会给技术应用效果带来影响,由于缺少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导致很多技术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制约了当地防洪减灾的应用效果。
2.3数据采集全面性较低
水文水资源信息属于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了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表径流分布、地下水所在深度、水资源存储量等。并且该工作也属于持续性较强的工作,在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需要做好全天候监测的工作。受到工作环境复杂性、人员操作能力等因素影响,有时会出现数据采集全面性较低的情况,如部分地区采集数据存在重复、缺失等问题,部分数据可以借助推导、计算进行补偿,但是空白时间超过20h的数据不能随意进行补偿,这样很可能埋下一些隐患。如果数据采集一直处于该状态,那么也会对当地防洪减灾工作的进行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2.4灾害预警及时性较低
对于灾害问题的出现,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预警,提示当地居民在短时间内完成撤离,从而降低灾害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灾害预警及时性较低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预警红线数值的更新频率较低,在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下,预警系统的预警红线需要根据河道宽度、径流流速、地下水水位等内容进行调整,如果调试速度过慢,很容易错过最佳的预警时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设备更新保养制度缺失,电子设备在运行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运行故障,这些问题解决的及时性也会给预警信息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
2.5节水制度有待完善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水资源的总储备量也在不断减少,而且也在沿着枯竭的方向发展。地方为了优化水文水资源环境,会拟定相应的节水制度来辅助政策推行,以此来约束居民的浪费行为。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度内容的缺失和滞后,部分地方所使用的节水制度基本都是以往的制度体系,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也会导致很多内容无法适用目前的应用环境,降低了制度的应用效果。第二,制度细化程度不足,很多管理要求的模糊性较强,经常存在管理越权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制度本身的应用价值。
3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的应对措施
3.1加大投入,布设监测设施并加大设备研发力度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管理以及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监测设备,并注意加大设备的研发力度,以此提高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另外,各个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直接负责部门也需要加强宣传,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力量的入驻,为监测设施和设备技术的完善提供经费保障,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3.2建立数字自动化的防洪预警决策系统
我国政府和相关单位还需要建立数字化自动化的水文站网,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可以及时掌握雨量和河流动态的监测数据,并将各个站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发送给相关部门,实现水文站网的数据共享。此外,可以建设一个综合平台,除了对雨水情况进行监测,还能加入对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集中管理、洪潮预报系统、防洪预案辅助分析决策系统等功能。用数字化的手段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的防汛抗灾综合能力,实现城市防洪减灾决策智慧化。
3.3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系统
相关部门和单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系统。系统应包含气象、水文以及地震等各方面的内容,结合系统功能制定科学的防洪减灾管理预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保障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3.4防洪减灾政策制度的完善
水利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减灾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对现有的预案进行完善,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通过制度建设提高部门间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的执行能力,积极配合各项防洪措施的落实,保证各项防洪预案在洪涝灾害到来时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3.5建立完善的群众性防洪减灾机制
相关部门和单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群众性防洪减灾机制,不断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从而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配合防洪工程建设、维护和运用。另外,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加强防洪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洪涝灾害的识别能力。除此之外,部门也可以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联合新媒体形式,帮助当地群众进一步树立防洪减灾的意识,让群众能够及时获取水雨情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性防洪减灾机制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防洪减灾意识培训,能够帮助人们正视危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新技术学习工作,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完善数字水文站网,能够对该区域的水文信息进行及时和准确地采集;健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有利于自然灾害信息的及时预报;完善节水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居民对于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防洪减灾措施的拟定,对于确保区域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忠夺.辽宁本溪市水文环境和防洪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地下水,2020,42(3):195-196.
[2]李鑫.探索现阶段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26.